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电网人物 > 正文

电力天路上的硬汉们――探访湖北送变电公司参建藏中联网工程  

  2017-08-28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电力天路上的硬汉们

――探访湖北送变电公司参建藏中联网工程

    飞机即将降临西藏林芝机场时,从舷窗望出去,雅鲁藏布江缓缓流淌,两岸山顶白雪皑皑,山脊上耸立着一基基新建的铁塔,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甚为壮观。近日,笔者来到这里,探访藏中联网工程建设情况。

  缺氧不缺斗志

  早晨6时30分,我们随藏中联网工程25标段湖北省送变电公司项目部6名管理人员,驱车沿着雅鲁藏布江前往海拔4100米的A55号塔。到达山脚时,天刚蒙蒙亮。

  藏中联网工程湖北项目部现场总指挥李洪波说,他们正在组立的塔就在就在这座山的脊背上,离山项只有50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1公里,坡度超过60度,我们要从这里绕行上去。

  行走在仅有一尺多宽的山路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刚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越往上爬,道路愈加陡峭,有时脚下尖石密布,有时两旁荆棘丛生,根本迈不开步子,而同行的管理人员却健步如飞。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塔位。10多名施工人员已干得汗流浃背,“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旗帜迎风飘扬。

  “他们怎么这么早就上山了呢?”我诧异地问道。

  项目部经理陈俊波解释道:“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有效工期仅有6个月。面对工期紧、任务重、自然条件恶劣等不利影响,施工人员在山上就近搭帐篷宿营,节省时间和体力。”

  据了解,湖北项目部承接的25标段共有107基塔,分布在林芝市朗县和山南市加查县,均在海拔3100米以上,塔基地形坡度大多超过40度,少数超过60度。施工现场不稳定的地质、陡峭的地形、多变的天气以及高原缺氧都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

  正在组立的A55号塔四个塔脚的高度均不一样,最大高低差达18米。现场施工场地异常狭窄,两面临近峭壁,为防止人员坠落,场地四周用钢管打起了一排排防护栏。由于没有施工作业面,无法堆料,塔材只能运一片装一片。而且组装铁塔使用的抱杆由于太高,根本无法竖立,只能采取分节增高的方式,现场施工异常艰难缓慢。高原上严重缺氧,非常耗费体力,人在高空作业两小时就得下来换班休息,工作效率不及内地工作时的一半。

  李洪波说:“缺氧不缺斗志,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圆满完成任务,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基础复测、浇灌,铁塔组立也已完成30%。”

  创新破解难题

  藏中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的输变电工程。大部分铁塔位于山脊和山顶,由于山高坡陡,根本无法用人力、畜力运送物资,因此索道成为工程建设中最普遍的运输方式。

  位于朗县仲达乡仲达村的索道场工地,机声隆隆,一片片塔材运往山顶。项目部总工曾红刚告诉我们,这是整个藏中联网工程中建设的第一条索道,指挥部专门在此召开了工程索道建设试点工作会。

  谈起当初的架设过程,他依然记忆犹新:“当初为建这一索道真是煞费苦心。”B7―B8号塔塔位与山脚垂直距离高达1.2公里,山体坡度超过60度,不仅施工无作业面,而且人员上去也很难立足。项目部开展头脑风暴,首先确定了索道的走向、支架的位置,然后针对问题一一制订应对措施。

  由于3个支架位于山脊上,坡度大,支架高度6米,重量近300公斤,因为没有施工地形,为确保组立过程人员安全以及机具设备的稳定,施工人员通过钢管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利用辅助钢管分段组立支架。开挖支架拉线的地锚坑时,两名施工人员通过铁锹、钢钎等工具整整挖了一天,也仅凿开了一个0.5米深的小坑,下面全是岩石,再也凿不下去了,而拉线坑深必须达到1.4米,这只能靠空压机等继续开挖。但空压机重100公斤左右,需要人力抬上山,由于山路崎岖、高原缺氧,以致搬运空压机到2号支架就用了一天半时间。

  决心攻坚克难

  在高原施工,实际困难往往超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想象。

  铁塔组立完毕后,质检的工作量特别大。质检员要爬上铁塔,检查每基铁塔螺栓的紧固度是否到位,螺栓穿向是否正确,现场的塔材是否变形,组装是否有错误。质检员张晨、刘鹏、李红军等人每天平均要用两个小时爬山,仅用扭力扳手检查每基铁塔的一万多个螺栓就需3个多小时,往往一基铁塔检查完毕就要4个多小时。

  基础的浇灌也是困难重重,平均每个铁塔基础至少要连续作业8个小时,有的要超过40个小时。面对困难,项目部组织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上阵,特别是在浇灌A3号塔基础时,天寒地冻,队员们的衣服被汗水、露水一次次浸透,结成了一块块冰。通过两班轮换、连续46个小时作业,基础浇灌一次通过验收。

  李洪波说:“进藏以来,很多人都只是春节回去探望过一次,甚至还有不少人一次都没回去。工期这么紧,任务这么重,既然选择了送变电这个职业,小伙子们都无怨无悔。”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热点排行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