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供电局实践精益化管理:崇尚精益 专注技能
日前,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大桥村,乌当供电局员工在对10千伏线路进行巡查,村民赵乐康路过,驻足对供电员工的服务点赞。 (杨志坚 摄)
2016年上半年,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允鹏赴贵州电网公司调研时,第一站就选择到贵阳乌当供电局。
今年1月24日,春节前夕,贵州电网公司2017年工作会一结束,贵州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尚春就带队前往乌当供电局调研。
作为贵州电网公司首批4家县级供电企业创先试点单位之一,乌当供电局在实践精益化管理中有哪些“杀手锏”?为何如此吸引上级领导的关注?
亮点
2016年,乌当供电局完成10.26万户用户的低压集抄建设工作,覆盖率100%。2016年累计完成综合线损率3.77%,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10千伏及以下有损线损3.99%,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至2016年3年间,10千伏及以下有损线损率累计下降2.37个百分点,累计节约电量1670.703万千瓦时,节约成本800多万元。
技术提升
挖掘存量部分的电量“潜力”
供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售电量的增长。近年来,乌当供电局通过优质服务与业扩提速,通过管理与技术提升,挖掘存量部分的电量“潜力”,并从管好线路开始,不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位于乌当供电局羊昌供电所供电区域内,有一条曾让大伙头疼的10千伏石场线,该条线路总长85.85公里、运行15年,2014与2015年总跳闸次数达到37次,故障占全局比超过50%。
乌当供电局于2016年初,从供电区域的5个供电所以及调度、生产设备等单位抽调10人,组建配网优化建设工作小组,对10千伏石场线进行优化。
时任小组负责人康钰说到:“长期以来,配电网相关规划工作多为计划部门统筹,但对配网运行知根知底的人在基层一线。为此,有时会出现资源投入与相关配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没有合理匹配的情况。”
乌当供电局羊昌供电所生产技术专责李波是当时工作组组员,在工作小组例会上,他提出相关提案,工作组成员调动生产、调度、供电所、安全等相关单位的资源,采取下点调研,集中开会研讨,通过问题分析以及方案优化,得出的结论是:10千伏石场线为单辐射、单电源且供电半径大15千米;部分线路穿过树林、人口密集区,存在安全隐患;处于重雷区、故障易发区,主要是线路绝缘子老化,防雷设计低、线损较高等问题。
随即,工作组提出解决方案以及高、中、低等三种投资方案,并根据已经确定的可靠性目标和高、中、低方案实施后的供电可靠性计算结果及经济性分析,目标年10千伏石场线供电可靠达到99.9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8.8小时。
如今,乌当供电局城网配网自动化选型及网格规划框架已初步完成,其中包含有《配电网优化建设规划分册》与《生产管理提升分册》的《乌当供电局配电网优化建设规划及生产管理提升文本》。
据介绍,2016年,乌当供电局对10千伏线路进行优化的共有58条。由于优化工作被落到实处,一方面,让员工对自己所在供电区域的线路运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让10千伏供电线路更能“强健”。
内外管控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在乌当供电局新天供电所,有一个低压客户延伸服务小组。成员是各片区经理及业扩收费人员。片区经理到村镇、社区了解各自片区贫困户、低保户以及其他特殊用户情况的收集,搜集整理后制定特殊服务计划,并进行实施。
新天供电所所长王军介绍,低压客户延伸服务小组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客户就算每月只用1度电,也是市场,都要努力去争取。
该所担负着乌当城区5个社区及周边城乡接合部70.34平方公里、约22.16万人供电任务,居民生活用电量与商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10%。
“从2013年起,我们在全省较早推行远程集抄。”该所员工黄永华说。笔者通过黄永华电脑上的计量自动化平台看到,新天所最大的一个台区涉及到的590户用户,其远程集抄数据采集成功率为100%。
黄永华介绍,采用远程集抄方式,这个最大的台区只需要最多3分钟,便可将数据采集完毕,但如果通过人工抄表方式,至少需要一天时间。
远程集抄,节约了人力资源。王军曾算过一笔账:以前只有5万来户的时候,需要15个人来抄表,现在客户数增长到7万余户,10个人就可以抄完,一下子“释放”了5个人。这些人可以移位到精准营销工作中去。
作为城区供电所,新天供电所售电量的增长高度依赖居民与商业用电。因此,做好5个社区的供电服务,向来是该所的重心工作。新天供电所根据社区网格划分,设置中压客户专享用电管家与低压客户片区经理,进行“一对一”的社区网格差异化服务。
与新天供电所努力扩展外部“市场”有所区别的是,乌当供电局东风供电所则更加注重内部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优化责任意识不是简单的口号,而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地落实到工作的点滴。”东风供电所所长康钰说。
中心协作
让生产与营销融合度更高
2016年3月,乌当供电局从5个供电所抽调24名工作人员组建配电运检中心,重点对全局58条10千伏线路进行精准管理。配电运检中心员工被分成3个运维小组,派驻到3个区域,3点之间如果用线条连接,形成一个准三角形,每个点到达最远村民户的时间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
“因为我们的线路长度、设备数量逐年增长,而客户对可靠供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线路与设备故障率下不去,其它工作都会受到影响。”乌当供电局副局长晋斌介绍,配电运检中心的运作,看似从基层供电所抽调人员,减少了供电所的员工数,但事实是,基层供电所从此甩掉了长期以来10千伏配电网运维全所参与却仍可能发生“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将重心转移到客户服务上来。配电运检中心的运行,有效将乌当供电局区域内供电所缺员率从17.91%降至11.11%。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经过配电运检中心对配网运行、维护、检修、抢修工作实施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的有效运作,乌当供电局配网故障率同比下降49.76%,生产组织更加高效。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乌当供电局一手抓配网专业化运维,一手抓精益化的客户服务,继成立配电运检中心后,2016年5月该局又整合调度、营销监控等资源,成立营销服务监控与调度中心,聘用6名大客户经理以及43名片区客户经理,有针对性地对区域内的近千家大客户及9万多户低压客户进行分类、分群、分级,并根据分类情况对客户开展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片区客户经理和大客户经理全部来自于供电所,他们如今的工作不再有配网运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客户服务中。
通过平台管理,该局实现了对生产抢修、营销服务、线损、计量管理等各环节的全监控。例如某一条10千伏线路,线损如果超过10%,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检查。
通过两个中心的协作,乌当供电局生产与营销融合度更高,体现在业绩上,停电时间更少,节约成本更多,客户满意度更高。 (杨志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