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行成本下降 检修效率显著提高――宁夏电力公司“大检修”工作纪实
2013-01-14 14:37:11 来源:张鹏飞
A-
A+
电力18讯: “管理层级压缩了,人少了,效率却提高了。在今年银川东换流站年度检修中,以往至少得投入800人次,用20天的时间;但实施‘大检修’后,我们只用了340人次,用12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任务,这是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660千伏银川东换流站站长刘志远说。
自开展“大检修”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宁夏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顺利完成了业务调整、人员调配、资源整合、新模式导入等任务,如今“大检修”建设工作已高质量通过公司验收。
标明体系建设航向
“实施‘大检修’后,压缩了管理层级,缩短了管理链条,设备专业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按生产业务流程及专业化要求,我们加强了资产从电网规划、工程可研、设备招标、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设备退役等全寿命周期管理,为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和运行成本明显下降创造了条件。同时,电网设备运行与检修质量大大提升。”回顾“大检修”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宁夏公司专业部门负责人这样评价。
开展“大检修”体系建设过程中,宁夏公司加强与公司总部及兄弟单位的沟通,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大检修”工作。在编写完成“大检修”实施方案,获得公司正式批复后,宁夏公司于2月20日开始,批复6个地市供电局“大检修”实施方案,6月19日通过审查并印发《宁夏电力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操作方案》。
与此同时,该公司及时组织梳理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管理标准、流程、岗位工作标准,规范生产业务界面及基层岗位标准,并将其纳入标准化管理平台进行规范管理。配合机构调整需要,迅速完成PM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全寿命评估决策系统、ERP系统等的流程适应性调整,顺利完成了生产管理系统“大检修”体系切换工作。
至此,体系建设的蓝图已绘就,航向已标明,宁夏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工作扬帆起航。
调兵遣将实施建设
从3月8日开始,宁夏公司按照“大检修”实施方案及各种标准、流程,开始对机构进行重组,对人员进行调整。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运维检修部的机构和岗位人员调整完成,业务和职责实现交接;宁夏检修公司挂牌成立,负责220千伏及以上线路、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运维和检修一体化运作;宁夏电科院成立了设备状态评价中心,配套建设设备状态监测中心,完善不停电状态监测和快速响应支持体系平台;地市供电局构建“一部一公司”的生产组织架构,在县供电局层面组建运检(建设)中心,配网运检管理延伸到县城区0.4千伏电压等级。
“大检修”体系建设期间,该公司还对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使员工尽快了解“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的。6月23日,在“三集五大”体系巡回党课第一讲中,110名干部员工参加讲座。他们感慨地说,这是在“关键时刻开展的一堂关键的思想课”,不但鼓舞了士气,也增强了大家积极投身“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信心。
目前,该公司共召开各种培训30余次,座谈会、走访活动110次,参加人数1324人次,为“大检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制变革成绩初现
宁夏750千伏电网承担着西电东送、黄河上游水电和宁夏火电打捆外送等重要任务。在“大检修”体系建设期间,宁夏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75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目前已具备带电消除导线防震锤偏移、更换线路绝缘子等能力。
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宁夏公司建成了全区统一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安装接入变电在线监测装置2388套,安装接入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684套。同时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晒短板、亮剑”活动,强化风险管控,实现了安全生产平稳过渡。
重组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后,“大检修”内设机构由实施前的45个减少到11个,生产岗位人员由实施前的3070名减少到2765名。
“机构精简了,管理层少了,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体现在日常检修中,也体现在事故抢修中。”宁夏检修公司运维中心主任陆彦虎说,9月4日中午,750千伏黄河变电站的一台断路器发生故障。接到报修任务后,他们很快就到达工作现场,并在天黑前完成了抢修工作。以前这种情况下,光是办理管理层面的手续就得几个小时。
其实,早在2010年6月,宁夏公司就开始实施专业化集中检修工作,成立了超高压分公司,承担网内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的专业化检修工作。同年,完成110千伏变电站的无人值班、集中监控改造,对变电站信息进行集中监控,成立变电运维站。2011年10月,在银川供电局试点开展35千伏变电站“检操一体化”工作。
上述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电网设备的健康水平,助推了“大检修”工作稳步向前。
自开展“大检修”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宁夏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顺利完成了业务调整、人员调配、资源整合、新模式导入等任务,如今“大检修”建设工作已高质量通过公司验收。
标明体系建设航向
“实施‘大检修’后,压缩了管理层级,缩短了管理链条,设备专业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按生产业务流程及专业化要求,我们加强了资产从电网规划、工程可研、设备招标、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设备退役等全寿命周期管理,为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和运行成本明显下降创造了条件。同时,电网设备运行与检修质量大大提升。”回顾“大检修”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宁夏公司专业部门负责人这样评价。
开展“大检修”体系建设过程中,宁夏公司加强与公司总部及兄弟单位的沟通,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大检修”工作。在编写完成“大检修”实施方案,获得公司正式批复后,宁夏公司于2月20日开始,批复6个地市供电局“大检修”实施方案,6月19日通过审查并印发《宁夏电力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操作方案》。
与此同时,该公司及时组织梳理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管理标准、流程、岗位工作标准,规范生产业务界面及基层岗位标准,并将其纳入标准化管理平台进行规范管理。配合机构调整需要,迅速完成PM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全寿命评估决策系统、ERP系统等的流程适应性调整,顺利完成了生产管理系统“大检修”体系切换工作。
至此,体系建设的蓝图已绘就,航向已标明,宁夏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工作扬帆起航。
调兵遣将实施建设
从3月8日开始,宁夏公司按照“大检修”实施方案及各种标准、流程,开始对机构进行重组,对人员进行调整。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运维检修部的机构和岗位人员调整完成,业务和职责实现交接;宁夏检修公司挂牌成立,负责220千伏及以上线路、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运维和检修一体化运作;宁夏电科院成立了设备状态评价中心,配套建设设备状态监测中心,完善不停电状态监测和快速响应支持体系平台;地市供电局构建“一部一公司”的生产组织架构,在县供电局层面组建运检(建设)中心,配网运检管理延伸到县城区0.4千伏电压等级。
“大检修”体系建设期间,该公司还对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使员工尽快了解“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的。6月23日,在“三集五大”体系巡回党课第一讲中,110名干部员工参加讲座。他们感慨地说,这是在“关键时刻开展的一堂关键的思想课”,不但鼓舞了士气,也增强了大家积极投身“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信心。
目前,该公司共召开各种培训30余次,座谈会、走访活动110次,参加人数1324人次,为“大检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制变革成绩初现
宁夏750千伏电网承担着西电东送、黄河上游水电和宁夏火电打捆外送等重要任务。在“大检修”体系建设期间,宁夏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75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目前已具备带电消除导线防震锤偏移、更换线路绝缘子等能力。
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宁夏公司建成了全区统一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安装接入变电在线监测装置2388套,安装接入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684套。同时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晒短板、亮剑”活动,强化风险管控,实现了安全生产平稳过渡。
重组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后,“大检修”内设机构由实施前的45个减少到11个,生产岗位人员由实施前的3070名减少到2765名。
“机构精简了,管理层少了,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体现在日常检修中,也体现在事故抢修中。”宁夏检修公司运维中心主任陆彦虎说,9月4日中午,750千伏黄河变电站的一台断路器发生故障。接到报修任务后,他们很快就到达工作现场,并在天黑前完成了抢修工作。以前这种情况下,光是办理管理层面的手续就得几个小时。
其实,早在2010年6月,宁夏公司就开始实施专业化集中检修工作,成立了超高压分公司,承担网内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的专业化检修工作。同年,完成110千伏变电站的无人值班、集中监控改造,对变电站信息进行集中监控,成立变电运维站。2011年10月,在银川供电局试点开展35千伏变电站“检操一体化”工作。
上述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电网设备的健康水平,助推了“大检修”工作稳步向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