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供电局任宪利:格桑花的爱情
和松云、任宪利和儿子一家三口享受难得的相聚时光。周志旺摄
从故乡陕西渭南出发翻,越秦岭、大巴山抵达云南迪庆行,程超过1200公里。以此距离来看大,学毕业后任宪利本可以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追梦但,她却将人生的罗盘针转向祖国西南边陲来,到海拔超过3000米的香格里拉。8年来云,南电网公司迪庆供电局员工任宪利走遍迪庆30多座110千伏变电站和60多座水电站采,集一手数据;而她的丈夫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迪庆工作站员工和松云常,年负责迪庆13条110千伏以上高压线路、
1500 多杆基塔的运维工作。他俩在南方电网公司结缘共,同的人生追求让他们终成眷属。“五一”期间任,宪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松云受到央视《新闻联播》聚焦他,们因此成了南网的﹃明星夫妻﹄。光环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是什么成就了身在异乡、在高原艰苦环境下生活的他们内心深处执著的坚守?回望这些年不,由感叹这, 一对南网夫妇犹如高原格桑花那般在,风霜和寂寞中傲然开放。
你习以为常的朝九晚五,是他们的奢望
5月10日一大早,家住香格里拉县康巴路的任宪利照顾儿子用完餐,驱车送他到3公里外的幼儿园,并在8点半前准时回到迪庆供电局。任该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综合组组长的她,除了日常调度工作外,更多精力放在了处理琐碎的办公室事务上,如组织填写各类材料,上情下达。
从这个月开始,被誉为“人间秘境”的香格里拉,旅游业渐入旺季,慕名涌进的外来车辆一度造成早晚高峰轻微拥堵。任宪利的丈夫和松云索性步行到1公里外工作地——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迪庆工作站。在那里,他换上蔚蓝色工装,与同事黄志虎一道出发了。
根据工作安排,他们当天要巡视的建太线,便是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海拔最高的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在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迪庆进行爬山和攀塔等剧烈运动,高原反应在所难免。而高山上常年不化的积雪,阳光直射下耀眼灼目。因此,不同于网内其他区域,迪庆高原巡线工人的背包内,往往会有两个特色装备——氧气罐和护目镜。
和松云一路在前开道,他用手拨开灌木丛,麻利大步跨过,刺条划在厚厚的工装上,呼啦作响。一路上,随处可见风干的动物粪便,踩上去软绵绵的。
到达桑那水库旁053号基塔,黄志虎巡视一番,拿出相机在黄色的安建环标识前留影。和松云登高远眺线路下方走廊,观察是否有外力破坏的痕迹和隐患,用望远镜查看铁塔上是否有鸟窝,绝缘子是否完好。10分钟后,两人操作完所有程序,走向下一基塔。
正午时分,路过一处开阔地,和松云拿出一盒烟,两人相互点上,猛吸一番,然后将烟蒂狠狠揉进泥土,灌上几口纯净水,起身上路。此时,数十公里外的任宪利下了电梯,快步走进食堂排队就餐,之后回到办公室小憩,接着又是忙碌。
将近下午5点,和松云与黄志虎到山下找了家熟食店,一顿狼吞虎咽。这是他们日常巡线的第二顿饭,也是当天的晚餐。和松云说,平日吃厌了干粮,甚至到超市都是绕开干粮食品。而上下山一趟,耗时不少于两小时。权衡过后,两人索性不吃午餐,如今已成习惯。
下午5点30分,任宪利清理一下办公桌,关电脑,离开大楼。10分钟后,她准时出现在儿子幼儿园门口,母子俩折回单位食堂用餐。掌灯时分,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8年来,这种城市上班族司空见惯,平淡乏味的朝九晚五钟摆生活,但对于任宪利夫妇而言几乎是一种奢望。
婚前唯一一次打算去看却最终没看成的电影,始终都记得
高考那年,她将志愿填报到从未涉足过的春城昆明,“当时希望离家越远越好,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时隔多年,2008年6月,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任宪利站在人生另一个十字路口,当看到云南电网公司迪庆供电局招聘启事时,她又再次投身另一个从未涉足的城市。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正式工作很重要。”任宪利说,她当时根本没听说过“迪庆”,对于这个边远的高原,仅有的认知来自香格里拉的传说。高寒缺氧并没有吓退任宪利,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这位农村出来的理科女生铆足了干劲。1年多后,真正的考验来临。一同应聘前来的3名大学同学和室友先后离职,有的是家庭原因,有的则因为身体不适。身处异乡的任宪利顿感挫折和失落。
后来她发现,每次到昆明出差待上几天,再回迪庆时竟仍要服用红景天来对抗强烈的高原反应。久而久之,她有些动摇,一度后悔当时的抉择。
一次偶然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10年夏季,在调度中心值班的任宪利接到巡线员的工作电话,“我是调度控制中心任宪利”。电话那头,当兵转业后从云南电力学校毕业的和松云,刚成为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迪庆工作站的巡线员工。在好友撮合下,平日通过电话联系工作的两位年轻人终于见面。“我当时第一印象是:哇,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手,还有这么粗的手指。”任宪利笑着模仿当时场景。眼前这位敦实高大的纳西族汉子,比她见过的当地人要白净得多。“他说话比较实在,为人老实,长得还行,我觉得靠谱。”和大多数女生一样,任宪利也追韩剧,她曾希望自己能找一个帅气的丈夫。
但他们的爱情故事远不是韩剧中模样。任宪利“数落”丈夫的不是:他们谈恋爱到结婚,至今没有真正看过一场电影。和松云承认,唯一一次已答应去看电影,临时接到紧急任务爽约了,他清晰记得那场是2010年刘德华主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和松云的求婚表白更是与众不同。在一次散步中,两人谈到今后的生活,都认为“该成家了”。但和松云却说,自己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低,担心不能养家。“以后有了孩子,我来负担。你怕什么,一个大男人还怕养活不了自己吗?”任宪利一席话让和松云感动不已。
几天后,和松云揣着仅有的2400元到昆明,挑中一款婚戒,发现钱不够。他打电话让昆明工作的姐姐来支援,任宪利见状自己买单了。“我对这些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他在乎这个家。”任宪利说,自己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也不苛求丈夫。2010年最后一天,两人如愿成家。婚礼前一天,和松云带着妻子匆匆赶回金沙江边老家。婚后第二天,和松云出差维西巡线,一去26天。
“她知道我的工作性质,习惯了,平时出差也不打电话。但等到第十天,实在憋不住了,便天天打电话催问。”和松云有些愧疚,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何时能回去,当时觉得好煎熬,“但我有什么办法呢,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她的同事说:
高原地区保胎很重要,可她产前一周仍奋战岗位上。虽然儿子视力不好做过两次手术,但她依然乐观面对生活,让人敬佩。——电网运行管理专责刘来她完成了迪庆州 108个站的图纸核对,对不符合的部分进行实地核实。我们部门会BPA软件的人只有少数,在她的帮助下,现在组员已能独立完成该项工作。
——方式组组长和丽云她是一个比较乐观、开朗的人,平常总是笑脸迎人,和同事们也相处得比较融洽。
——调度主任助理李红武
他的同事说:
他继承了纳西族人勤劳的特点,工作中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他给人的感觉是少说话多做事,工作非常扎实。勤劳肯干是他给人最深的印象。
——迪庆工作站黄志虎
和他共事的7年时间里,他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让人动容。今年3月他调到安全员的岗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要点、适应了新的岗位,对待站里的工作,从来没有怨言,总是积极乐观。
——迪庆工作站陆学林
生活就像一条线路,你在那头,我在这头
婚姻和家庭让任宪利的生活焕然一新,夫妻聚少离多,她将更多精力倾注到工作中。
迪庆是三江并流地区的腹地,水电资源丰富。如何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破解网架结构薄弱难题,曾困扰迪庆供电人多年。2011年开始,任宪利与同事翻越白马雪山、甲午雪山,深入号称“云南北极”的羊拉,走过溜索桥,渡过金沙江、澜沧江,身材娇小的她走遍迪庆州30多座110千伏变电站和60多座水电站,先后整理了6万多条数据,进行了上万次的计算,优化电网方式,协助发电企业开展机网协调等工作。
得益于此,迪庆电网的外送能力从2010年的26万千瓦上升至2016年的60万千瓦,外送电量从2010年的20亿千瓦时上升至2015年的30亿千瓦时,实现了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的“双赢”,保障了云南藏区的供电需求。
有一次从雪山上下来,一位认出任宪利的藏族大妈拉着她的手说:“你这个内地来的小姑娘,爬山利索得像猴子,坐的地方比雪莲花还高啊!”任宪利头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职业荣誉感。
2014 年清明节,迪庆州东北部突发山火,威胁到迪庆电网连接云南电网的枢纽通道——500千伏建太甲线。任宪利得到报警信息后,通过计算,在5分钟之内,立即转移负荷,将这条线路的电流调整为零,断开开关,电网安全暂时无虞。而在数公里外的火场边,丈夫和松云与其同事黄志虎已打地铺坚守多日。连续两天火势不减,黄志虎现场发出一条微信:塔在人在。4月23日下午,和松云接到父亲电话:外公去世了。他怔住了,嘴里喃喃自语:“我能怎么办呢,我走不开呀……”时至今日,他仍然自责。
孩子是父母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但因工作繁忙,儿子出生1年就被送往金沙江,由爷爷奶奶看管,两周才能回家一次。儿子和逸轩对父母爱理不理。一次,任宪利趁儿子睡着,悄悄抱到身边亲近一下,结果孩子惊醒,挣脱着直喊“奶奶”,任宪利黯然落泪。直到孩子3岁回城区上幼儿园,母子关系才日渐融洽。但对和松云而言,情况始终难以改观,他试着买些玩具跟儿子套近乎,但很少听到他喊“爸爸”。
8年间,迪庆 110千伏以上线路从3条增加至13条,而负责运维的人数仅从15人增至24人,和松云比往日更忙了。大多数时候,他都在巡线的路上。往日的同学、战友,还有儿时的玩伴,渐渐联系少了,交往也淡了。“有时候见面只是礼节性地打声招呼”,和松云感觉有些许的苦涩,他说自己聚会总是到不了,所以这种结果很正常。
“现在知道平时我都干什么了吧?”
4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五一”特别节目《中国梦·劳动美——光明使者点亮生活》,时长将近5分半钟。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唯一代表,该片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段,运用航拍镜头,在海拔3700米的高空记录了高原巡线者的工作场景。
和松云成为新闻主角,他接受采访时讲述了平日巡线工作的种种艰辛。“尽管也是一名电力工人,但妻子还是忍不住乱想,怕丈夫出事。春节想和丈夫回趟陕西老家,却等了一年又一年。”新闻报道中,道出了和松云多年的愧疚和期盼。
节目播出当天,和松云的哥哥在城里包了一间大套房,召集70多名亲朋好友集中观看《新闻联播》。和逸轩端坐在电视机前,激动地大叫起来:“这是我爸爸!我爸爸!”和松云难抑激动:“现在知道平时我干什么了吧,知道我为什么不能经常和大家聚了吧!”在金沙江畔的老家,镇上和村里都组织观看了报道。“真的辛苦啦!”大家纷纷过来安慰他,还有人说,辛苦是值得的,毕竟有多少人一辈子能上次新闻联播呢?
往后几天,同学群和朋友圈炸开了锅。有打电话、发短信祝贺的,有提议组织聚会庆祝的,也有建议他换份工作,介绍他去给领导开车的……这些,和松云都一一拒绝了。“10多年的青春都在这了。”他说,“我想留在这里,只要迪庆工作站还在,我就不走。”
任宪利在朋友圈转发了央视的报道,她也多次回看视频,感触颇深,“其实他们站里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电网员工都希望被大家关注,被大家理解。”
8 年来,任宪利两次荣获迪庆供电局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被评为南方电网公司先进工作者和云南省劳动模范。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先进事迹汇报中,她总结道: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南网员工,我仅做了任何一个电网员工都应该做的事情,却收获了无上的荣誉,这让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我将继续立足岗位,扎根高原,做一朵守护电网的高原格桑花。
“ 全身放电。像针刺一样,脖子根本不敢动,一动就有针在刺的感觉。
我已经把线路看成我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婆是亲人、孩子是亲人,线路也是我的亲人。我觉得,我的责任很重要。不管我能解决什么问题,即使只是很细小、很细微的问题,只要我自己用心去做,我就知足了。真的。
我们是两只脚两只手地走路啊,几乎是爬着过去的。
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2014年想回家过年。我的时间是定好了,但他的时间一直定不下来,就是这种样子。”
■关注
4 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系列报道之《中国梦劳动美——光明使者点亮生活》,生动展示了云南电网公司和松云夫妇坚守香格里拉雪域高原的感人事迹,报道时长达5分20秒。报道通过云南电网公司一线员工在“五一”前冒着暴雪巡检输电线路、利用天晴间隙见缝插针消除缺陷、与藏族等各族同胞和谐共处等情况,多角度回顾了南网人在高原建设、维护输电线路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故事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迪庆供电局的“关爱文化”
本报记者 谭欢 通讯员 周志旺
人间秘境香格里拉,美不胜收,但香格里拉的另一面近乎严酷。高寒缺氧是首要敌人,随处可见预防高反的药物广告,沿途售卖增氧商品,但连普通果蔬都因自然条件恶劣,难在本地生长,需大量从外地运来。现实生活远不如传说般美丽动人。
扎根并服务香格里拉的迪庆供电局,是南方电网公司唯一的藏区供电企业,共有近900名员工。他们之中来自云南省外的不在少数,如今绝大多数在此安家立业,生根发芽。和松云夫妇正是以迪庆为家的典型代表,心安此处,努力工作,踏实生活。
迪庆电网年轻但发展势头迅猛,除了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艰巨的创先任务,着实不易。5月12日,迪庆州“香巴拉杯”业余篮球赛决赛中,迪庆供电局代表队在终场前3秒钟落后2分,最终上演3分绝杀,连续3年折桂。
这支高原光明守护队伍,缘何能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凝聚力?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是我们的大事。”迪庆供电局负责人介绍,每年,局里都会邀请资深医师和专家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和服务,组织健康巡讲和政策宣教,定期进行全员健康体检;修建了高原供氧系统工程,员工们拥有了身边的氧吧。为了维护员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迪庆供电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云南电网公司员工休假(假期)暂行规定》,积极争取政策,落实休假制度,使员工享受比其他平原地区更多的年休假天数。
在此基础上,迪庆供电局强调各岗位流程管理的重要性,由各部门统筹员工的休假时间安排,以保证日常工作的连续性。结合迪庆实际的员工休假制度的推行,让员工有娱乐、休闲、办事和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使员工更好地调整和放松身心,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另外,该局还在尊重历史、结合实际、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给员工提供一个发展和晋升的平台。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与基层单位员工之间的双向学习交流,提升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健全员工流动机制,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
为了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激情地创造,迪庆供电局在政策的制定上,坚持以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解决利益矛盾,确保员工合理合法的利益和诉求得到保护和满足。其次,强化局务公开工作,落实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此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岗位技能竞赛、拓展训练、文化培训、演讲比赛、青年联谊、组建职工业余艺术团等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为青年交友提供平台,让企业真正成为一个令员工有归属感的大家庭。
■链接
●±500 千伏建太甲线起于500千伏建塘变,止于500千伏太安变;线路全长148.155千米,共有杆塔330基。迪庆工作站运维总长115.106千米,共有杆塔264基,沿线海拔最高塔位3840米,线路平均海拔3259米,是南方电网公司海拔最高的500千伏输电线路,于2013年11月30日投产运行。
●线路的建成投运是迪庆藏区电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迪庆电网电压等级由220千伏提升到500千伏,除满足迪庆中小水电上网送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外,剩余电力还可通过云南主网外送,促进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本报记者 谭欢 通讯员 周志旺 李超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