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下坝供电所:村支书孙德良的“小目标”
“改变家乡需要人。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根本留不住人,包括我在内。当了8年兵后,和其他村里的青壮年一样,我选择外出打工。”10月1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谷庚村谷董村民组,踏着新铺好的进寨水泥路,村支书孙德良对小山村的未来,精打算盘。
谷董村民组有村民200余户600来人。与周边村寨人均年收入接近1万元相比,这个村民组的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不通马路成为制约村民致富最大的障碍。
在村里,村民李胜兵正雇人开着挖机,在山腰上平土,准备盖房子。李胜兵常年在外打工,他坦言:“外出打工其实是无奈之举。”
李胜兵的无奈,是村里所有青壮年的“痛”。很难想象,如今3公里长,3.5米宽的水泥硬化路,车辆缓慢驶完全程也就几分钟,而从前确实曲折陡峭的山腰小径,村民下山,要走上1小时。别说汽车、挖机,想买个摩托车都无“用武之地”。村里之前遍山都长满着粽子叶,可是因为运不出去,无法为村民产生经济效益,最后很多都烂在地里。村里人口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因为在村里无事可做,纷纷外出打工。
2013年,镇里找到常年在外的孙德良,想请他回来为村里想想办法,看看能否改变谷庚村特别是谷董村民组的贫困面貌。孙德良答应了,而“路”在何方?
车辆无法进入,就算发展相关产业,产品也运不出去。所以修路是当务之急,孙德良一方面挨家挨户做工作,另一方面,找到政府部门和供电部门,协调资源。
道路施工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是两基电杆,100米长的线路,挡住了前路,如果绕道,修路成本会大幅增加;如果迁改,迁改费用村里根本无力担负。了解到村里的困难,负责为下坝镇供电的贵阳乌当供电局下坝供电所所长杨婉华带领队员多次到村里进行勘察,对村里修路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详细了解。下坝供电所在第一时间给乌当供电局汇报情况,该局从扶贫脱困的角度,义务对村里的两基电杆以及线路进行了迁移。
从今年年初到10月中旬,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谷董村民组的进寨路建成。路刚建好,就有李胜兵这样的青壮年准备回村发展。
而在村支书孙德良心里,更有着属于自己的“小目标”。“现在已经有20多位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我们村里即将在寨子里组建合作社,开展李子与蔬菜的规模化种植。下坝供电所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上个月还提前进行了线路检查和改造。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希望3年内,村民人均年收入将从如今的不到5000元提升到8000元。”孙德良信心满满地说。 (杨志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