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庄煤业六家煤矿:百花齐放春满园
2名集团公司首席师、3名平庄煤业首席师、26名高级技师、68名技师、168名高级工、157名中级工,三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80余项创新项目和课题。这些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集团首批“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平庄煤业六家煤矿。
六家煤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在“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的战略推动下,充分发挥“三室一区”(实训室、研发室、电教室和成果展示区)作用,落实大师研发、采掘管理、技术管理、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等6个项目部职责,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呈现出“百花齐放满春园”的靓丽景色。
搭建舞台推进人才建设
工作室创建以来,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首席师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为广大职工搭建平台,统筹推进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全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该矿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首席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赵辉、乔富国自编培训教材,扎实开办“实训讲堂”和“技师讲堂”活动,并累计授课百余讲,培训万余人次。以工作室为基地,推行“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导师带徒帮带法”等六位一体培训法,通过共享技术成果和实操经验,快速提升青工技能操作水平。与此同时,工作室以班组为单元格,融入中心工作,结合劳动竞赛、“五小”成果、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创新型班组等活动,因地制宜,开展贴合实际、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活动,全方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中,赵辉、乔富国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了主、副井绞车维护“勤问、勤看、勤听、勤用、勤记、勤动、勤想”的“七勤”工艺流程法和“跳电故障分析口诀”、“望、闻、问、触、量”故障判断五步法,并广泛推广运用,精准判断设备故障原因,准确进行设备检修。
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直以来,六家煤矿准确把握矿井生产现状,制定出台《六家煤矿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试行)》,谋划科技创新思路、目标和举措,以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逐一攻克制约瓶颈技术难题。
2012年,工作室经反复计算和论证,对主提升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上移10米减速点,由原设计主提升机每个提升循环270.38秒(提两斗货为一个提升循环),缩短为每个提升循环为233.4秒,实现每个循环节省时间36.98秒。通过技术改造,一年就多提升原煤近20万吨,实现利润增收4000多万元。
为减少中断影响,提高提升系统作业效率,工作室对主、副井提升机监测系统进行改造,研发了“主提升机安全保护系统监测监控预警装置”。将原有的单编码器监测升级为双编码器监测,使提升机电控系统实现了双PLC双编码器独立运行、相互监视,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升了绞车运行的安全系数,实现绞车运行零中断影响。2019年,此项创新荣获集团公司QC小组活动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8年,成功研发《主通风机停风报警装置》,并获得专利证书。此装置,通过电流传感器镶嵌在6KV负荷线绝缘外套上,并设定固定值,当负载电流低于固定值时,继电器释放,报警信号输出,达到自动报警目的,实现矿井安全可靠通风,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围绕中心驱动优化发展
工作室围绕中心工作,科学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节能减排、增收节支目的,破解生产技术问题,促进企业效益增收。
由于该矿地址条件均为软岩构造,巷道支护锚索紧固力不达标是头等问题,为解决这一生产难题,工作室经过多次试验、推敲,成功研发“六家煤矿软岩失修巷道锚注支护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锚索紧固力不达标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巷道支护质量,延长了巷道服务年限。
为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支出,工作室针对东一采区开拓巷道,进行支护设计优化,经试验,将原设计优化为全断面锚杆配合W钢瓦加补全锚索支护,锚杆变为?22*2400锚杆进行全长锚固。同时对新掘进巷道每班进行初喷,减少岩壁的风化时间,最大限度的增强锚杆的加固作用。更改支护后,每米巷道的支护费用由原来的2261.75元降低到现在2018.125元。仅材料费每米就节省240多元,东一采区设计巷道总长度6500余米,在成本支出上节约了156万元,进一步缩短了巷道施工工期,提高了巷道支护质量。
“刀把式综放工作面”新工艺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西二采区6-9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减少煤炭损失4.18万吨,为企业增效千万余元。“综放工作面安装用支撑回转平台的应用技术”应用以来,每条巷道可节省掘进绞车硐室15米,解决了因轨道曲线半径较小,车辆容易掉道问题,极大提高了安全运输性能,减少了成本支出,提高了作业效率。
多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前提,进一步弘扬劳模时代精神,发挥劳模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强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成为职工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