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历的蓝领技能明星——记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蓝领技能明星”,全国劳动模范姜广敏
他身材不算魁梧但非常矫健,稍黑的脸上带着送电工人特有的韧劲; 他平时话语不多,可干什么活都爱动脑筋;他学历不高,却能熟练掌握车床、铆工、钳工、电焊这些专业技能。 他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在30余年的送电岗位上,创造了50项国家专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余万元,节约资金9000余万元。 他就是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蓝领技能明星”,全国劳动模范——姜广敏。 学习是一种乐趣 姜广敏现任国网辽宁盘锦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输电检修一班副班长,翻看姜广敏的简历,几乎无人不为之惊讶——原来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姜广敏只有初中学历。“所以学习起来更难一些。”姜广敏笑着说。 1986年12月,姜广敏从瓦房店某机械制造厂调入盘锦电业局送电工区,扎根送电30余年。刚来时,他对送电业务很不熟悉,于是,他作业现场细观察、勤思考,回到家里勤总结、善提炼,将不懂的问题记在小本上,第二天一定抽时间找师傅请教。 姜广敏还记得1987年冬天的一个中午,下塔后他顾不上吃饭,抓紧时间找师傅解决他的疑惑,因为只有吃饭的时间才是师傅休息的时候,错过了就找不到机会了。 理论基础差,只有加倍学习弥补。 他《安全规程》《验收规范》等专业书不离手,很多书页都被他翻烂了,不知更换了多少本,但他还是感觉掌握得不够,便将书中的内容录在MP3中,工作之余就听录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适应了岗位的需求,成了送电工区的业务骨干。 绳扣,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随处所见。在输电检修作业中,“系绳扣”是最平常、最简单的,但又是要求最细心、最能保证基础性安全的一项工作。姜广敏认真研究、反复苦练,在5分钟之内可以系7种不同绳扣。他向记者现场演示了几种不同的系法,一边系一边解说绳扣的和用。“这是基本功,去现场前必须要熟练掌握。”姜广敏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视。 现在,姜广敏已经从学徒成为培训师。作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兼职培训师,姜广敏制作课件给新员工讲课达500多个课时,参与编写的《输电线路实训指导书》《导地线液压连接实训指导书》等得到新员工好评。在新员工毕业典礼上,95班全体学员送给他一面印有“桃李满天下”的锦旗。 而他自己的学习也从未止步。2008年,他在亲戚家看到有人用AutoCAD软件制图。“那时候我都是用手画图的,当时特别震惊,觉得好神奇,就下定决心要学这个软件。”姜广敏说。 然而,AutoCAD刚引进时只有英文版,这对初中毕业的他而言,挑战可想而知。“拿着英语词典,一个词一个词的查。”到现在,他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AutoCAD,画图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从平面图到3D图,再到动态图,他都得心应手。 今年57岁的姜广敏还在学编程,“我们有一个今年新来的大学生,我已经跟他说好了,请他教我。”在姜广敏看来,学习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创新让工作更安全更高效 “干活特别爱动脑。”说起姜广敏,盘锦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管理组党支部书记包瑞金如是评价。其实,这也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随着工作阅历和经验的积累,姜广敏尤其喜欢琢磨工作细节,乐于研究新点子。有了创新的思路,他就会亲自动手实现。 “带电绝缘折叠探头机”对姜广敏来说意义非常,这是他第一项创新成果,填补了盘锦地区变电站母线门构人字引下线带电断接引作业的空白,让人们知道了姜广敏这个人。从1994年这项成果研发并投入使用以后,每当工作中遇到难题,同事们少不了问姜师傅,“您那儿有没有好用的工具?” 一次,姜广敏在与巡视线路的同事交谈中得知,22千伏中线引流线每遇大风天气摆动过大,引流线上下震动,极不稳定,造成中线引流线对铁塔安全距离不够。细心的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跳闸故障和事故多是由于引流线对铁塔放电的原因造成,而线路跳闸对系统供电可靠性会造成极大影响,电量损失每次都会在百万元以上。 为解决线路引流线偏移过大的问题,他自行设计、加工、制作完成了“22千伏引流线支架”,彻底解决了引流线在大风天气由于摆动对铁塔放电的问题,而整个产品的制作费用只要1068元。 2007年1月3日,66千伏曙杨线、曙右线改造工程开工,此项工程需更换新设备,将单回线改成双回路同塔并架,同时更换80多基铁塔和导线、金具。 施工中,姜广敏负责耐张段的紧线工作,因为是冬天施工,地冻层深度500毫米,挖牵引地牛时特别费事,用镐和锹把一个长1.5米、宽500毫米的地牛埋入地下1.5米深处,强劳力也至少需要3个小时。而紧线和牵引力至少在3吨左右,500毫米的冻层能否承受住牵引力还是个未知数。 为此,他又研制出“多用途膨胀式地锚”,解决了冬季施工时挖铁塔基础费时费力问题,应用后仅1人就能完成之前4~5人1天的工作。 像这样省时省力的工具还有“铁塔岩石快速基础”,通常应用在山区岩石爆破中。按每个铁塔基础挖2个洞计算,铁塔4个脚8个洞,原来需要半个月时间,应用该成果仅1天就能完成,而且有效控制了岩石爆破碎石飞溅的安全风险。 2009年,随着线路改造工程的增加,线路停电次数也相应增加。由于挂、拆接地线过程中,悬挂、拆除方法不当,以及接地线本身存在问题,挂接地线费时且不安全,易造成人身伤害。针对这个问题,他研制了方便、快捷的预知感应式接地线。 这种接地线利用伸缩式绝缘杆,将软铜线在其内部通过,前端安装“鼠夹式”接触头,接触头上有预知感应电的报警装置,当接地线安装时,接触导线前报警装置会发出“吱吱”声,提醒作业人员注意感应电压,接触良好后,报警声停止。如果接触不良,悬挂松动或掉落,报警装置继续报警,一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2014年12月,在66千伏盘赵线甲刀闸与66千伏母线间引流线带电连接工作中,姜广敏与同事在作业中发现,带电作业绝缘梯挂钩没采用任何防脱落后备保护措施,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一旦挂钩脱落,后果不堪设想。 他马上对绝缘梯进行设计、改造,重新加工,用了短短两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所有绝缘梯挂钩封门的设计、制作工作。经过推广,目前国网辽宁电力辖区内所使用的绝缘梯均已加装防止挂钩脱落的后备保护措施,安全防护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在“姜广敏创新工作室”二楼的一个房间里,满满的都是姜广敏的创新发明成果。从搜集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工具构思到成果定型,姜广敏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寻找新的灵感,他研发的工器具始终致力于解决在输电检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关于创新,姜广敏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创新’的概念,更没有什么宏大长远的计划,只是单纯地看到工具就爱琢磨,总想把它鼓捣得更顺手,再有就是愿意出点子,简化施工流程。”在姜广敏看来,创新的原动力就是让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节约”。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