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电网人物 > 正文

都匀市郊供电局江洲供电所:“云端电力茶人”之“茶山老亲”

  2017-01-04 00:00:00    来源:贵州电网公司 
A- A+
电力18讯:


每个炒茶高峰期的农民茶叶合作社都留下了王永忠的背影。罗芳 摄


王永忠领着徒弟在茶场为炒茶设备体检。罗芳 摄

  本网讯 都匀市螺丝壳,是贵州黔南众多壮美的山川之一。这里海拔1738米,为黔南州第一高峰——斗篷山的姊妹山,因其山形酷似巨大的螺丝而得名,常年云雾缭绕,素有“天然大氧吧”之称。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都匀市郊供电局江洲供电所“老电工”王永忠的家,就在这里的毛尖镇双堡村。他从事的第一个行业就是“种茶”,却因为热爱,而干上了“电工”这一行。从此,再没有改过行。

  种茶带头人

  曾经的双堡村六组,80多户人家,80%以上为贫困户,家家住的都是年久失修的木屋。王永忠家也不例外,家里有七兄妹,从小贫穷的生活,使他决心长大一定要有一份工作。

  毛尖镇由原江洲镇、摆忙乡合并而成。八十年代,王永忠的家乡还没有通电,一入夜,家家户户便融入漆黑的山谷。

  在高寨水库茶园种了几年茶后,1987年,王永忠积极响应乡政府号召,报名去学电工。1988年他参与了从贵定县昌明架设电力线路的通电工程,同时进入乡里的企业站负责当地的供电工作。

  1997年,原都匀市北供电公司组建江洲供电所,已成为一名熟练电工的王永忠,谢绝了乡里的邀请,毅然选择了继续当一名“电工”。

  “一个月有十天在抄表,剩下的二十天在装电、抢修,经常顾不上家里的农活。”随着江洲供电所的建立并不断规范运行,所里的工作越来越繁忙,王永忠嫌种庄稼太麻烦,为了减轻妻子和自己的负担,他利用自己的种茶经验,于2002年在村里带头把自家的土地改为种茶,第一个吃上了“螃蟹”。

  从最初的七、八亩茶园,到最后干脆把家里30多亩土地全种上了茶叶,当时的王永忠做梦都没想到,当初这个“麻烦”他“嫌”对了。曾经自己贫困的家庭,由于恰逢政府加大发展当地茶产业的良好时机,他家率先在村里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他得了实惠,却不忘家乡人。只要得空回家,王永忠逢人就动员别人种茶,遇到不懂管理的,当面说还不够,还要到别人家茶园里去教。即便因为工作回不了家,他还不忘让妻子给别人传授经验。

  在王永忠等人的带动下,村里种茶的人家越来越多,以前靠挖山药、挑米卖的毛有香说:“现在种茶,最高的一个月有六七千不成问题。”

  村民彭基兰说 :“一亩地如果种粮食的话,最多能收到800斤谷子,也就一千多块钱。但是种茶却能收入七千左右,虽然也辛苦,但收益好啊!”

  如今的双堡村,基本家家都住进了漂亮的农家“别墅”,已经基本消除了“贫困户”。

  我还是喜欢当电工

  “当初,他可以留在乡里,只用管管煤矿、开开票,工作很轻松。可他却非要去供电所,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王永忠的妻子沈容菊说,家里、地里的活全扔在她一人身上,还要带两个孩子。

  偶尔回家的老王,常被累极了的妻子骂,被罚洗衣服、做家务。虽然他也很累,但总是默默不说话地按照妻子的“命令”干活。“看到他老实巴交地干活样,我心里又特别心疼他。”说到这,沈容菊抹去了眼角溢出的泪水。

  为什么要当电工?这个问题曾经被妻子和儿女问过无数遍,王永忠早已想得很明白。他说:“真的就是热爱电工这个工作。”

  1998年,住在石板寨60多岁的罗芝权老人,与老伴相伴生活。由于当时的资金和物资紧张,每家每户只能免费装一盏灯。“老人家行动不方便,夜里更是看不清,经常跌倒。我心里很不好受,悄悄掏钱帮他家又装了一盏灯。”王永忠说,那些年,通电就像过年一样的隆重,放鞭炮、杀猪、唱山歌,孩子兴奋地欢叫,老人们乐呵呵地笑,乡亲们亲热地称呼他为“老亲”(qìng,意思为亲戚)。那些幸福的感觉,时常盈满王永忠的心,让他更舍不下这份工作。

  干电工,绝不是口上简单地说说而已,其中的苦,大概只有亲身亲历的人才知道。

  2008年冰灾,王永忠负责摆忙乡毛竹冲的抢修复电重任。原本车行的路早被冰封住,他硬是带着2个人,一路走、一路摔,从江洲镇走了一天的路赶到目的地。由于电杆被裹上了厚厚的冰,必须用踩板才能爬得上去。当时只有王永忠会用踩板。他找老乡借了些药,擦了擦伤处,不顾大家的劝阻,硬是用踩板爬到电杆上开展工作。

  完成了毛竹冲的复电任务后,他又奉命支援王司巴猫山复电作务。3天时间,13基电杆、3.9公里线路的抢修工作,王永忠硬是咬着牙“啃”了下来。在完成任务返回市区的那个夜晚,他和同事找了四五家宾馆,都不愿收他们,原因是“太臭太脏了”。

  “连续干活,出汗大,从头到脚都是泥巴,连自己都受不了,更怪不得人家了。”王永忠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很好笑。

  不甘落后的“老电工”

  “人家王师傅用的还是五笔输入法,我都不会……”在年轻人杨杨眼里,五十多岁的王永忠是个“爱时尚”的“老电工”。她说:“可别看王师傅五十多岁了,用电脑开票、走流程,一点都难不倒他!”

  王永忠有股好学的劲儿,他给自己下了三大任务,都与时代的变迁和进步紧密相联。

  第一件是学开车,原因是:“同事老韦会开车,我不会开,只能走路!”为了提高效率,王永忠2004年先学摩托车,后来又考了驾照,现在已然是一位车技熟练的“老驾”了。

  第二件是学电脑。2004年,江洲供电所开始通过电脑收费,王永忠不甘落后,他让年轻人一点点教自己输名字,后来嫌不过瘾,自己攒钱买了一台电脑回家自学,背字根、练打字,王永忠硬是学会了用电脑。

  第三件是使用智能手机。在许多同龄人还不知道智能手机是什么时,王永忠已经用心琢磨上了。现在,他不仅能熟练地使用微信,还积极给乡亲们宣传手机交电费。

  用电脑上网、工作,用智能手机玩QQ、玩微信,王永忠一点不比年轻人差。他和老伴都酷爱唱山歌,还特意组了一个微信群,经常在群里互对山歌,不亦乐乎。

  性格内敛、乐观的王永忠,当初为了不让农活影响他当电工,带头种茶叶,如今家里的茶园每年能带来十来万的收入,可他还是要继续当电工。因为,他舍不得乡亲们热情的期盼,和自己是一名“电力人”而带来的满满自豪感。(罗芳)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热点排行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