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奋进 迈向辉煌
弹指间,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送变电公司)已走过60年。
这是艰苦奋进的60年,更是创造辉煌的60年。
从第一条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到第一条特高压示范工程,从疆电外送工程到青藏直流工程,60年来,湖北送变电公司在中国电建史上书写了精彩篇章。如今,企业的综合实力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朝着一流电网建设及电网运维企业阔步前行。
创业
“创业艰难百战多。”
用今天的眼光看,成立之初的湖北送变电工程处很小很弱。人员不过数百,汽车仅有4辆,主要在黄石、武汉两地承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电压等级以35千伏为主,立杆靠人力绞磨。
“当时国民经济困难,基建项目较少,施工人员都是挑着行李到工地。”原湖北送变电工程处副主任、现年91岁的邹德生回忆说,创业初期,从基础施工到立杆放线,都是员工自己动手,遇到线路施工任务紧张时,机关人员和后方员工都要到施工一线参加劳动。
武汉至黄石的线路工程施工中,冰天雪地里,施工人员在水泥杆上冻僵了手脚下不来。师傅们讲述的难忘情景,一直印在高文林的脑海中。现年74岁的高文林,曾任湖北送变电公司总工程师。1968年,他大学毕业一进企业,便感受到送变电工人的辛苦与不易。那时,现场转移没有车,行军床和个人工器具,都是工人自己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单位顺利完成了武汉地区110千伏双回路青山―珞珈山―锅顶山输电线路工程,以及锅顶山、珞珈山、铁山、下陆4个枢纽变电站等大批工程施工任务。干部员工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讲报酬,企业上下形成了‘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落后就帮’的良好作风,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被称为‘四见’精神。”当时的变电施工队长、80岁的徐世启回忆说。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湖北电网建设的重点是220千伏丹汉输变电工程。其中,阳逻长江大跨越又是该工程的关键。为确保工程在长江洪峰来临之前架通,湖北送变电公司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几百人的施工场面让在现场指导的领导和专家深感震撼,盛赞这是一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艰苦的施工环境磨练了送变电人坚韧不拔的意志,“舍小家、建电网、吃苦奉献、能打硬仗”的精神和传统始终薪火相传。
这些年来,无论是抗冰抢险、抗震救灾,还是参与特高压工程建设……湖北送变电铁军始终敢打硬仗,能打胜仗。62岁的老送电工黄诚谊为此感叹:60年始终以电网建设为己任,敢为人先,敢于直面任何挑战,这正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在这个送变电的老字号,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应急抢修中心青年员工孟祥海的爷爷是企业初创时期的干部,父亲长期操作放线施工的牵张车,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都没在家过,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标兵。
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孟祥海明白了何为吃苦奉献。在重庆山区施工,他每天爬山导致膝关节积水;参与500千伏磁永线、凤磁线检修以及鄂东环网投运验收,连续3个多月,他几乎天天在空中走线,每天收工时都是筋疲力尽;2008年春节,他坚守在电网抗冰抢险现场。谈及这些经历,孟祥海说,与老一代送电工相比,这点苦实在算不了什么。
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组立铁塔,是送电行业的基本功。湖北送变电公司在立塔的方法和工具方面,特别是大跨越立塔施工,一直居全国领先水平。
1972年,湖北送变电公司自行设计、制造摇臂抱杆,用于阳逻跨江高塔(146米)吊装,其工具和作业法,均为国内首创,全国送变电行业一用就是几十年。
1979年,该公司参建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平武工程,一战成名,奠定了当时在全国送变电行业的领先地位。平武工程跨越长江、汉水,该公司在国内首次采用“半封航法”、“低弧度紧线”、“耐张塔组合吊装”等施工方案,保证了船只通行,缩短了工期,更节约了费用。其中,金口大跨越是国内首次500千伏输电线路横跨长江,施工过程中采用全封航作业,为500千伏输电线路跨江、河大跨越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1985年和1986年,勇于争先的湖北送变电人在葛常株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在国内首次试用直升机进行线路施工,并用热气艇在高空展放引绳,加快了输电线路施工进度,减轻了施工中的劳动强度。”该公司原党委书记耿光明对此记忆犹新。
这一时期,湖北送变电公司还承担了我国第一个超高压直流换流站(±500千伏葛洲坝换流站)的建设任务。该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专业培训,选派部分人员出国学习,全面掌握德国设备的相关技术。57岁的电气设备吊装队长徐进江说,员工们在虚心向外国专家学习请教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在安装过程中摸索出一系列先进方法,将工效提高了一倍,令德国专家刮目相看。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精神一直伴随着企业不断前行和发展,这样的意识和文化已沉淀在每一代送变电人的心中。
2004年年底,中国第一副双平臂移动小车吊装抱杆在湖北送变电公司诞生。这也是大名鼎鼎的LB-1抱杆(落地双平臂抱杆)的雏形。
2006年年初,湖北送变电公司中标3个大跨越工程(2个长江跨越工程和1个汉江跨越工程),企业负责人听取各方意见,最后决定:自行研制抱杆。LB-1抱杆(落地双平臂抱杆)研制成功后,在观音寺长江大跨越工程中投入应用,并获得国家专利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
在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立塔工程中,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推广应用LB-3抱杆。从此,落地双平臂抱杆立塔工艺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推广的典型立塔工艺,并被全国送变电施工行业采用。
湖北送变电公司原副总工程师余秋安说,随着特高压及智能电网等重点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湖北送变电公司决策层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100万元的科技成果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取得创新成果的项目和个人。
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
江夏500千伏变电站科技专责张超和同伴一起研发《电缆号牌编写软件研发与应用》,成功应用于施工。采用这款软件后,电缆号牌编写全过程都由软件来完成,以前需1名员工耗时4个月的工作,现在仅用1天便可完成。此项科技创新成果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湖北送变电公司专利申请总量为158件,专利授权136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获得工法6项,获上级科技成果奖36项。
开拓
在电力行业中,送变电企业或许最先感受到市场竞争的严酷。
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995年,湖北送变电公司通过中国质量体系国家许可委员会ISO9002:1994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华中地区输变电行业和湖北电力系统首家被认证的企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后,该公司党委明确提出“扎根湖北,主攻三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抢抓机遇,再创辉煌”的战略思路,以建设三峡工程为契机,扩大市场占有率。
从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间,湖北送变电公司作为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按期优质建成三峡输变电及配套工程超过20个。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崇焱说,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企业精确定位市场方向,及时调整对策,抢抓机遇,2008年,相继取得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工程项目,并首次进入西藏地区施工。
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良好的信誉,湖北送变电公司率先进入特高压建设第一梯队。2006年,在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该公司历时4个半月完成1000千伏特高压凤凰山交流试验基地建设任务。“该基地实现了13项国际领先特高压试验技术的重要突破,在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湖北送变电公司党委书记严卫介绍说。
2010年,湖北送变电公司以特高压工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拓宽市场,相继中标四川、新疆等地多个项目。
在传统施工领域之外,该公司决策层还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公司负责运行维护的线路长度由1999年的60千米,发展到如今的3499.929千米。其中,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2719.294千米,±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780.635千米。
2014年5月29日,带电作业的工作负责人――“80后”青年职工王明,指挥带电更换±800千伏复奉线破损合成绝缘子,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大型带电作业,填补了我国在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技术领域的空白(此前,全国没有进行过±800千伏特高压线路的绝缘子更换)。
近年来,湖北送变电公司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2014年,该公司首次全方位涉足海外工程――埃塞俄比亚工程德德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海外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依托该公司成立的湖北特高压重大施工装备租赁分公司,打破了传统施工装备的管理、使用模式,开始全面高效运转,助力特高压工程建设。
超越
作为一支历经沧桑、自强不息、满载殊荣的电建劲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全国质量管理上等级施工企业”、“电力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全国电力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单位”等多项引以为傲的荣誉,见证了湖北送变电公司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2013年12月5日,该公司承建的江夏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夺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这一奖项是公认的质量品牌的标志、企业信誉的象征。
领奖台上,湖北送变电公司总经理祁利说:“这座‘小金人’寄托了湖北电力人太多的期许和等待,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
鲁班奖是该公司精心组织、勇于实践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全体建设者的骄傲,更是一座矗立于荆楚大地的丰碑。荣誉背后,是湖北送变电人对鲁班奖的梦想和渴望,是湖北送变电公司一路走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成长历程。
该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张敏说,在江夏变前期策划、工程管理及技术创新、工艺质量上,企业均下足了功夫,成立了创优领导小组、工程协调组和专业工作组,以项目管理、安全、质量、技术管理活动为重点,丰富工程创新内容,确保工程建设与争创活动持续推进。
秉承“安全、适用、创新、精湛”的鲁班文化理念,湖北送变电公司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学习鲁班文化、传承鲁班精神”活动,通过举办劳动竞赛、QC小组、农民工夜校等活动,形成“弘扬鲁班文化、建设精品工程”的良好氛围。不管是刚入职的青年员工,还是即将退休的老送变电人,他们都将建设江夏变作为承载梦想的支点和超越梦想的起点。
江夏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土建施工负责人吕卫军坦言:“争创鲁班奖的过程是艰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争创鲁班奖,让我们跳出湖北,参与全国的市场竞争。”
创新是争创鲁班奖的必备要素。湖北送变电公司充分发挥参建员工的智慧,不断丰富工程创新内容,将鲁班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江夏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共实施管理创新12项、技术创新3项、工艺创新15项,建筑业新技术应用8大项19子项。工程获国家专利4项,省级工法2项,科研成果5项、QC成果7项,极大地提升了工程科技水平和整体质量。
争创鲁班奖对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是一种提升。在夺得鲁班奖之后,湖北送变电公司又投入到500千伏孝南(仙女山)变电站的建设中。令曾担任江夏变变电施工负责人汪志军感触最深的是,参加过江夏变建设的员工,眼界明显变高了,施工中无论是作业管理还是施工工艺,都能自觉以鲁班奖的标准从严要求。
鲁班奖的获得,是一面旗帜。它不仅为湖北送变电人树立了一个品牌、一个标杆,更带动他们不断奋进、精益求精、努力超越,将更多的电网优质精品工程屹立在神州大地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撑。
经历60年的发展蜕变,湖北送变电公司攻坚克难,自我加压,敢于争先,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北送变电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具有国家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和电力设施承装一级资质,集施工、调试、检修、运输、加工等业务于一体,国内知名的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
当下,该公司承建的湖北柏泉500千伏变电站、仙女山500千伏变电站分别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国家电网公司项目管理流动红旗;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4标段提前5个月全线贯通;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500千伏德德萨变电站工程稳步推进;优质、高效完成世界海拔最高的川藏联网邦达220千伏变电站、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拉萨换流站扩建工程建设。
湖北送变电公司正以更高的工艺质量要求、更快的工程建设速度、更强的施工力量,攀越雪域高原,步入国外市场。
一路奋进,一路超越;一路拼搏,一路收获;一路开创,一路辉煌。
回眸历史,难忘砥砺奋进的风雨兼程。
凝视今朝,感叹雄关漫道的激情开拓。
放眼未来,期许气势恢宏的超越壮举。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