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新中国首批电力劳模之一汪登瀛
“看到刊登我姥爷汪登瀛事迹的报纸,姥姥激动得热泪盈眶。”近日,家住在河南省郑州市百花路一个住宅区的吕静涛,QQ签名换了新内容。
吕静涛是新中国第一批电力劳模之一汪登瀛的外甥女,她是听着外婆讲故事长大的。在外婆的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她的外公汪登瀛作为全国劳模应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的故事。
艰苦创业
开封供电公司的前身叫普临电气公司,出生于1918年12月26日的汪登瀛是普临电气公司的一名员工。
“家里人口多,穷,吃不饱饭。他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今年95岁的外婆汪杨氏,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回忆起当年汪登瀛当选劳模的事情,汪老太太还记忆犹新。“当时他听说普临电厂招工,就去报名试试看。当个工人总比在家饿肚子强吧。”就这样,汪登瀛报名当了一名学工。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于1938年6月6日侵占开封,对普临电气公司实行军管,工厂名改为“华北电业株式会社开封支店”。自从日军侵占开封之后,发电机房内筑起炮楼,厂区四周修筑哨台,由日本人昼夜站岗,监视工人操作值班。工人衣衫褴褛,吃着谷子、烂豆子度日。工人曾争取过涨工资,均被镇压下去。工人就以消极怠工、破坏设备等方式进行反抗斗争。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派代表进驻开封普临电气公司。解放军代表进驻普临电气公司不久,中共开封市委派杨志超、徐学龙进厂任党代表,建立了党的组织,组织职工开办榨油作坊、面粉加工等副业,开展生产自救,使工人思想和生活迅速得到稳定。
汪登瀛和工人师傅们以忘我的状态,整修千疮百孔的供电线路,抢修已停机多日的发电设备。11月的天气,开封已进入冬季。汪登瀛和师傅们冒着严寒,踩着冰块在工厂所丢弃的废旧设备上做试验。那时啥运输设备都没有,全靠人工肩扛手抬。天气冷,他们手上都冻出了冻疮。
极其繁重的劳动,考验着汪登瀛和他的同事们,苦和累自不待言。汪登瀛和同事们的劳动成果逐渐显现。他们仅用27天的时间首先修复了80千瓦小煤气机,于1948年12月8日下午5时,恢复市内路灯供电。
“看着一盏盏街灯亮起来,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创业时的激情,也感染了汪登瀛全家。
1949年2月,他们日夜奋战,修复已停机年余的2000千瓦发电机组,所有人都在为全市供电做着准备。这一年,按照工厂的安排,他被分配到修理车间,当上了一名修理工。汪登瀛这个新中国的电力工人,心里激荡着激情,浑身上下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1950年9月22日,他们将1000千瓦发电机组组装投运,恢复全市24小时昼夜供电。这对迅速稳定开封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
当选劳模
机电修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使自己尽快掌握技术,组里的活,他不管分内分外,总是往前干。半年下来,他当上修理车间的技术骨干,全家人都替他高兴。”汪老太太说。
汪登瀛学技术的热情,也感染了老师傅们,他们把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汪 瀛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为了提高修理电机的本领,他一遍一遍拆装旧设备,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记,一班下来,眼睛又疼又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厂技术大比武时,他带领的第一青年班,以连创五个“百日安全”、各项指标领先的优异成绩振奋全厂,在场的许多老师傅都竖起了大拇指。
对党、对国家、对普临电厂朴素的感情,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汪 瀛和同事们的工作热情,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新中国的电力工业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渐渐壮大起来。
1950年9月25日,是开封供电公司永远铭记的日子,这天汪登瀛肩负着大家的委托,脱下满身油腻的工装,换上刚刚发下的蓝色卡其布新衣,进京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去见毛主席。这一天,普临电气公司大门前挤满了欢送的人群。这个事件是收录在开封供电公司厂史中最重要的一页。
与汪登瀛一起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共有19名电力劳模,另外的是卢会卿、李秀俊、李世海、王生宝、杨如坤、聂旦芝、高登科、王芝琴、游德铭、刘德珍、张世宝、赵庆夫、刘金良、史五元、王凯山、林师尧、周文彬、刘英源。
这一年,全国工农兵战线共评出459个劳模,而汪登瀛是开封唯一当选的全国劳模。厂领导和工友,都赶来欢送他去首都北京参加全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职工们敲锣打鼓,夹道欢送,仪式简朴而隆重,大家笑逐颜开,别提有多高兴!
给汪 瀛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当然不仅仅是全厂员工的重托,更让他难忘的是,他在第一届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
1950年9月25日下午4点,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联合举行开幕典礼。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英模大会师,特别隆重……在《东方红》的乐声中,毛主席神采奕奕地步入会场,向大会致词,并与献旗献礼的代表亲切握手。终于见到了毛主席,汪登瀛激动得热泪盈眶。9月27日,是那年的中秋节。晚上全体代表去北京饭店参加了中秋晚宴。宴会上,毛主席询问了他的情况,并亲自给汪登瀛斟酒碰杯,汪登瀛欣喜不已。宴会结束后,毛主席还送给汪登瀛一支钢笔和一床毛毯。
“现在这床毛毯还完好地保存在我家的衣柜中,可惜那只笔,被儿子弄丢了,还被他父亲批了一通。”汪老太太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老泪纵横。
见证巨变
如今,汪老太太依然珍藏着当年周恩来总理写给汪登瀛的委任状、《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等。这些证书是光辉历史的见证,也是不断激励汪登瀛及他的子女们奋发、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汪荷花是汪 瀛的大女儿,是郑州锅炉厂的退休干部,汪 瀛去世后,母亲一直跟她生活在一起,尽管父亲去世已19年,但提起这段历史,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她拿出了一本纸张泛黄、紫红色布面封皮已斑驳的纪念刊,那是她父亲从北京观礼回来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组委会寄给他父亲的纪念物,封皮上依稀可辨出这些字样:《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翻到198页,找到了汪登瀛的照片及汪登瀛事迹简介,汪荷花翻出一份方格纸信笺,那是她抄录父亲退休以后回忆那段历史的手稿,通过这份珍贵的手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汪登瀛当年参加劳模庆典活动的详情。“参加这次庆典活动,成为父亲一生最感光荣的事,他从北京回来,向家人一遍又一遍讲述所见所闻,心中充满着幸福和自豪。”谈起父亲当年进京的事情,汪荷花满脸欣慰。
汪登瀛从北京回来后,就当上了修理车间副主任。1962年6月,汪 瀛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年的干部培训班。先后学习了机电、机械修理等专业课程。1966年,他听从政府安排,先后被组织调到河南省总工会、郑州市劳动局、郑州冶金厂等,1983年从冶金厂厂长的位置上离休,直到1994年4月去世。
如今的开封供电公司,与汪 瀛工作的时代相比,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封供电公司在新时代里,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