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记当年阡陌事
50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久,可对有的人来说,就是人生的大部分了。
祖国北疆金鸡之冠,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城牙克石市。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冬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春时山花烂漫、新绿盎然,夏日千山壮丽、绿草如茵,秋色层林尽染、花果满山。森林、草原、溪流,蓝天、白云、牧人,白桦林、青草地、金芍药、黄菊花……百景争艳,绘就了祖国北方美丽富饶的画卷。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东北人的热情,蒙古人的豪爽,都有着乐于助人的一副热心肠。
在牙克石市有一位从供电生产一线退休的老员工刘廷香,今年80岁。他在供电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从牙克石有国营电厂的那天起就从事供电工作,可以说是牙克石市供电事业发展的奠基者、见证人。
听他说起供电往事,不亚于听一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小说。民国16年(1927年),俄商米・玛沃伦措夫在牙克石开办了一个小型木材加工发电厂,装备了1台55千瓦的蒸汽发电机。自此,牙克石开始了有电的历史。
日本侵略东北的时候,霸占了电厂,更名为牙克石发电所。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日本投降,这座小电厂又被交还给俄商,此时装机5台,总容量294千瓦。1949年,新中国成立,电厂依然由俄商经营。1954年2月,喜桂图旗(现牙克石市)政府工作组对沃伦措夫电站偷税漏税进行全面检查。1956年4月1日,牙克石沃伦措夫小电站因长期隐瞒资产偷漏税严重,在资不抵罚的情况下被喜桂图旗政府没收。此后电厂改称国营牙克石发电厂。当时设置一个电工值班室,负责全旗的供电管理维护。这就是牙克石供电公司的雏形。
说起往事,老人兴致盎然、如数家珍。1953年,全牙克石只有1条3千伏配电线路,线路长度9千米,向城区供电。那时候照明电价还实行包灯包月,听起来真如云里梦里,不可思议。
说起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老人感慨不已。那时候的工作条件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一般。现在各种装备齐全,越野车、工程车、吊车、升降车,要什么有什么。而在当年,别说汽车,就是自行车都很少见,满大街十天半个月的能看到一辆“嘎斯车”还很稀罕。(嘎斯,音译,俄语,卡车牌子,国人对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的称呼。)
刘廷香老人常常讲起他们那个年代的急修故事。他说:“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摩托、没有电话,有事的时候能骑上自行车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整个牙克石市城区供电的事都由他们几个人来做。虽然那时候人口不多,但是从东头到西头也得走上个把小时。那时,邮局、政府,百货大楼、居民家里,只要是电灯不亮都找他们去修理,什么室内的电线断了、屋外的线路坏了这样的事,他们已经不记得处理过多少。“那时修好电,几声感谢的话就让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很有助人为乐的成就感。”说起当年,老人一脸欣慰。
现在刘廷香退休在家,每天没事遛遛弯、锻炼锻炼,看看孙子孙女,尽享天伦之乐。但是他始终对供电事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经常打听单位的事,一直把自己当作单位的一分子。采访时,他拿出一本证书――从事供电外线工作28年的证书。老人很珍惜这份荣誉,那是他的人生的证明、奉献的证明。
听老人说了很多很多,从中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供电事业的那份执着的情感和牵挂。我们不会忘记像刘廷香一样倾其一生为供电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