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电业局:新模式 新秋检
2013-01-14 14:08:18 来源:陈丹
A-
A+
电力18讯: 湖南“大检修”模式顺利导入,各项生产活动频频告捷,在实践中全面检验了改革的成效,锻炼了队伍,为该局纵深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优化业务管理流程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10月27日4时,220千伏洛王变电站1号主变成功受电,按计划投入运行,圆满完成该站集中检修任务。这标志着湖南岳阳电业局“大检修”新模式导入后的首战告捷。
在10千伏洛雷Ⅱ回线路抢修现场,配电业务部运检班和带电作业班班员并肩作战,仅用了1个半小时,在不停电情况下,将4基杆塔导线绑扎入绝缘子,迅速消除故障隐患,而在1个多月前,他们还分属2家供电局、1个专业所。
2012年秋,岳阳电业局“大检修”模式顺利导入,各项生产活动频频告捷,在实践中全面检验了改革的成效,锻炼了队伍,为该局纵深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优化业务管理流程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安全至上 严格管控更规范
9月19日,岳阳电业局新成立的检修公司正式挂牌,开启了生产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大检修”体系的业务支撑机构为运检部和检修公司合署办公,这就意味着之前输电运检、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配电运检4个专业的工作,全部由检修公司一并承担。
10月12日至26日,该局举全局之力,对担负着岳阳城区用电负荷最重要的主力变电站――220千伏洛王变电站进行综自改造,打响了该站集中检修“大会战”。
一边是新机构运行不到1个月,各项工作尚在磨合改进阶段,一边是意义重大的秋季检修活动,该局副局长杨五一强调:“既是考验也是检验,必须确保改革与安全‘双丰收’。”
安全,是重中之重。检修公司认真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精心编制电网方式调整和应急预案,制定多项组织、技术、安全和后勤保障措施,组织现场查勘2次,方案讨论4次。洛王变电站检修现场虽点多面广,但分工明确、指挥有力、责任到位、秩序井然,5个作业工区均设置把关人、安全员和工作负责人“三级监督”,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现场安全管控。
资源整合 优化配置更集约
按照“大检修”体系要求,人员、车辆、工具等资源集约至检修公司统一管理、统筹分配。对此,该公司负责人潘雄文解释说:“安排每一项生产任务,必须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如今,把资源集中起来,计划更高效,调配更优化,执行起来也更顺畅。”
由于升降车属于特种施工车辆,配备不多且分散各地,依托专业化管理模式,全局5台升降车集合至检修公司管理,这次全部抽调到洛王变电站配合检修需要。由于检修任务重、时间短,作业人手出现短缺,检修公司发挥“大检修”优势,从有关公司借调了部分成熟技工,充当坚强的支援力量。
“以前变电站检修要把许多精力耗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上,现在好了,4个业务部共同发挥作用,实现了检修多任务、多专业的无缝衔接。”伴随“大检修”体系建设,负责协调工作的专责卢杰发现自己的工作重心在悄然转移,他说现在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现场作业了。
“对于我们一线员工而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工作效率却大为提高。”检修项目经理贺中桂的言语中充满了惊喜。在过去,类似这样大规模的检修作业,至少得干上4个月。“大检修”体系让全局检修力量高度集中,分工更为明晰,有效激发出员工的主动意识,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贺中桂说:“我们仅用了15天、投入160余人就完成了洛王变电站集中检修,这是过去不可能办到的。”
专业配合 协同作战更高效
“这次集中检修是我局历年来检修任务较重、现场管控较难的工程。当然,各专业的配合面也更广。”潘雄文分析说。
按照惯例,洛王变电站加装线路避雷器的工作应由检修业务部完成。经过现场勘察,检修公司决定把避雷器装到110千伏线路终端塔。在自身承担了线路绝缘子清扫、调爬、消缺及重点线路蹲守等大量工作的情况下,输电业务部二话不说接过了任务。
该部负责人刘金海说:“以前,各单位按片区和专业分工各自为政,只管干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融入‘大检修’体系,彻底消除了原先‘那不是我的工作范围’的观念。”
配合秋检,变电业务部派出了500余人次到相关的变电站进行特巡、值守。运维人员提早到站,核对现场安全措施,办理开工前工作许可,晚上办理完转移终结手续后,才放心离开变电站。白天,在实施安全质量监督的同时,他们还要对站内设备进行巡视维护、提醒消缺,为检修作业保驾护航。
10月27日4时,220千伏洛王变电站1号主变成功受电,按计划投入运行,圆满完成该站集中检修任务。这标志着湖南岳阳电业局“大检修”新模式导入后的首战告捷。
在10千伏洛雷Ⅱ回线路抢修现场,配电业务部运检班和带电作业班班员并肩作战,仅用了1个半小时,在不停电情况下,将4基杆塔导线绑扎入绝缘子,迅速消除故障隐患,而在1个多月前,他们还分属2家供电局、1个专业所。
2012年秋,岳阳电业局“大检修”模式顺利导入,各项生产活动频频告捷,在实践中全面检验了改革的成效,锻炼了队伍,为该局纵深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优化业务管理流程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安全至上 严格管控更规范
9月19日,岳阳电业局新成立的检修公司正式挂牌,开启了生产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大检修”体系的业务支撑机构为运检部和检修公司合署办公,这就意味着之前输电运检、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配电运检4个专业的工作,全部由检修公司一并承担。
10月12日至26日,该局举全局之力,对担负着岳阳城区用电负荷最重要的主力变电站――220千伏洛王变电站进行综自改造,打响了该站集中检修“大会战”。
一边是新机构运行不到1个月,各项工作尚在磨合改进阶段,一边是意义重大的秋季检修活动,该局副局长杨五一强调:“既是考验也是检验,必须确保改革与安全‘双丰收’。”
安全,是重中之重。检修公司认真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精心编制电网方式调整和应急预案,制定多项组织、技术、安全和后勤保障措施,组织现场查勘2次,方案讨论4次。洛王变电站检修现场虽点多面广,但分工明确、指挥有力、责任到位、秩序井然,5个作业工区均设置把关人、安全员和工作负责人“三级监督”,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现场安全管控。
资源整合 优化配置更集约
按照“大检修”体系要求,人员、车辆、工具等资源集约至检修公司统一管理、统筹分配。对此,该公司负责人潘雄文解释说:“安排每一项生产任务,必须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如今,把资源集中起来,计划更高效,调配更优化,执行起来也更顺畅。”
由于升降车属于特种施工车辆,配备不多且分散各地,依托专业化管理模式,全局5台升降车集合至检修公司管理,这次全部抽调到洛王变电站配合检修需要。由于检修任务重、时间短,作业人手出现短缺,检修公司发挥“大检修”优势,从有关公司借调了部分成熟技工,充当坚强的支援力量。
“以前变电站检修要把许多精力耗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上,现在好了,4个业务部共同发挥作用,实现了检修多任务、多专业的无缝衔接。”伴随“大检修”体系建设,负责协调工作的专责卢杰发现自己的工作重心在悄然转移,他说现在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现场作业了。
“对于我们一线员工而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工作效率却大为提高。”检修项目经理贺中桂的言语中充满了惊喜。在过去,类似这样大规模的检修作业,至少得干上4个月。“大检修”体系让全局检修力量高度集中,分工更为明晰,有效激发出员工的主动意识,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贺中桂说:“我们仅用了15天、投入160余人就完成了洛王变电站集中检修,这是过去不可能办到的。”
专业配合 协同作战更高效
“这次集中检修是我局历年来检修任务较重、现场管控较难的工程。当然,各专业的配合面也更广。”潘雄文分析说。
按照惯例,洛王变电站加装线路避雷器的工作应由检修业务部完成。经过现场勘察,检修公司决定把避雷器装到110千伏线路终端塔。在自身承担了线路绝缘子清扫、调爬、消缺及重点线路蹲守等大量工作的情况下,输电业务部二话不说接过了任务。
该部负责人刘金海说:“以前,各单位按片区和专业分工各自为政,只管干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融入‘大检修’体系,彻底消除了原先‘那不是我的工作范围’的观念。”
配合秋检,变电业务部派出了500余人次到相关的变电站进行特巡、值守。运维人员提早到站,核对现场安全措施,办理开工前工作许可,晚上办理完转移终结手续后,才放心离开变电站。白天,在实施安全质量监督的同时,他们还要对站内设备进行巡视维护、提醒消缺,为检修作业保驾护航。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