荒漠明珠让世界瞩目——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发展建设巡礼
俯瞰宁东,一位钢铁巨人巍然屹立。它扎根荒漠、眺望黄河,如擎天巨柱,笑傲风云。坚硬钢铁铸就了强健的躯体,烈烈北风经久磨砺意志与灵魂。它的手臂拥抱四方,迎来了源源不断的乌金;它的胸怀心系天下,送走了滔滔不竭的脂水。它就是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一座汗水铸就的丰碑。
多年来,它似忠诚的卫士,默默守卫着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让中华复兴的能源动脉更为通畅;它宛若妙手巧匠,以一个个精巧的发明,推动着国产装备走向世界;它又如激昂的号角,吹出雄壮的乐曲,传播伟大的精神,振奋一个民族的激情和斗志;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华闪耀荒漠,让整个世界为之瞩目。
明珠之辉:捍卫国家能源安全的“超级工程”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状况,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18年达到72%,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国家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的建成投产,让煤变油不再是一句口号,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应对世界性能源危机的能力与底气。
走进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现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大型标语格外醒目,九个字高度概括了项目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建设历程,也是对项目建设者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2004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宁夏煤业公司建设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此时,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还是一片空白。就引进煤制油核心技术,宁夏煤业与南非沙索公司艰难谈判了10年,对方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导致谈判无疾而终。在此期间,国内的自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中科合成油公司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打破了沙索公司的技术垄断。2013年,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承担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自此,项目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这个国家级的示范项目规模有多大?项目估算总投资550亿元,是目前世界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化工项目;项目工艺设备上万台,仪表设备约14万台,电气设备约2.4万台,阀门21万台;项目总桩基约3.6万余根,混凝土浇筑约164万立方,钢结构约24万吨;管道3728公里,电气、仪表电缆敷设约1.8万公里;高峰期施工人员达3万人,其工程量在任何一个化工项目中都极为少见。令人惊诧的是,一个如此庞大、复杂而且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超级工程,在宁夏煤业的科学统筹下,参建各方和全体施工人员日夜奋斗,仅用39个月就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焊接一次性合格率98.4%。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建设现场,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强音,鼓舞和激励着建设者们砥砺奋进、不断前行。2016年12月21日,项目油品A线打通全工艺流程,黑色的煤炭经过气化、分离、置换……数百人翘首等待,当一瓶10升的液体从取样器取出时,现场爆发出热烈持久的欢呼声。在这个光荣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这是对煤制油项目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全体建设者的高度肯定,令所有参与者倍感振奋,并深深为之自豪。
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宁夏工业的发展,其多项技术创造了行业第一、世界第一,代表了当前中国化工煤制油领域的最高水平,它对解决中国油气资源短缺、平衡能源结构、推进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它的建设历程再一次验证这样一个真理: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是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明珠之绚:打造化工产业中国造的“国家示范型实验室”
煤制油项目的背后,是宁夏煤业乃至全国科研人员十余年的努力。项目建设初期,一些核心技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遭遇国外技术垄断,但通过技术攻关最终突破工程化及大型装备制造、成套设备集成技术难题,打破了煤制油化工核心技术、装备及材料的长期国外垄断。比如宁夏煤业组织技术团队对进口气化炉自主改造,两年多时间里对气化的关键路径和环节进行了1000多次革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宁炉”,获得15项发明专利,还和美国顶峰集团签订协议,实现了走出国门的宏伟目标。
项目标志着我国装备制造业集成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项目合成柴油具有超低硫(接近零)、低芳烃、低灰分、高十六烷值(60以上)的特点,指标均优于国VI和欧V标准,对降低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和雾霾影响具有促进作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烟气排放指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在节水、节能方面均优于国家标准。
项目堪称一个“国家示范型实验室”,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攻关完成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任务,项目国产化率超过98%,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且多项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带动了国内一批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具备了向国外成套输出大型煤制油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能力,终结了“洋货”暴利,大大降低了煤化工项目建设成本。
明珠之魅:传递实干精神的“战鼓”与“号角”
无论沧海桑田,岁月演变,永世传递的唯有感人的精神,这是镌刻在血脉和基因中的传承,与天地不朽、与日月同光。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煤制油项目现场,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从这一天起,宁夏煤业把“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视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融入到企业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为引领发展的最强动力。
煤制油分公司始终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向我看、跟我干,党员身份永不忘”等系列学习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于核心,维护核心。通过召开座谈会、故事征集、专题采访等形式,分公司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收集先进典型素材和线索,选树在全国“叫得响、树得起、立得住”的一批先进典型。通过树旗帜、立标杆,广大党员在工作中争先进、做先锋、创业绩,激发了党员“细胞”的“微动力”,提高了“红色组织”的“总功率”。
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精神号召下,煤制油分公司干部员工立足岗位、日夜耕耘,推动着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稳健前行。2018年煤制油大检修期间,党员孔令法负责4条备煤线检修、8台气化炉检修、1套变换装置检修以及20余项技改工作,累计下发检修任务单5000余份,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有一次,三区变换炉内出现催化剂泄漏问题,需要进入惰性气体有限空间进行检查,气化厂只能进入1人,面对高度风险,孔令法二话不说,亲自上阵,带上正压式呼吸器在变换炉内一待就是2个小时。当他从变换炉底部爬出来时已经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旁边的监护人心疼不已。检修进入中后期的时候,孔令法经常加班到深夜,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56天的大检修工作圆满完成了,大家都说孔令法是“拼命三郎”,而他却说,这是一名煤制油气化人必须具备的奉献精神。
为把发挥党建作用优势融入到技术装备优化迭代升级战略当中,煤制油分公司打造33支党员技术支援队、党员后勤服务队和党员突击队,强力推进党组织技术创新立项攻关实践活动,使党员成为科技创新的“尖刀手”。组织29家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制造商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完成了37项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材料的国产化任务。首创400万吨/年高温浆态床中温费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术;实现了10万吨级空分压缩机组的“中国制造”;研发了特殊泵阀、板材、管材,打破多项国外垄断,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8.5%。同时,瞄准产业中高端,开发出粗白油、液体蜡等7类新产品,实现了由单一油品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变,在火箭发动机燃料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新时代,他们扬帆远航,跃马扬鞭。面向未来,煤制油分公司全体员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奋斗,用责任、担当和智慧,谱写新的篇章。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