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走上致富“快车道”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定点扶贫村,该村半数以上家庭为贫困户。国网河南电力充分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全力帮助该村整体脱贫。
近日,我们到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这里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定点扶贫村。走进村子,整齐的村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抢眼,阵阵玉兰花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村容村貌大变样
娘娘庙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98户1630口人,耕地930亩,是皇后乡5个贫困村之一。该村共有贫困户208户828人,五保户12户12人,低保户69户85人。这个村以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现有种植面积800亩。
在娘娘庙村村委会门口,来自河南电力医院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心内科的14位专家正在帮村民义诊,村里老老少少排着长队等待发放药品。一旁的小学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出校门,手里挥舞着供电企业为他们捐赠的书包和文具。
“以前这里是臭水沟,旁边的村委会就7间小破屋。”回忆起扶贫前村子的模样,高庄组村民王玉说。“省电力公司派来了第一书记张鹰,还筹集45万元资金,给俺村建广场、修村部、搭戏台,捐赠办公用品,村里现在大变样了。”白龙潭组村民高星高兴地说。
“2015年8月28日,张鹰书记上任第二天,就带我们几个村委挨家挨户考察,白天问情况,晚上写材料,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考虑得太周到了。现在村里所有的改造工程都按照大家商讨出的《扶贫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谈到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目标,村委会副主任张付申信心满满。
在新建的200千伏变压器旁,我们见到了身材中等、办事利落的娘娘庙村第一书记――国网河南电力配电办副主任张鹰。“国网河南电力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苗木销售、配网改造等方面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我只是做国网河南电力和扶贫村之间的纽带,把单位的措施落实到位。”张鹰坦诚地说。
用电更加有保障
“电网改造就是好!”道士沟组村民袁学明激动地拉着张鹰的手说,“以前俺家离变压器很远,夏天用电水壶连水都烧不开,现在变压器就在俺家门口,别说烧水了,三个空调都能同时开。”
这时,娘娘庙村电工陈广全陪同河南电力节能公司员工从道士山上下来。陈广全说:“原先村里只有4台变压器,一下雨就停电,抢修活多得白天黑夜干不完。现在增加了4台200千伏变压器,我的工作量减少了60%,今年可算过了个轻松的夏天。”
截至2015年年底,国网河南电力已落实扶贫资金400万元,为该村新增变压器4台。今年,在为该村进行智能电表改造的同时,国网河南电力还将更换每户村民的入户线和漏电保护器,确保村民用电安全。
“以后这光伏电站弄好了,咱更受益呢!”河南电力节能公司员工蔡开穗说,“等我们考察好了合适的地方,就在荒废山头建设光伏电站,既能提高供电可靠性,还能为村民创收。”
天色渐暗,道路两旁的路灯渐渐亮了起来,我们注意到,每盏灯都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绿色山村增添了不少韵味。在张鹰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村口的文化广场,几十名妇女正和着音乐,热火朝天地跳着广场舞,村里男女老少围了一圈,场面十分热闹。
“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种几棵树也卖不出去,儿子都不愿回来;现在村里啥都有,老人有病能医,孩子有学能上,吃饱穿暖有事干,真幸福啊!”正在看广场舞的村民郭宝玲抱着孙子,高兴地说。
村民踏上致富路
娘娘庙村新建的苗木交易中心与文化广场相连,数百棵带着花盆型大土球的大规格玉兰等苗木整齐地摆放在广场上,2台起重机正在往3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大型货车上吊装玉兰树木。2015年以来,结合娘娘庙村玉兰花种植产业情况,国网河南电力充分发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和政策等优势,精准扶贫。
为解决村民苗木销售难、效益低的问题,国网河南电力筹措资金40万元,对村内现有的两家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升级,在南坡根向北公路边开挖荒山荒坡2000平方米,高标准建设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捐赠22万元吊车一台,搭建“互联网++”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拓展苗木销售渠道。
云和花卉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科然说:“在全国苗木产业普遍出现销量下滑、价格缩水的形势下,我们培育的玉兰苗木依然销售火爆,有苗不愁卖。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外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玉兰等苗木,最好的时候,一天我们能销售8车苗木约600棵,销售收入30多万元。”
为拓宽产业链,张鹰还组织村民开展标准化种植推广、规范化技术培训、示范化苗木繁育,完善路网林网基础设施,种植辛夷6万亩、400万株,培育红、黄、白、紫玉兰系列苗木花卉2.2万亩,年保存量800万株,形成了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山地森林化的格局。
目前,苗农开展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年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全乡1000多户群众依靠种植花卉苗木翻身脱贫致富。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国网河南电力的扶贫事迹。“央视访谈节目的播出,相当于给娘娘庙村的苗木销售做了一次免费广告,我们不用发愁销路问题了。”张鹰兴奋地说。
“修了路,赚了钱,邻里和睦,贫困村奔上了致富‘快车道’!”说起现在的生活,村里第一个种植玉兰的村民陶春明满足地笑了。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