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峡谷背包工作队队员丰志新:背起背包 动员搬迁
陈铸亮 摄
从2月17日到4月5日,丰志新踏遍了腊姆甲村3个自然村的32户搬迁户,“晚上做梦都梦见和村民做思想工作。”
截至4月21日,腊姆甲村73户已如期搬迁71户,还有2户将通过就地进行危房改造,解决住房问题。
4月12日,丰志新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他要亲自送腊姆甲村俄冲一组村民桑付益到福贡县城江西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新家。
“我从来没想过能在城里有一套房子,水电都安装好了,家具也有了,这比我原来的木楞房敞亮多了。”看着自己的新家,桑付益乐呵呵地对丰志新说,“还好当初听了你的话搬进了城里。”
这一刻,丰志新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6—2017年,丰志新曾任云南电网公司怒江福贡供电局派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子里甲乡腊姆甲村扶贫工作队员。今年年初,了解到腊姆甲村还有32户尚未搬迁,丰志新心里很是着急。“我对村里每家每户、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希望大家都能尽早搬进城里,早日过上好日子。”
得知怒江州政府准备成立“背包工作队”分赴各个贫困村动员村民搬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丰志新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有驻村工作经验,又会当地语言,让我去。”
4月4日,前一天还在腊姆甲村抗鲁一组过夜的丰志新和范春强等5名背包队员拉上村委会主任恰学妹,匆忙拿起几个洋芋和几桶泡面,前往桑付益家。桑付益一家8口人,属于回流边民,之前背包队员先后跑了30多次,都没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怎么说服桑付益?丰志新想了整整一宿,大概有了些思路。
“大家小心点,抓着树枝走,下面是悬崖,非常危险。”从抗鲁一组到俄冲一组大约10公里,很大一段路车辆无法通行,全靠步行。一行人走走停停,花了近2个小时才来到桑付益家——一间隐藏在深山之间矮小木楞房。
听到敲门的是老熟人丰志新,桑付益才把人领进屋。还没等背包队员坐下,桑付益直接开门见山:“我知道城里的房子条件好,但是如果哪天政策变了,我又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怎么生活下去?”
听到这话,丰志新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傈汉双语扶贫政策宣传书,和恰学妹一起给桑付益讲起了政策:“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承诺,就算你不相信我们说的话,这些白纸黑字印在书上的政策也不会有假啊!”丰志新看着脸色有些苍白的桑付益说:“像你现在感冒了,看一次病得跑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诊所,搬到县城,几分钟就可以到医院,对你一家人的健康也有保障。”
听到这,桑付益拿起水烟筒抽起了烟,房子里除了水烟筒发出的“咕噜咕噜”声音,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坐在火炉边的两个孩子默不作声。丰志新引导道:“孩子都在县城上中学,过不了几年就要成家立业,你也不想你的子孙后代都做山里人吧,那样的话娶媳妇都难啊。”
看到桑付益的妻子杜比言眼神有些发光了,丰志新趁热打铁再劝道:“你们搬到县城后,会有一些护林员、护边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点附近也会有扶贫企业、扶贫车间可以打工,生活是能够保障的。”
桑付益虽然没有当场同意搬迁,但是口气已经不如原来坚定了。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丰志新选择住在桑付益家继续交流,其他队员则暂时回到村委会。经过丰志新的继续劝说,第二天,桑付益一家终于同意了搬迁。
背起背包,进村动员。从2月17日到4月5日,丰志新踏遍了腊姆甲村3个自然村的32户搬迁户,“晚上做梦都梦见和村民做思想工作。”村委会离最远的抗鲁一组有14公里,沿途都是山坡泥路,有时候白天思想工作做不通,耽误了下山,丰志新就睡在老乡家里,或者回腊姆甲党员活动室,如果在离村委会近一点的地方就直接睡在村委会。
经过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宣传劝导,大部分村民们从最初的抗拒到主动咨询,到最后同意搬迁。截至4月21日,腊姆甲村73户已如期搬迁71户,还有2户将通过就地进行危房改造,解决住房问题。 (杨玉发 陈铸亮)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