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供电公司春检现场的“工匠精神”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海娟 报道 3月11日,冷清初春,风嗖嗖的刮进脖子里,呼呼的风声,起重机的轰鸣声与电钻螺丝的旋紧声混在一起,在空阔的蓝天白云下奏起一段激昂的早春闹曲,由国网淮安供电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的220千伏九龙输变电工程的高压设备电气安装宣告完毕。
当日上午8点,110千伏最后一组电气隔离开关进入安装阶段。“小王,电葫芦准备!”洪良高扶着设备,小心地解开起吊机系在电气隔离开关GIS设备上的绳索。又在设备底边两角挂紧电葫芦,铅垂由中心线引出,准备将GIS设备的各个中心点与相应的安装中心线位置对齐。
“小李,手不能抖,铅垂定直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GIS设备的安装位置一定要精确!”洪师傅严厉的告诫道。于是,在两边电葫芦的共同牵引力作用下,沉重庞大的GIS设备一点点移向铅垂指向的中心位置。
“师傅,还差0.1公分,我看差不多了吧!”眼看设备的中心点与位置的中心线大差不离,小李手拉电葫芦累得气喘吁吁。
“这个差不多还差很多啊,11万GIS一排20个间隔,每个间隔要都差个0.1公分,那这排GIS设备可以歪到站外去喽……”
“师傅啊,又要拉电葫芦,又要动铁锹,还要与铅垂线保持一致,这么个又精细又力道的活,我啥时能学会噢?”
“周末跟师傅加个班,就告诉你技巧,一朝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啊,以后就靠你自己的勤勉与悟性啦!”说完,下一台GIS设备的绳索已系上,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设备安装位置尺寸硬仗。
汗滴着,偌大的GIS设备在起重机与师傅的巧劲下灵活移动,直至精确位置,从起吊到落下,从这边到那边,师傅调整GIS的误差越来越小,直至工艺的精确度小于设备要求的0.005厘米。
另一边,狭窄的电缆沟内,余胜利师傅正弓着腰进行电缆沟安装工作,他把散落的电缆支架用螺丝很插在沟壁里,百步无一不齐。余胜利自豪地说:“在每个支架安装前,我们都要用卡尺仔细校对,这100米内的支架高低误差不会超过1厘米。”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终于220千伏九龙输变电工程高压设备电气安装完毕,淮安公司的“工匠们”还将继续投入到开关柜、变压器的安装过程中,预计在5月份该工程将完成全部设备的电气安装。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