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供电打造项目集约化管理“先行军”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树东 报道 “原来项目招标是各专业分不同标段去招,承包商多,管理复杂,以后招标能一次性打包技改、基建等多专业项目,同样的工作量,一次招标就能全部完成!少了重复工作,也降低了工程管理难度。”2月28日,江门供电局建设管理中心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揭牌仪式,想到它将为自己工作带来的“福利”,江门局建管中心造价与招标结算专责张晓光不由得精神振奋。
据了解,江门局“大规划、大建设、大运维”模式是南网首创的运作体系。作为体系推进最先动作的一步,建设管理中心的成立是网省公司机构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之一,也是对发挥项目管理统筹效益的一次创新探索。
探索集约统筹 打通项目管理新路子
从前电网建设效率效益较低,同一个站、线或台区,同时存在基建、技改、修理、营销等多专业项目实施的情况。各项目有各自的管理主体、实施方案、参建队伍等,无法统筹兼顾,导致了建设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以一个变电站为例,基建与技改项目常常各有计划,建设效率和效益难以提升。“主变扩建3月做完了,技改又要在5月开展,重复停电,同时,配电方面也有独立进行的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体性、统筹性不强。”江门局人力资源部主任武建平举了个例子。
如何改善现状,实现建设项目的精益化管理?江门局开始探索新的体系,一幅“大建设”的蓝图构想逐渐清晰起来。
“大建设”运作体系将改变项目单独管理的现状,通过集约管理,实现建设效率效益总体最优。将各类、各专业项目归结到一个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对关键环节集中管控,对过程分层分级管理,统一安排停电、施工和验收计划。
成立建管中心后,不论是基建、技改、营销、通信还是主配网,只按一个站、线、台区来考虑停电、施工,甚至物资招标等都打包在一起,将节省大量资源。“把工作理顺,把资源消耗减到最少,把管理做得更细、更到位,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武建平感触颇深。
可量化的预期效果 绘就“大建设”蓝图
这一新模式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配网试点实行,就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江门局基建部主任林志军回忆着点点头。
2016年,江门局已经在县区局试点成立了配网建设管理中心,统筹各类项目的具体实施,综合利用建设资源和条件。
这一管理模式在江门局2016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智能电表轮换和集抄项目两大专项任务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真正实现了同一个台区基建、技改、营销等项目“一次过”。据统计,在2016年江门局项目投资同比大幅增加31%的情况下,工程停电影响时间仅增长了2.48%,配网工程单位造价下降了9.86%。
据了解,此次在主网成立建管中心,采用“建管中心+驻点项目部”模式正是“大建设”机构优化的第二步。“最后就是在‘大规划、大计划’项目整合后,项目数量将会大幅减少。江门152个变电站,整合得好的话,以后每年项目涉及的站点可能就只有十来个,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取消驻点项目部,实现集中管理。”林志军对“大建设”模式的发展规划信心十足。
接下来,江门局将把握“两精两优、国际一流”的战略部署,紧密承接“十三五”改革发展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运维”运作体系,完善相关制度,持续提升企业运营精益化水平。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