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电网人物 > 正文

贵港供电局罗伟:用生命照亮扶贫路

  2016-11-08 00:00:00    来源:南方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9月17日,罗伟去世前5天,他经办的水秀村新增的第一个台区变压器投运了,解决了周边500多户村民的低电压问题。  (傅虹 摄)


罗伟对口帮扶的贫困户黄振才老人一家追思罗伟,手中拿的照片是罗伟上门建立扶贫联系卡时,在自家门前的留影。  (韦振宏 摄)


图为罗伟生前的扶贫工作日记摘录

  南网报记者 吴思 通讯员 龙海芳 韦露

  早起的梁冠凤仍旧坐在村口自家的小店门前,一辆沾满灰土的村巴从桂平方向开了过来,在村口停站下客。这一次,梁冠凤再也没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不管刮风下雨、风吹日晒,罗师傅每天都背着一个公文包,拿着一个水壶到村里去,从不让我们载他一程,总怕麻烦我们。”梁冠凤哽咽着。

  过去的半年,罗伟每天6点半出门,搭半小时的村巴从20多公里外桂平的家到西河路口下车,再徒步6公里进水秀村。这一个小时的“晨练”,总湿透他那蓝色的南网工作服,如今,却湿透了村民的双眼。

  3月22日,广西电网公司贵港供电局员工罗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马皮乡水秀村,担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员。9月22日,罗伟在参加扶贫工作会期间,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全力抢救无效,倒在了他倾注全部心血的扶贫岗位上,生命定格在了55岁。

  10月14日,广西电网公司追记罗伟同志南方电网公司表扬立功个人二等功一次,追授为2015—2016年度广西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近日,南网报记者来到罗伟的家乡桂平,找寻罗伟用生命照亮扶贫路的点滴平凡故事。

  1 生命最后9小时,5斤重的扶贫资料未离身

  在送别罗伟的追悼会上,78岁的农民黄振才进了大门,颤抖着双膝跪在了罗伟的灵柩前,长跪不起,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9月22日上午,罗伟到马皮乡政府参加扶贫工作会。会议结束后,他准备出发前往水秀村,亲手把审批通过的扶贫手册交到黄振才手里。

  9点30分左右,罗伟被发现倒在了乡政府办公楼一楼卫生间的门口,神情痛苦,手里紧拽着公文包。在去往医院救治的路上,同行的另一名队员黄泽华几次提出帮罗伟提着公文包,他都说“不用麻烦了”。直到被推进手术室,罗伟才将公文包交给了妻子吴巧云,“这个要帮我保管好。”

  在生命的最后9个小时,这袋5斤重的扶贫材料没有离开过罗伟的身边。

  黄振才老人的儿子黄德庆是罗伟在水秀村两户对口帮扶贫困户之一,属于因学致贫。黄德庆的大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一家人喜出望外,“这是我黄家祖辈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啊!”可近万元的学费让全家人陷入困顿,眼看着孩子要面临辍学打工,重蹈父辈的曲折艰辛,黄德庆心里着急却无奈。

  就在一家人准备放弃的时候,罗伟来到了黄德庆的家调查情况。“罗师傅说,他一定帮我想办法申请资助,如果申请不了,他自掏腰包也要支持孩子上学。”留守在家的黄振才老人说道,罗伟一个月内登门11次,包办了所有手续,顺利帮孙女把6000元的助学贷款办了下来,孙女如期开学。

  “罗师傅是我们黄家的恩人,他改变了我孙女的一生,我黄家再也不用走贫困的路子了。”听到罗伟去世的消息,有着50年老党龄的黄振才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党员就是要一生为人民服务,罗师傅当之无愧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罗伟的牵线下,贵港供电局的5名职工与2户贫困户家的5名孩子建立了结对帮扶,每年各资助5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2 “我是桂平人,让我去”:55岁,他像初入职场般投身扶贫岗位

  今年3月,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在八桂大地打响,贵港供电局根据贵港市委的统一部署,选派一名党员到水秀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员。

  考虑到罗伟的家乡在桂平,能听懂当地方言,而且电力知识扎实,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丰富,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当局领导找到罗伟时,他干脆利落地答应了,“我是桂平人,我熟悉情况,让我去。”

  据罗伟生前的同事、贵港供电局安全监察部的杨霞萍说,每一次分配任务,罗伟总会提出把偏远的桂平片区派给他,“我是桂平人,我熟悉情况,让我去。”在水秀村乡卫生院工作的医生陆海也说道,他曾问过罗伟为何这么大年龄还到村里做扶贫,答案如出一辙:“我是桂平人,能为家乡人做点事,是我的福气。”

  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压力相对驻村第一书记来说小很多,已是55岁“高龄”的罗伟本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工作。“但他就是一点都不会‘偷懒’,夜里我要睡觉了,他还在电脑桌前伏案记录。”妻子吴巧云说,罗伟曾担心过自己从没做过扶贫工作,怕做不好,但他承诺,组织安排的任务,一定想办法做好,“那股劲儿就像刚参加工作一样。”

  那个跟随罗伟已经多年的公文包,如今静静地放在家中的角落,述说着罗伟生前对扶贫工作的付出与担当。那里边装的是扶贫工作台账、精准扶贫政策汇编、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等十几本与扶贫工作相关的笔记本和资料,扶贫笔记写满了几十页纸。

  罗伟在村委午休的床头,整齐地摆放着7本养殖类、种植类的书籍。村委主任陆修其说,午休时罗伟也没闲着,经常靠在床头自学农业技术,希望能帮助村民找到更合适的脱贫路子。夜里回到家,罗伟常常要请教女儿一些电脑应用的问题,在女儿的帮助下把扶贫的情况写成电子报告、填写表格、发送邮件。

  “罗伟在工作队中年龄最大,但他跑得最勤、角色转变最快、跟群众关系最亲。”桂平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杨丽峰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需要这样的扶贫队员。

  3 “我来了,就得做点实在事”:200余张车票见证半年扶贫风雨路

  200余张从桂平到水秀村的车票,真实地记录着罗伟风雨无阻来回的奔波。

  水秀村虽然去年已摘下“贫困村”的帽子,但仍有29户贫困户。“罗伟第一天来村委就跟我说,我下到村里,就得做点实在事。”水秀村村委主任陆修其心中无限惋惜,尽管罗伟只到水秀村半年,但他却一直用行动践行承诺。

  要致富,电先行。作为老电力人,罗伟首先关注的是村里用电问题。电压低的问题阻碍着水秀村的经济发展,罗伟积极向贵港供电局反映情况,通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政策,争取到了189万元为整个马皮乡进行低电压改造,其中30多万元用于水秀村。

  为让乡亲们尽快用上放心电,罗伟既当指导员又当电压治理监督员,从现场勘察、项目报批、协调征地,到落实资金、跟踪施工进度,亲力亲为。

  9月17日,在罗伟去世前的前5天,水秀村新增的第一个台区变压器投运了,解决了周边500多户村民的低电压问题。“如果没有他,水秀村的农网改造升级不会推进得这么快。”桂平供电公司石咀供电所所长王赞权回忆说。到明年初,水秀村还将新增3台变压器,户均容量将达到之前的3.5倍,可彻底解决水秀村的低电压问题。

  今年初,水秀村成立了一家种植富硒水稻的农业合作社,富硒米价格高,但技术要求高、亩产低,能不能真的赚钱,大部分村民心里没底,有的宁愿把地荒着也不愿加入合作社。

  罗伟看着着急,他天天地跑到村民家里“游说”。“地荒了,人也就‘荒’了,我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脱贫。”他自学养殖技术知识,挨家挨户地宣讲富硒米的种植方法与收益情况,消除村民的疑虑。终于,17户贫困户办理了贫困贷款,16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种植富硒水稻。

  如今,水秀村的富硒水稻耕种面积从500多亩发展到3500多亩,成为桂平市第一大富硒水稻种植基地。今年7月,水秀村合作社迎来首批富硒水稻收割季,每亩收入比普通大米增收4000多元,村民们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路。在罗伟和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水秀村今年第一批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数量已达到目标的300%。

  父亲去世后不久,罗伟的女儿罗敏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父亲推了一车大米回家。是的,10月金秋,水秀村那一片片罗伟张罗着种下的水稻已是一片金灿灿、沉甸甸,水秀村,丰收了。

  ■记者手记

  一名平凡党员的本色

  南网报记者 吴思

  翻开1993年罗伟手写下的入党申请书,工整的字迹仍是那么铿锵有力:我决心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离去,重于泰山。罗伟沉默寡言,却用行动震撼人心。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仍然紧抓着那个装满扶贫资料的公文包,这似乎是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能反应——保护好群众的利益,就像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承诺的那样:“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2年工龄,23年党龄,从普通员工到班长、到中层干部,再到基层扶贫干部,罗伟在12个岗位上辗转一生,在临近退休之时仍选择到艰苦的扶贫一线工作中去奉献自己的余热。罗伟身上有着老电力人的质朴与勤恳,风险与担当,老实、本分是身边人对罗伟的普遍印象,不讲条件、甘于奉献似乎是他一生的信条,不管在任何岗位上,他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都未降低过一分一毫。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他是再平凡不过的电力员工,但他的初心从未变过。

  罗伟用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朴实形象,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电网员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不变宗旨和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心系群众、勇挑重担、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不懈追求,是当前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可亲、可敬的平民英雄。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热点排行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