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电网人物 > 正文

平凡岗位上盛开的“生命之花”――追记舍己救人的国网四川电力员工彭大权

  2015-06-09 08:29:0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幕。6月4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领导一行慰问他的家属时,“我们对领导也没啥要求,只是想实现爸爸多年来想加入共产党这个愿望。”眼泪纵横的女儿彭滟紧紧拉着公司领导的说道。

  这是一个令人异常悲壮的场景。6月1日,成百的群众冒着大雨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南江县殡仪馆,胸带白花,手牵挽幛,举着花圈,含泪送他最后一程。

  这是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画面。5月29日,数十个工友围着他的遗体,悲痛欲绝,久久不肯离开,“大权,你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他们!”

  谁说“千古艰难惟一死”?生死攸关之际,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同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就是国网四川南江县供电公司一名普通的基层职工彭大权。电力系统的英雄,巴山儿女的骄傲!

  5月29日,在抢建巴陕高速施工用电线路迁改工程时,工作人员刚离开现场作业区域3米的一瞬间,为保全工友张志强,他不幸被高危岩上滚落的石头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48岁。

  生死2秒间,以自己的死保全了工友的生

  一切都来得这样突然。5月29日下午3时30分,在S101线寨坡乡剪子垭30余米陡坡下,彭大权和张志强最后一次排查完10千伏寨周线11号杆外角小号拉线,两人一前一后从灌木丛生中向上爬行,刚离开现场作业区域3米时。

  “石头,石头来了,石头来了,快跑!”刚爬了几步,张志强就听见上面传来工友何董急促的喊叫。走在彭大权前面躬身上行的张志强一下子蒙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感觉身后一股强大的力量重重地推向他的腰部,一个踉跄,他顺势向前扑倒下去,出自本能,张志强顺手死死抓住路边的杂草。惊魂未定的他下意识向后瞥了一眼,模糊的双眼中,只看见彭大权的双脚朝上向下翻滚,瞬间消失了身影。

  “石头把人打了,彭大权被石头打了……”吓得全身瘫软的张志强几乎拼出全力哭喊着。闻讯的工友何董和杨可南从上面公路上连滑带滚往下赶。

  生死时刻,稍稳定神的张志强第一反应掏出手机拨通了“120”。

  不到两分钟,何董第一时间赶了下来,魂飞魄散的张志强仍一脸煞白,全身发抖,站也站不稳。来不及照顾!“彭大权,彭大权……”何董一边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他的名字,一边双眼搜寻着这个已朝夕相处8年多的身影。但任凭他怎么呼喊,也听不见彭大权的回应,只听见山谷间阵阵回响。

  瞬间,何董看到了挂在半山坡树梢上那顶熟悉的橘红色的安全帽。下意识往下一瞧,葱茏树林遮掩的山崖近30米高。

  来不及思索,何董抓住两边荆棘迅速向下滑去。当他从杂草丛生中抱着满脸是血的彭大权,平常总是笑眯眯的脸已不复存在,额头上的鲜血还在不停地往外涌,无数次地哭喊呼叫,彭大权也毫无反应。

  随即,从陡坡上滑滚下来的杨可南,顾不上被荆棘划伤鲜血直流的右腿,他一手死死掐住彭大权的人中穴,一手抚摸着彭大权的胸口,“还有心跳,还有心跳,快,快,快救人……”并再次拔通了“120”。

  10名工友也闻声赶来了。何雷等6人手扣手、肩并肩,迅速搭成一副“人体担架”,抬着彭大权往上移动;周安秀等5人迅速爬到“人体担架”前面,身子贴在陡坡上组成“接力棒”,将“人体担架”使劲往上拉;杨可南和郭文明在最后面,用双手捧着人体担架”脚后跟往上推。一秒、两秒,一米、两米……13位工友一气硬是将身高一米七五、体重170多斤的彭大权抬上半山腰的公路。70余米的陡坡,人体“担架”仅用了17分钟。此时,个个工友两股颤栗、面色惨白、干呕不止,但没有一个人松开手。

  由于出事的地点是省道S101线升级改造路段,通行不畅。杨可南迅速组织大家将彭大权抬进平常运送工友的长安车上,以期最短时间与救护车汇合。

  40分钟左右,救护车火速赶到山下银河罐处汇合,虽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但终因彭大权头颅受伤严重,停止了心跳,走完了他48年的人生旅程。

  时间,被死死定格在下午4时40分。

  “不是救我,你绝对不会死哟!”听到噩耗,撕心裂肺的张志强抚摸着彭大权的安全帽前端被石头砸烂的杯口大洞,“内衬上的血都是热的!前后还不到2秒钟!石头咋没砸中我?是他,是彭大权救了我!我怎么给周姐交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似乎在给工友哭诉,又好像是喃喃自语。

  战斗电力一线30年,工友眼中的“老黄牛”

  6月3日,站在剪子垭S101线公路旁,回忆着事故发生的瞬间,仅与救命恩人彭大权共事才3天的张志强,仍话语哽咽,泪流满面。

  张志强虽与彭大权早已相识,但于5月27日才正式分配到一个工作组,彭大权是该组安全负责人。留给张志强印象最为深刻是:彭大权对安全要求近乎苛刻,每次上班前,都要对安全注意事项给组员反复叮嘱,每人都要重述安全事项过关才能上班,就连衣服纽扣没扣好,安全帽稍微戴偏了都不准上班。特别是对电杆拉线的检查中,拉杆是否有偏移,每颗螺丝是否拧紧,地面拉杆是否松动,拉线盘的回填土少不少……每次都要反反复复,逐个逐个排查,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与彭大权同龄,并肩战斗30年的杨可南,一提起“老实巴交、最吃得亏”的彭大权,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盯着屏幕上彭大权的遗像。那是他参加追悼会时拍下的,看着那一张带着微笑的熟悉面孔,想起披风戴雨、患难与共的生死兄弟,滴滴往事涌上心头。

  1985年,杨可南和彭大权一起被招聘到巴中市南江县电力公司中嘴火电厂,并分在一组,从事汽轮机运行工作。“那时年龄小,我最怕上夜班,每两小时一换实在难熬,很多时候还没等彭大权交班,我就在旁边打起了呼噜。等一觉醒来,天都快亮了。”但是,彭大权从没叫醒过他,而每隔半小时就要记录发电机的各项参数的工作簿上,都是签的“杨可南”。

  次数多了,杨可南有些过意不去。“老彭,你咋不叫醒我呢?”这时,彭大权总是微微一笑,“没啥,我瞌睡少,休息时补会儿就行。”以后,每月15天的夜班,彭大权主动帮他值守10天,让他在家休息,这一帮就是22年。

  2007年,火电厂政策性关闭。他俩又同时转岗到国网南江县供电公司基层一线当技工。12月,彭大权和杨可南参加通江县洪口至沙溪段35千伏新架线路建设。因山高路陡,汽车、摩托车都不能前行,地锚桩、钢索套等都需要人工搬运到山顶的施工场地。为节约时间,彭大权和杨可南捆上两根地锚桩、四个刚索套,抬起就往山顶爬去。两人一前一后、艰难地行走在泥泞崎岖狭窄的小道上,平常人走路都有些困难,可他俩肩上还压着近200斤的重物,两个壮汉满脸通红、气喘吁吁、一步一步向前挪动。可不久,杨可南就觉得越抬越轻,回过头来一看,彭大权已经把拴在抬棒中间的绳子往后移了近20厘米,“兄弟,你怎么能老是这样吃亏?”杨可南感激不尽,彭大权却嘿嘿一笑,“没事,我劲大。”……

  “我总觉得他没有走,这段时间老是失眠,有时一觉醒来,他的样子总在我身边,这时我就会拿出手机翻看他的照片。”讲到这里,滚落的泪水已挂在那张被风霜浸润得黝黑的面颊。

  与杨可南一样,工友张茂春、何董、郭文明、周安秀……他们的手机里都保存着彭大权的遗像。

  张茂春是彭大权的直接领导,于2008年起他们就在一起,主要工作就是“爬电杆”。想起他们携手并肩于山间小道,沟岩崖壁,顶烈日、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周而复始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张茂春顿时眼圈红润了,“彭大权平常少言寡语,但做起事来就不要命,就像条‘老黄牛’”。

  为彻底“消灭”无电地区,2013年7月,张茂春带队对南江县长赤镇阳雀村和龙泉村农网改造。这两个村是出了名的偏远贫困村,山高路陡,地广人稀,因时间紧、要求高,公司原给他们定了6个月的时间完成,但出人意料地是他们仅用3个月时间。

  “很多时我们下午三四点都还没吃午饭,许多同志有时都坚持不了,但彭大权从来没有吭过一声,有时大伙儿都吃完了,他还爬在电杆。结束了,匆匆扒上几口饭,又去了。”“虽然离家也只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但为的赶工期,三个月里他没回过一趟家!”

  大家都知道他的家境不好,女儿在成都读大学,妻子做过三次手术,母亲已瘫痪多年,父亲也行动不便……“我多次给他放假,让他回去看看,但他都嘿嘿一笑,‘没事,家里有我老婆呢!’。”

  “别人办不到的,他能办,只要交办的任务,他经常第一个完成。”张茂春感慨长叹:“老彭,一路走好,即使在阴间也有光明相伴!”

  临生日只差13天,带走微笑留下永远的思念

  6月4日清晨,南江县城郊黄金村,天空飘着细雨,四周一片阴霾。

  一排青瓦白墙的小洋楼后面藏着几间低矮灰暗的旧砖瓦房,女儿彭滟强忍悲痛,正将父亲所有的东西一件一件收拾起来藏好,不让母亲、奶奶看见,“她们看见了又要痛哭昏厥”。

  “关键时刻,还得有组织。”这是彭大权给女儿彭滟留下的最刻骨铭心的话。2013年9月,母亲周英华得了急性阑尾炎,急需住院治疗,可彭大权手头拮据,在医院外面急得直跳。工程队党支部副书记魏建英知道后,立即将干部职工自发捐的2000多元送到彭大权手中,帮他解了燃眉之急。“平时救急公司借钱给我,你妈妈住院组织又捐钱给我,关键时刻还是要靠组织!我想加入共产党,但文化水平不高,做的事也普通……”父亲的话,至今犹在耳边。

  在彭滟的心里,爸爸一直是她的支柱。小时候,爸爸的臂膀是她温暖的港湾,每天都要抱着她逛县城、买小吃;中学时,爸爸的自行车是她坚实的依靠,每天晚上,它都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接她回家,无论刮风下雨;大学时,爸爸的手机是她信念的源泉,每周末,爸爸都会打电话,教她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每次从成都回来,爸爸都会让她先去看望爷爷奶奶……

  “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爸爸的女儿。”彭滟坚定的说,“6月11日是爸爸的生日,我都买好了衣服,准备回来给他一个惊喜!可没想到天降横祸,还要13天爸爸才48岁啊!”去年大学一毕业,女儿彭滟就在成都一家公司打工,想帮家里减轻负担。事发前几天,爸爸还打电话说他想去考驾照。“以后有钱了买辆车,就带着你和妈妈、爷爷奶奶出去旅游。”

  妻子周英华呆坐在阶沿上,脸上挂满泪水,目光呆滞。“他对我太好了,我永远都忘不了他。”生下女儿一年后,她就疾病缠身,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还常住院治疗,彭大权用微薄的工资,赡养两位老人,供养女儿读书,又给她请医买药,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25年来,彭大权从没抱怨一句,还会在院坝里模仿动物、表演小品、摆龙门阵,逗她开心。不管彭大权回家多晚,她都会到山下马路边等他;不管彭大权走得多早,她都会起来给他做早饭,陪他吃完,再送他出门。

  让周英华痛心的是,彭大权还没住过一天新房。前几年,家里房子实在太破旧,女儿也长大了,夫妻反复商量,彭大权决定去公司借点、银行贷点,再抽空搞建筑、跑摩的挣点,去年才修起了新房,但随即又租出去了。

  72岁的父亲彭文华在院坝里一拐一瘸,声声长叹,“他处处只晓得关心别人,很少想到自己,现在咋不关心啊?死的咋不是我哟。”彭文华却对儿子非常“不满”,狠狠地“数落”起来:第一次岳父拜年,只耍了半天,一再挽留都跑回来了,说要去上班,害得岳父几年都不理他;一年总记得给父母妻儿换一身衣服,自己却只穿工装,今年才买了一套新衣服,但也只是逢年过节才穿;哪家哪户用电有问题,一个口信,再晚都要去检修,直到修好,从不怕夜黑灯瞎……

  院坝里,站满了前来慰问的村民,他们都得到过彭大权的帮助。“彭大权是个好人,可惜苍天没开眼。”村民岳桂生说,他腿脚有残疾,在县殡仪馆守大门,只要有空,彭大权都会绕段路来接他,一起回家,从没收过一分钱。他曾经凑了十几个鸡蛋表示感谢,彭大权却说这是一举两得,不值一谢,硬是让他又拿了回去。

  57岁的田国荣悄悄抹掉眼泪,“彭大权,好人啦!”田国荣说,哪家有个红白喜事,彭大权都会主动帮忙;有人去世了,都少不了他帮忙抬柩下葬,从不忌讳。村民的回忆,又让彭大权家人悲伤欲绝,记者只好上前安慰,中断了采访。

  回程的汽车盘旋在公路上,转过山头,一根根电杆矗立在青山之中。唯有彭大权最后检查的那根10号电杆孤零零地耸立在剪子垭山头格外耀眼……

  记者手记:

  两天连夜采访,不知疲倦,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思索。

  彭大权没有显赫的身份,只是一名基层电力一线普通工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他没有耀眼的岗位,也没有惊天动魂的创举,更没有矫情的豪言壮语,但无论在何种工作岗位,他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三十年如一日;他家庭虽不富有,住的几间旧瓦房,与周围的小洋房还格格不入,但从不怨天尤人,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令左邻右舍十分羡慕;他没有华丽的服饰,随时都是穿的一身洗了又洗的工装,但却处处受到尊重……

  他用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懂得:责任不因岗位的平凡而渺小,美丽也并非一定艳丽多彩!正是平时的沉淀锤炼,才化为关键时刻的英勇壮举,才会在生死之间作出伟大的选择,盛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时代呼唤他!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热点排行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