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安徽宿松风电厂:孤岛求生送光明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于丹 报道 7月29日,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国电宿松风电厂巡检员王文德从升压站外撑着小船,缓缓划向远处旋转的风机,对设备进行当天的最后一次巡检……他紧盯着水面,一面提防水里的蚂蟥和血吸虫,一面提醒同事避让水里的渔网。
王文德和他的同事们在升压站这样工作的日子已经持续了20天。自7月11日起,宿松风电厂升压站外就变成了一片泽国,周边3000余名群众全部撤离,升压站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岛。18名国电员工在汪洋中日夜坚守,将电流源源不断地输入电网,送抵千家万户。
“别看我们风场容量不足10万千瓦,可洪灾这段时间,我们发了580万度电,人均创造利润将近17万元呢。”王文德笑着说。
最后一刻完成自备电改造
宿松风电厂地处安徽安庆圩区,在运50台风机。6月下旬以来,连续多起强降雨致使周边河湖水位不断攀升,圩堤频频告急。周边百姓逐渐撤离,宿松风电员工一直按兵不动,因为他们心里有底。
宿松风电项目在设计阶段充分参考了当地汛情历史数据,升压站防洪墙标高17.88米,箱变平台标高大都高于19.5米。只要守住入厂大门,短时间内人身和设备不会受到威胁。
“我们在被洪水包围之前就做了最坏的预想和最充足的准备,高筑墙、广积粮!”王文德笑着对记者说。持续的暴雨开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柴油发电机、排涝潜水泵、卫星电话、船只、动力桨、捕蛇夹、救生衣、防咬手套、防疫药品、防汛沙土、雨衣雨鞋等安全生产保障物资就运抵现场。到7月4日,大家顶着烈日将6米宽的入厂大门堵上了,这道临时建起的高1.77米、厚4米的沙袋堤防与围墙一起,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洪屏障。
物资到位了,四级应急预案也已敲定。可还有一个难题摆在宿松风电人员面前:厂用电变压器还在返厂检修,升压站用电全靠县供电公司的10kV线路,如果洪水猛涨,供电公司停止供电,风电场的50台风机即便性能再好也没了用武之地,之前所有的保电准备工作都将付之东流。
翻阅图纸、查找资料,集思广益,升压站总经理果断决定,采购35kV电缆,改造SVG变压器,由系统直接供电!
7月10日,就在电缆等物资快要抵达升压站的时候,华阳河农场大堤突然溃堤,洪水涨潮般涌向宿松电厂。进厂的一段路水太深,运输车辆根本过不去。紧急关头,工作人员从附近农户家租到一辆大型拖拉机转运电缆。11日下午5点钟,载着电缆的大型拖拉机在一米多深的洪水中,稳稳驶向升压站,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卸车,接线,试验……仅仅一个小时,运维人员就完成了接线改造。
晚上7点,厂区外的水位攀升至2.5米。供电公司打来电话,因担心塔杆地基不稳发生危险,准备切断10kV线路电源。
“好险,再晚一点,电缆根本就运不进来。”
“真是靠人不如靠己啊,现在可以用咱们自己的电了。”此时,墙外洪水已超过墙内地坪0.66米。远处,风电场的一排排风机转得淡定悠然,仿佛给厂内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紧急排除电缆沟险情
本以为可以缓口气,老天却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11号晚上,就是刚刚被洪水包围的那天,我和陈实出去撒雄黄驱蛇,然后巡视升压站,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就发现电缆沟开始冒水了。”运行值班员周伟谈起当天的险情,仍心有余悸。一旦35kV开关柜进水,后果不堪设想。
当班值长储岳祥当机立断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开启3台潜水泵一起排水。值班人员扑向泄漏点,填沙包、塞棉絮……厂内员工闻讯后,自发投入抢险。装沙、搬运、填埋、封堵、打围堰……经过6小时的奋战,凌晨3点,险情得到控制。
安徽公司领导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研究电缆孔洞封堵方案,指导现场抗洪工作。“必须抓紧联系专业堵漏公司,越快越好。”经多方打探,反复沟通,江苏盐城一家堵漏公司的潜水员连夜赶到现场。
在电缆沟紧张封堵的过程中,狂风骤雨再次来袭。风速瞬间高达33米,集水井和电缆沟水位暴涨。之前准备的10台备用潜水泵全部投用,每小时1300立方米的排水量,让宿松电厂再一次经受住了暴风雨的考验。
7月17日,专业封堵工作全部完成,电缆沟渗漏险情得以排除。
苦中作乐的持久战
考验接二连三,屡屡化险为夷。可真正的较量其实才刚刚开始……因为电厂附近的杨湾闸水位较长江低2米多,无法泄洪,所以孤岛的现状至少要撑到9月底。疫情、高温、台风,还有说来就来的暴风雨……备受考验的持久战已是别无选择、非打不可。
时间战线太长,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宿松风电随即启动24小时轮流值班机制,站内员工半小时一次轮流巡检。高温下的水域附近,人的皮肤尤其容易晒伤,才几天过去,升压站的“白面书生”全部成了“包黑子”,有的员工因晒伤皮肤一层层脱皮。
最令人烦心的还是毒蛇,风机上最多的时候盘着几十条。“洪水发生的第三晚,我和同事一起去值班室取安全工器具,看到脚下多了一条干干的‘麻绳’,细看才发现是条1米来长的蛇,当时我就惊呆了。不过现在不怕了,有了捕蛇神器,我已经成了捕蛇专家了!”去年才入职的山东小伙子杨超言语中流露着苦中作乐的自豪。
在这样的风电厂,除了会工作,还要会开车;除了会开车,还得会开船。孤岛保电的日子里,出行的交通工具是两艘小船,生产物资、风机巡视、生活保障全靠它们,大家亲切地把它们唤作“生命之舟”,船长是综合部主动请缨的卓明。
卓明白天驾船往来于风场、升压站和岸边的村落,晚间还自己动手修补船只。算下来,他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卓明的妻子年初刚做过手术,可眼下照顾妻子的重担不得不落在家人的肩上。只要一有空,他就会给妻子打个电话,满心愧疚最后都会融成一句话:水退了,就回家。
几天前,卓明参加了孤岛上的誓师大会。当入党誓词和安全保电誓词在1万平米的孤岛上庄严响起,只有亲历灾难、与肆虐的洪水斗争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份誓言的真实含义。
“有人形容我们这里为孤岛,我倒是觉得现在很像是海上航母。我们坚守人身设备安全,就能坚持将电流从这里安全地送出去。”王文德对剩下的保电日子充满信心。
刘卓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电九江发电公司举办庆祝改革
2018-09-29
- 九江发电厂举办庆“三八”团
2018-03-09
- 九江发电厂举办团体趣味活动
2018-02-24
- 九江发电厂利用主题党日组织
2017-10-13
- 九江发电厂团委开展“青春喜
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