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供电局变电管理所:配备“最强大脑” 巡视工作“不出门”
清远供电局变电管理所运维中心人员察看端子箱内的智能监控设备。 (王伟 摄)
有智能控制系统,运维人员在办公室用手机或电脑就能对变电站的防潮情况进行全面监控。 (王伟 摄)
设备温湿度调控是设备运维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清远地处粤北山区,雨水充足,气候湿润,如何监测并控制好供电设备的温湿度,一直是广东电网公司清远供电局运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除了4天一次的定期运维外,以前每逢潮湿天气,我们都要紧急发通知,所有运行人员全部外出巡视设备。”清远供电局变电管理所变电设备检修岗位专责王伟告诉笔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将精益管理思路融入设备运维工作中,按照智能控制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的需要,开发新型端子箱微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现在有了这个‘最强大脑’,足不出户便可精准掌控设备温湿度,省时省力又安全。”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 设备环境“一目了然”
“端子箱的防潮工作是我们日常巡视维护的重点工作之一,除了定期巡视外,每一年的潮湿季节及大雨过后,我们都要打开每一个端子箱及开关的机构箱来确认防潮是否良好,而一些不方便打开察看的端子箱只能通过触摸箱体表面的温度来判断。”清远供电局变电所七星岗巡维中心副站长章敏告诉笔者,一般巡视一个变电站要1至2个小时,而且人工难免有误差,判断也不够精准。
端子箱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是各种开关设备和测量装置二次接线的中转站,对工作环境的温湿度要求非常严苛,而端子箱主要安装在户外,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一旦温湿度过高产生凝露,时间一长将造成元件生锈腐蚀,导致绝缘强度急剧下降,引发绝缘故障甚至造成事故。所以如何控制端子箱的温湿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方潮湿地区的端子箱一般配有除湿装置,但配置的标准缺失,目前绝大部分使用加热除湿方法,近年开始逐渐应用制冷除湿方法。但从使用效果来看,目前绝大部分的除湿装置均为单机按设定值工作,不具备通讯功能和较高级的智能功能。”王伟说,这样运维人员就无法随时掌握、控制箱内温湿度,除湿设备损坏也不能及时发现。
针对这个问题,清远供电局变电管理所自主研发“变电站全站电力设备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将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包括实时监测、参数设置、定时任务、历史数据查询等模块,设备运维人员只要通过电脑、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登录该系统,就可以监测到所有变电站设备的温湿度,同时还兼备除湿设备智能化、批量远程管理和历史数据分析等功能,设备运行环境“一目了然”。
目前,该系统已在该局110千伏七星岗变电站全面投入使用,共计改造11个端子箱温湿度监控预警、一个户外环境监测箱和3个功能室,“现在有了这套智能控制系统,我们在办公室用电脑或手机就能对整个站的防潮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提起这套系统,章敏赞不绝口。
有效杜绝风险 为设备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3月27日,清远供电局变电所继保二班班员陈再强和黄嘉豪接到500千伏贤令山站一项故障检查处理的任务,从查找故障到完成处理大概要3个小时,而来回路上还需要4个小时,“最头疼的还在于端子箱造成的故障很难查找,因为当运维人员到达现场后,观察到的并不是故障当时的情况,无法判断端子箱是否发生过凝露,很难及时找准故障点。”陈再强说,这种因为端子箱产生凝露造成的故障每年都有几起。
陈再强苦恼的问题,在端子箱智能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后,得到了有效解决。该系统在七星岗变电站投入使用半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因端子箱凝露造成的故障,并成功经历了3次台风天气的考验。王伟说,除了监测端子箱温湿度外,该系统还能人工设定温湿度数值,当超过这一数值时,加温或除湿装置就会自动启动,“更重要的是,系统还能显示历史数据和自动计算凝露点,以控制箱内设备工作,使箱内环境远离凝露点,避免产生凝露,减少绝缘故障的发生概率。”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具有完备的自检报警、传感器故障报警、通讯故障报警、除湿负载报警、加热负载报警等报警功能,可自主智能运行和接受服务器指令管理,同时具有越限报警和保护功能,实现多对象和带逻辑的高级智能控制。
目前,清远供电局变电管理所供电区域内的变电站就多达60多个,且多处于山区地段,变电设备长期处于湿度较大的气候环境中,运维任务重压力大。下一阶段,该局将逐步推广端子箱智能监控系统在变电站的广泛使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基层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并有效杜绝风险,为设备安全保驾护航。
(张李芳 黄璐)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