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供电局:资源重组 集中运维
宾阳供电公司员工在35千伏凤凰变电站集中运维现场更换瓷瓶。 黄爱琨 摄
6月12日,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上林供电局仅用6个小时,就对一条运行年限已达20年的线路进行集中消缺。此次消缺登杆45基,更换悬式瓷瓶355片及针式瓷瓶68只,更换3个台区的高压令克及避雷器。
这样一次庞大而繁杂的工作量,如果按照以前的组织架构,仅靠一个供电所来做至少需要5个工作日。而这次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实现,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据介绍,这样的工作效率得益于南宁供电局在整个县级供电企业推广实施的农配网集中运维模式。该局通过集中运维,实现农网精益管理,让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1+1>2”的功效。
人员重组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天干完一个星期的活
一直以来,农村电网一直是电网中的薄弱环节,设备差,缺维护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以南宁供电局宾阳供电公司为例,该公司90%的10千伏线路已运行了15年以上,设备健康水平降低,配电线路老旧设备、设备缺陷、隐患较多。现实的情况是,一条线路上常常有几十处的设备隐患,要停电消缺,一般需要更换100多个瓷瓶、几十组避雷器、令克、拉线、开关……需要施工的点太多,一个供电所要独立完成这些工作一般都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由于停电时间太长,可靠性指标肯定完不成,这也是很多线路短期内无法进行消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形成了维护与故障的恶性循环。
“人还是那些人,设备还是那些设备,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创新思路、精益管理,从内部挖潜。”南宁供电局想到了通过内部人员资源重组,在短时间内重新排列组合企业内部人员资源,集中全部力量进行运维的模式来解开这个“死结”。
集中运维的模式首先在该局宾阳供电公司进行试点。谈起第一次开展运维的场景,宾阳供电公司设备部主任黄世和仍然历历在目,这样一次横跨组织架构的人员调配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很多员工都说,自己所里的事都干不完,凭什么要去帮别的所干活?”他们觉得参加集中运维的施工简直是帮别人白干活。一开始,参加集中运维施工的工作人员是来自不同的供电所,不听指挥,谁也不服谁,有些甚至还没完成施工任务就直接离开施工现场,现场组织混乱,管理很困难。在以后的几次集中运维中,各个供电所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精干力量抽调出来,这使得施工的效率不高,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大家对此都有意见。
“让员工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改变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黄世和说,他们一方面全力组织好集中运维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安排人员参加集中运维工作中存在不合理的供电所进行考核。对不配合的供电所,当他们提出集中运维申请时,公司设备部将不会审核,即一两个月内不会安排该所开展集中运维施工,而设备故障或是其他施工由该供电所自行解决。
“当时各个供电所管辖的设备老化比较严重,线路跳闸比较多,早点开展集中运维意味着可以早点减少供电所的工作量。所以,一旦被安排抽调出去参加集中运维施工,各供电所都会自觉合理安排。”
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广大基层员工感受到了集中运维带来的福利,运转也越来越顺畅。就在今年5月11日,宾阳供电公司新桥供电所对35千伏思陇站10千伏平安线开展集中运维,在7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平安线48处设备隐患消缺,更换台区公变令克、避雷器共19组,瓷瓶168只,更换拉线3套,更换开关1台。这在以前没有一个星期是完成不了的。
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宾阳供电公司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份对47条10千伏线路、3条35千伏线路开展了集中运维,出动4378多人,消除缺陷、隐患将近11166处,减少停电时间1536多个小时。
“所里开展过集中运维施工的线路,几乎没有了故障,大家都觉得这个工作模式很好。”宾阳供电公司新宾所员工戴忠桦说,现在一有集中运维施工大家都踊跃参加,工作也特别拼,因为开展一次意味着将减少一条容易出现故障跳闸的线路。
打破壁垒
倒逼设备主人责任制落实,设备故障同比下降90%
从不理解到支持,从慌乱到井井有条,通过打破企业内部架构的壁垒,内部人力资源重组正在催生出配网管理思维的化学反应。
集中运维通过集中调配各供电所运维力量,最大化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实现停一次电,整改一片的目标。在上林供电局,自2014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11次配网线路的集中运维工作,一次性解决了10千伏佛子线、光全线、覃排线、云桃线、龙湖线等10条配网中压线路设备残旧老化、故障率高的问题。
“集中运维以后线路故障减少了,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开展线路巡视和日常消缺工作。做好了预控工作,线路设备故障的几率降低不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工作循环。”上林供电局白圩供电所设备班覃班长说。该公司加大了日常的线路维护工作,通过开展线路树障专项清理工作,解决了线路通道的外部隐患问题后,配网中压线路故障率呈现了直线下降的趋势,由2014年的35.6次/百公里·年,下降到2017年上半年的6.08次/百公里·年。
“每一条开展过集中运维施工的线路,设备故障同比下降了90%。现在各个供电所都很主动地编写施工方案,申请对供电区域的线路开展集中运维施工。”黄世和说,集中运维模式为供电所开展日常的运维争取了时间。现在每个供电所都建立了线路设备隐患“一线一册”台账,供电所通过巡视等工作,做好线路各种隐患、缺陷的登记,建立台账,同时区分是否需要停电落实整改。根据月度停电计划安排,确定需要开展集中运维的线路,梳理在停电线路上需要开展的基建、技改、修理、业扩及设备隐患和缺陷消除工作,做出施工子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扭转了部分单位过分依赖外来施工单位参与抢修的风气,有效解决技能退化的问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得到提高。”黄世和说。刚参加工作两年的上林供电局设备维护班班员谭曼林对此感触颇深:“这样的集中运维工作,同时通过登杆实战,老师傅杆下指导,自己的技能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集中运维模式从2016年开始在南宁网区县级供电企业全面推广以来,县级供电企业配网故障率从2014年的12.09次/百公里·年下降到7.86次/百公里·年,下降了34.98%。“集中运维改变了配网的传统‘重抢修、轻运维’问题,促使设备主人更好地执行日常运维计划,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掌握所管辖线路健康水平,做好改造项目储备。”南宁供电局设备部专责李绍坚说。
(肖军 韦金叶 覃家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