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钢电力厂“6•21”“6•24”停电事故的反思
2006-08-25 17:02:07 来源:太钢日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记者 边震
今年6月20日,根据供电项目部的安排,电力厂对二降压线进行停电施工,同时对二降压110KV西母线进行定检。为了保证线路施工人员的安全,采取了合上二降线2410接地刀闸的保护措施。6月21日,当二降压110KV西母线定检和二降线线路改造完成后,当班调度正值班员王瑜未按《电力调度业务员工作标准》和《“两票”管理制度》的规定向副值班员杨丽勇、二降压站确认2410接地刀闸是否断开,就下达了九降压向二降线间隔开始送电操作的命令。在王瑜联系送电过程中,副值班员杨丽勇也未向王瑜提醒2410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导致九降压向二降线送电后,二降线差动保护动作跳闸,九降压110KV母线电压波动38毫秒 使BOC气体公司、热连轧厂、不锈冷轧厂等多家生产单位的生产受到影响。
6月24日零时,电力厂调度在110KV一降线线路改造完毕联系送电时,本应将一降压110KV西母线所带负荷2号主变、3号主变、高炉保安线108都倒至东母线运行,空出110KV西母线进行核相、合环。调度主任刘炜在编写该送电方案时,却遗漏了高炉保安线108,并将送电方案一式两份下发至当班调度和一降压站,而其他值班人员也未发现遗漏情况 致使在断开100母联开关时,110KV高炉保安线108倒空 造成高炉煤气加压站失电,不锈热轧厂双线停车、热连轧停车。这两起事故发生后,公司对有关责任人给与了相应的处分。
为了剖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教训,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稳定顺行,日前,钢城纵深行小组随同公司纪委监察部和装备部有关负责人深入电力厂,采访当事人和各级管理责任者,对这两起事故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6・21”“6・24”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力厂有关责任人违反操作规程,不履行和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造成的,也暴露出装备部对二级单位的标准化作业管理不到位,指导检查监督不力,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的问题。采访过程中,电力厂各级管理人员在反思这两起事故时都深有感触,认为发生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职工培训工作不到位。随着公司新不锈钢工程建设的推进,输电线路也做了大量改造,而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力厂在职工培训方面力度较小,培训工作不到位。许多人员对新线路、新设备不熟悉,掌握知识不够。二是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麻痹侥幸心理,不能严格按标准操作,现场检查、确认也不到位。三是三天之内接连发生两起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厂里的管理体系、工序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次发生事故后,整改处理力度不大,也没有对全体职工起到警示作用。
事故发生后,电力厂两次召开事故分析会和党政联席会,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查找工作上的漏洞,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一、调整岗位人员,针对新系统招聘了新的调度人员。二、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和标准,重新修订了“两票”管理制度。三、加强现场指导,加大标准化操作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四、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五、在全厂推行军事化管理,实行军事化交接班制度,营造严肃、紧张的工作氛围。六、结合公司“两会”精神,制定电力厂职工生命保障规则,提高职工工作责任心。七、重新修订安全奖惩制度,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奖惩力度。
今年6月20日,根据供电项目部的安排,电力厂对二降压线进行停电施工,同时对二降压110KV西母线进行定检。为了保证线路施工人员的安全,采取了合上二降线2410接地刀闸的保护措施。6月21日,当二降压110KV西母线定检和二降线线路改造完成后,当班调度正值班员王瑜未按《电力调度业务员工作标准》和《“两票”管理制度》的规定向副值班员杨丽勇、二降压站确认2410接地刀闸是否断开,就下达了九降压向二降线间隔开始送电操作的命令。在王瑜联系送电过程中,副值班员杨丽勇也未向王瑜提醒2410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导致九降压向二降线送电后,二降线差动保护动作跳闸,九降压110KV母线电压波动38毫秒 使BOC气体公司、热连轧厂、不锈冷轧厂等多家生产单位的生产受到影响。
6月24日零时,电力厂调度在110KV一降线线路改造完毕联系送电时,本应将一降压110KV西母线所带负荷2号主变、3号主变、高炉保安线108都倒至东母线运行,空出110KV西母线进行核相、合环。调度主任刘炜在编写该送电方案时,却遗漏了高炉保安线108,并将送电方案一式两份下发至当班调度和一降压站,而其他值班人员也未发现遗漏情况 致使在断开100母联开关时,110KV高炉保安线108倒空 造成高炉煤气加压站失电,不锈热轧厂双线停车、热连轧停车。这两起事故发生后,公司对有关责任人给与了相应的处分。
为了剖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教训,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稳定顺行,日前,钢城纵深行小组随同公司纪委监察部和装备部有关负责人深入电力厂,采访当事人和各级管理责任者,对这两起事故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6・21”“6・24”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力厂有关责任人违反操作规程,不履行和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造成的,也暴露出装备部对二级单位的标准化作业管理不到位,指导检查监督不力,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的问题。采访过程中,电力厂各级管理人员在反思这两起事故时都深有感触,认为发生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职工培训工作不到位。随着公司新不锈钢工程建设的推进,输电线路也做了大量改造,而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力厂在职工培训方面力度较小,培训工作不到位。许多人员对新线路、新设备不熟悉,掌握知识不够。二是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麻痹侥幸心理,不能严格按标准操作,现场检查、确认也不到位。三是三天之内接连发生两起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厂里的管理体系、工序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次发生事故后,整改处理力度不大,也没有对全体职工起到警示作用。
事故发生后,电力厂两次召开事故分析会和党政联席会,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查找工作上的漏洞,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一、调整岗位人员,针对新系统招聘了新的调度人员。二、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和标准,重新修订了“两票”管理制度。三、加强现场指导,加大标准化操作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四、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五、在全厂推行军事化管理,实行军事化交接班制度,营造严肃、紧张的工作氛围。六、结合公司“两会”精神,制定电力厂职工生命保障规则,提高职工工作责任心。七、重新修订安全奖惩制度,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奖惩力度。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核能清洁供暖,中核广核国家电投
2018-12-05
- 关于开展电站锅炉范围内管道隐
2018-07-08
- PPT:发电厂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
2018-03-22
- 大唐淮北发电:“刷脸”验证护
2017-03-10
- 观音岩水电公司:职工代表查安
2016-06-16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