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供电质量管理小创新见微知著大文章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何
4月18日,在南京溧水和凤镇毛公阜村,供电人员正在为客户安装新型单相电能表接线装置。该装置由溧水区供电公司员工自主研制,彻底解决农村地区居民单相电能表因接线易松动以及表计过负荷等问题引起的各类表计故障,已在当地多个乡镇进行试点安装。
随着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及行业对QC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近年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按照上级公司部署,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全面创新年”为主线,切实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控。
顶层设计 建章立制
全面创新、全员创新,这一理念贯穿了江苏省电力公司2016年的年度工作。以此为契机,该公司建章立制,规范并优化QC工作流程。应用“五位一体”管理工具和信息平台,将国网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拆分为条款,匹配到流程环节,落实到岗位,实现国网通用制度向基层一线的快速精准传递。
设立“QC活动管理完成率”业绩考核指标并将之融入“五位一体”劳动竞赛,为基层各单位QC工作的规范运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准则。2016年7月,公司制定并发布《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实施意见》,固化质量管理工作定点联系制度,将质量管理骨干与基层单位挂钩联系,深度融合专业优势和基层实践,优化QC成果评选、表彰、推荐一体化推进流程,确保QC活动规范化、科学化与常态化发展。同时着力QC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管理者会组织、推进者会指导、小组会活动、成员会用工具方法的良好局面。
观滴水可知沧海。继“依法治企年”、“全面创新年”之后,江苏公司将2017年定位为公司“改革攻坚年”。在这一的大环境下,公司各级QC小组以安全、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结合公司“全能型供电所”、“复合型班组”建设目标要求,着力解决班组一线的工作薄弱点和改进机会点,实现工艺改进、挖潜降耗,通过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QC小组活动,有效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改进意识及质量改进能力,促进班组管理短板的持续改进。
创新创效 成果斐然
2016年8月,无锡宜兴棠下变110千伏GIS室内,变电二班的白炳水正在对一号主变701间隔的最后一根接地母排折弯成型角度进行测试。“弯角30°,符合标准。六根母排一共就用了32分钟,上次差不多花了一个多小时,这台折弯机太棒了!” 白炳水感叹道。
作为一名宜兴公司的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白炳水几乎在每个施工现场都要完成30根以上的母排安装工作,能够在一个工序上节约将近一半时间将有效缩短整个施工周期,而帮助他做到这一点的正是变电二班所在的匠心QC小组研制的“母排折弯一次成型控制器”。
高山起于微尘,千里始于足下,小改进获得了企业效益大提升。2016年,江苏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优化、固化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管控,建立QC专家人才库,着力QC成果培育与推广应用的双提升,涌现出国家级优秀成果43项,国网公司级10项,省级137项,为公司“两个一流”排头兵战略目标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彰显了江苏电网QC特色,展示了“苏电QC”风采。
以技育人 薪火相传
“杨光灵机一动,找来了一根铁丝,缠绕在验电器的触头部位,弯成便于电场集中的形状,再次验电。这次,验电器发出了断断续续的报警声!杨光紧蹙的眉头舒展开了……”2016年11月28日,江苏南京供电公司QC知识培训交流会上,员工邹明翰深情地讲述着南京220千伏西环网UPFC工程运维负责人杨光创新UPFC验电设备的故事。
在公司的QC培训班现场讲述员工创新故事,是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全员创新活力的一个举措。江苏省电力公司全面加强QC人才队伍建设,广泛组织发动基层员工参加中质协、省质协QC知识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并根据自身特点与省质协联办QC诊断师电力培训专场,全年参与培训人数超4000人;建立QC专家人才库,选拔优秀人才参与国家级/国网公司级QC成果评审6人次、江苏省级QC成果评审及授课11人次。举办以创新为主题的班组大讲堂、道德讲堂,开设“专家讲创新”课堂,合计已达800余场。该公司选树创新人物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直接受众达10万余人次。
有“坐下来”听课,自然也有“蹲”在现场的直观传授。2月27日,在南京220千伏莫愁路变电站电缆线路改造现场,南京苏逸实业有限公司电缆工程部主任陈德风正带着徒弟潘峰、屠越蹲在电缆隧道出口比比划划。
“师傅前年发明的电缆支架和包箍,用在这里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一下。在出口处误差1毫米,几千米外就变成了几米。态度严谨,保质保量,是师傅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潘峰告诉笔者。
自2008年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已为江苏省内江阴、连云港、苏州、无锡等10多个兄弟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解决了重大的技术难题,为多家企业节省开支近3000多万元。“我们团队有18个人平均年龄只有35.8岁,其中有4名高级技师、8名技师、4名高级工。这都与师傅的‘带兵之道’分不开。”屠越骄傲地说。
成果竞拍 转化加快
“7万元第一次,7万元第二次,7万元第三次,成交!” 2016年6月15日,一场特殊的竞拍会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举行。拍品是江苏电力员工群众性创新成果的使用权,更重要的是,发明人还将作为顾问上门指导拍得企业落实规模化生产。
当天,参加竞拍的有自动翻转“营业厅新型坐席牌”、拥有5项专利的“高电压大截面电缆施工技术及专用工具”等12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是从近5年的4100多项成果中遴选出来的。首次竞拍的结果是,不到1个小时全部成交,总金额达54.8万元。
据介绍,这次群创成果使用权竞拍是该公司“全面创新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借以改变重创新、轻应用的状况,推进创新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并为进一步激发员工创新注入动力。
拍到两项成果生产使用权的无锡市太湖铁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说:“花了不到10万竞得了两项成果使用权,可满足太湖电力建设公司施工需求,能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效益,我们还非常看好这两项成果的市场前景。”
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将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国网江苏电力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该公司利用召开QC成果发布会、编制QC成果电子杂志、开展“我的成果专家评大家说”活动等方式,搭建平台促进交流。QC小组活动形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措施固化到企业的制度和标准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形成公司优秀QC成果推广应用案例库,分批、有序推广应用,将QC小组活动中发明的新工具、新装置申请国家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二五”期间,公司共获得486项成果专利。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