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供电局党建帮扶输电线路运维新模式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陈文豪 胡天敏
宇宙的奥秘不断被认知,智能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离不开人类永不停止的探寻,而探寻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从而实现进化与改变,而这正符合“乐于奉献 勇于变革”的南网精神。
自2015年都匀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党员专家王军同志驻所帮扶贵定局后,两年来,针对县级供电企业在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上的短板,在他的带领下,一条从未有过的路正在不断探寻中慢慢变得越渐清晰。
2015年以来借助都匀供电局“党建帮扶进班所”平台,凭着“传带帮”这“三板斧”,不仅让昌明所在所务管理上“破茧成蝶”,并且通过成立贵定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及引进“无人机”新技术,如今贵定局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正逐步向规范化、精益化、专业化昂首前行。
一斧曰:“传”
2015年7月1日,正值党的生日,肩负着“党建帮扶进班所”的工作使命,党员专家王军入驻贵定供电局昌明供电所。
驻所伊始,他便主动联系邀请“娘家人”――都匀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班组专业技术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们为贵定局运维员工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及安风体系建设心得传授,借鉴地区局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让“县局输电线路运维管理”首次得到专业性的洗礼。 9月,进入“党建帮扶进班所”工作第二阶段,通过输电管理所党支部派出的专业运维班组对贵定辖区35kV线路进行登杆巡视实践培训,帮助县局员工了解线路巡视的意义,熟悉线路巡视的方法技巧及资料收集。在经过短期培训后,贵定局随即成立临时南部巡维中心,并由王军牵头梳理出了一套便于实施落地的10kV线路及台区运维手册,为即将实行的“设备主人制”打下基础。
努力总算得到了回报,在短短的驻所半年时间里,王军利用多年在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上的丰富技术经验,从巡线工作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手把手地教学、重复地讲解、反复地实践,巡维中心的5个人,逐渐从一张白纸成长为能够独立巡线的得力干将。
2016年2月,天气乍暖还寒,巡视班组如往常一样兵分两路对10kV云窑线进行巡视,从早上到下午,一路上,一部相机,一支记号笔,一本巡视单,一丝不苟按照巡视标准要求一基一基进行拍照、记录、填写……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巡维班组完成了贵定南部2条跳闸率较高的10kV线路345基杆塔巡视,发现缺陷114条,形成缺陷台账及设备风险评估报告上报生产管理部门,这是该局成立以来第一份完整、规范的巡视记录,也成为该局编制来年大修技改计划的有力依据。
二斧曰:“带”
为促进贵定电网南部巡视中心班组尽快发挥效能,保证党建帮扶的成效持续发力,2016年王军同志作为党建帮扶专家再度进驻昌明所,这次他下定决心要充分利用输电管理所优势资源,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带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巡视队伍,让党建帮扶这把星星之火,在贵定电网中迅速燎原。
然而,面对贵定电网内几条跳闸率一直居高不下的10kV线路,如何有效地开展巡视,为线路编写健康手册?面对手下几个尚显稚嫩的“徒弟”,王军觉得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更多地带着他们真刀真枪地干,于是一场场翻山越岭的实战拉开序幕。
在实战的第一个现场――10kV昌治线,顺着王军手指的方向,徒弟刘效华说道:“线路下方有树木,需要砍青……”“这个描述不正确,应该说10kV昌治线2号至3号杆左前下方有杂树3根,胸径大约15公分,用柴刀树锯均可以进行砍伐,与导线安全距离只有10公分左右,属于较紧急缺陷……”3名班组成员在王军同志的现场教授下,认真拿出作业单填写发现的每一处缺陷。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青年员工刘效华,1米7几的个头,体重220斤,人称“小胖墩”,每次外出巡线翻山越岭,笨拙的身体总显得力不从心,不免担心自己成为大家的负累,多次流露出不愿外出巡线的想法。这一切被王军看在眼里,他决心先督促徒弟减肥,一番循循善诱,刘效华开始了减肥计划,每天六公里步行上下班,一日三餐由荤到素,杜绝一切零食和宵夜,两个月坚持下来,体重直降40斤,多年的减肥目标,终于不再是梦想。开心的他欣然接受师傅的建议,除了外出巡线,还承担起班组巡线台账的登记与设备风险评估工作,在王军的悉心教导下,如今的“小胖墩”,不仅熟练掌握系统录入台账和设备风险评估工作,而且能够独挡一面。其他班组成员也不甘落后,一番苦战实干下来,基本都能带队巡线了。
谈及这些转变,王军很是欣慰,“每个人都在成长,虽然离我的目标还有点差距,但总算带出来一支能够独立开展巡视工作的队伍了,希望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8月,新成立的贵定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已经正式运行一个多月,依旧是5人班组,几乎每天两人一组按计划对贵定电网各条输电线路开展巡视。刘效华还是主要负责运维台账数据录入及设备风险评估工作,其他成员每天早出晚归主要负责野外巡线。“以前晚上睡不着,自班组独立巡线以来,每天晚上回家只要躺上几分钟就睡着了。”“巡线工作虽苦,却也是一件累并快乐着的事。” 班组骨干侯满华和支茂权对于巡线工作大谈各自的感受与认识。
三斧曰:“帮”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自连续驻所两个年头以来,早日让贵定局在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上找到了一套可行模式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是王军两年来在“县局输电运维模式”探寻路上,始终不忘的初心与驻所帮扶之梦。
眼看驻所结束返回原单位的最后期限渐渐逼近,贵定电网辖区内还剩余4条35kV输电线路仍没有完整的台账,他心里开始着急,但光靠班组里的几个人手,要完成长达几十公里的线路巡视,谈何容易。关键时刻,他主动找贵定局党支部书记沟通,并积极建言献策,抽调各供电所人员参加巡线,成立“巡线党员突击队”,采取“5+2”模式逐条开展全线巡视。王军主动请缨负责“突击队”的培训重任。
初冬寒风渐起,在35kV昌云线巡线路上,王军挥起的柴刀不停地飞舞,挡在前面的杂树荆棘纷纷倒地,一条条小路陆续呈现在眼前。擦掉脸上的汗水,他对身后的甘建雄认真地说道,巡线就是靠勇气和体力的活路,这些输电线路,多年已经没有人走过,一定要相信,只要敢于挑战,就能维护好线路的安全运行……
整个11月,总是在夜幕时分,才看到王军一手拿着安全帽,一手拿着柴刀,身后仍是那个洗得发白的工具包,最后一个回到所里。
随着驻所帮扶最后冲刺阶段的到来,都供输电管理所再次为贵定电网献上饱含科技含量的“大礼”――组织开展“无人机”巡线培训及现场操练,贵定局从各部门及供电所抽调骨干力量参加现场培训学习,这份“大礼”全面激发了贵定局运维员工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看着大家对“无人机”展现出的那一份新鲜与热爱,王军满脸喜悦与欣慰,他严肃而认真地为县局员工现场上了最后一堂巡线课。这堂课让所有参培员工明白,看似简单的巡线工作,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
而此时,贵定局也终于找到了这条探寻已久的“路”,随着“无人机”登陆贵定电网,一套集“以运促维”、“以干促培”、“巡视攻略”及“科技引领”为一体的输电线路运维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初具雏形。
12月,驻所归期在即,贵定局输电管理所主任张浩郑重承诺,他将带领贵定局输电管理所,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铭记王军驻所期间对贵定局员工所讲的每句金玉良言,持续发扬“三板斧”精神,以王军同志驻所帮扶贵定局打下的基础为动力,继续探索,奋力创新,做好县级供电企业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的排头兵与先锋队。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