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抗震记忆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营口、海城地区发生了里氏7.3级强烈地震。据记载,这次地震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辽东半岛中南部,震源深度16.21千米,震中烈度为9度强,在地震烈度7度区域范围内,有鞍山、营口、辽阳三座较大城市,人口167.8万,还有海城、营口、盘山等11个县,人口660万。
经历过那次地震的人,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震时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震区90%的人都看到了低空发光现象。远近所见光色和光象不尽相同,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红、黄、蓝、白、紫的闪光。在海城、营口、盘锦一带普遍听到了闷雷似的响声。
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很严重,处于阵中地带的营口电网受损也相当严重,营口电业局2个一次变电所、13个二次变电所全部停电,影响地区供电面积达3000多平方千米,当时只有3条220千伏转送点线路尚在运行。地震使电力系统通信中断8分钟,并损坏了部分电力设备。营口一次变电所损坏更为严重,主要有1台80兆伏安主变压器因地震使母线短路,造成内部故障而损坏;220千伏720安时蓄电池整组倾倒损坏;控制电缆烧毁1万米。地震使66千伏送电线路杆塔倾斜37基;混线烧线23档,约4千米。
地震发生后,营口电业局在岗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全部坚守在岗位上。绝大部分在家的职工也踏着余震的震波奔到局内。营口电业局调度室在大地震的颤动中一片漆黑,室外建筑物的倒塌声、人们的惊叫声不时传进。值班员顾不得这些,稍能站住脚就紧急进行事故处理。
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震颤了每一个人的心。营口电业局干部职工迅速组成抢修、抢险队。当晚,在余震未消的情况下,时任营口电业局党委书记秦芝文便带人驱车到远离市区的老边、大石桥等变电所查看灾情。送变电工区的人员就近查清了通往市区的两条主要高压线损坏情况,配电工人全部出动,也冒着余震的危险,迅速恢复主要线路。营口电业局临时决定,调度室搬到带篷中卡汽车上,以保指挥畅通。
由于地震造成营口地区多处变电设备严重损坏,东北电业管理局特从沈阳变电站调配了主变运往营口,以确保能尽快恢复营口地区的供电。
这样,营口电业局经过6小时苦战,采取必要的过渡措施,首先恢复了市委、市政府、军区、电台、医院等重要部门的电源,从而保证了首脑机关指挥畅通。震前,营口地区最高气温6摄氏度,冰雪消融,但震后突然刮起东北风,漫天大雪,气温下降,最低温度达零下20摄氏度,最高零下5摄氏度。当时住在不防寒的简易防震棚内的群众急需用电。营口电业局故障排险队经过5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抢修了大量被震损的送变配设备,排除了无数个故障点,仅修复接户线就达万件以上。2月8日,市内供电全部恢复。2月10日,除夕,全地区的城乡供电恢复,从而保证了灾区人民在光明中度过春节。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这是我们电力工人肩负的使命,每一位电力工人都是怀着深切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义无反顾地奔赴特殊的战场。老一辈职工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必须具备和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
(注:1975年,东北三省的电力由东北电业管理局统一管理。营口供电公司在1975年名为营口电业局。照片为当时拍摄,已无法确认拍摄人姓名。)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