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供电建立业扩管理“有效沟通”模型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陈婷
“江门供电局对我们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现在用电投资少了,供电方案更加合理了,报装时间也缩短了,我们的生产线能如期试产了,谢谢你们!”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总经理易锡玲说。
业扩工作是连接客户和供电企业的重要桥梁,决定了供电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口碑和形象。今年5月,江门局探索建立了一套业扩管理“有效沟通”模型,打破了以往业扩工作中“沟通失效”的困局,优化了中压业扩工作的业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业扩工作效率,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建团队 上门服务搭建与客户沟通的桥梁
“业扩人员是业扩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以前,客户提交报装资料后,按报装容量大小划分给不同的业扩团队负责。工作团队的不统一,出现了多个沟通主体,很容易导致需求信息传递错误或延误、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江门局计划发展部王国威介绍。
为了统一工作团队,提高中压业扩工作的效率,江门局重新调整并明晰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其中,在计划发展部成立业扩专项小组,负责业扩规划总体把控。同时,在县区局配电部组建了一支规划的中坚力量――配电规划工作小组,负责明确供电方案电源接入点、优化配网网架总体规划、制定业扩配套延伸等,而供电方案基础资料、电价执行规范等则纳入客服中心职责范围。
“新成立的县区局配电规划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中压业扩工作的现场勘查,通过充分沟通制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配套延伸方案,避免了在旧工作模式下由于沟通不畅而导致客户供电方案的反复修改,同时又能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提供用电报装指引。从前期规划工作开始,就搭建了与客户沟通的桥梁。”王国威说道。
搭平台 “有效指引”让内部沟通化繁为简
“由于业扩配套延伸政策刚落地,,原业扩配套延伸原则未进行本地化修编,部分业扩延伸方案只考虑‘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流程指引不统一造成了沟通失去了基础。” 王国威介绍。江门局通过细化业扩延伸工作指引,对供电方案会审资料和流程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使业扩工作更加直观、简单和高效。
目前,供电方案平均会审答复时间由原来的11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业扩的工作效率。“我们通过不断总结,还建立了业扩典型案例库,工作人员经验互通,通过对案例库的学习,可以借鉴别人解决同类问题时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扩水平。”王国威说。
此外,江门局针对业扩工作还制定了“日审周结月评”管控机制,即每天审核业扩方案,每周总结业扩情况,每月召开总结会议,分级搭建沟通平台,加强业扩人员间的交流,同时促进部门间的沟通,高效推进业扩工作。据统计,自2016年5月至7月形成“有效沟通”机制以来,业扩配套延伸工程项目达255个,较2-4月同比增幅113%,平均业扩配套延伸率由原来33%上升至90%。,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助发展 谱写“三赢”新篇章
江门作为广东省“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在成为全国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之后,更是众多企业投资的热土。此时,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以落户于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金门工业园的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新会区用电大户。今年年初,该公司作为广东省重点项目之一的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取得新进展,仍在建设的8号车间需要在年底按时试产。但由于为其提供接入电源点的新建110千伏梅阁变电站项目计划明年中才投产,用电问题急需解决。
考虑到客户紧急的用电需求,江门局从接到报装时就立即进入“有效沟通”模式。业扩专项小组实施了“一跟到底”服务,对客户各个用电环节进行了仔细的跟踪,通过跟各个部门多次协调和沟通,把变电站工期缩短了半年,满足了客户的用电需求。同时结合该公司相关用电规划,江门局对其电力设备建设提出了专业建议,最终还为其节约设备投资约715万元,同时每年节省运营线损成本493万元,得到客户的好评。
江门局通过构建“有效沟通”模型,对业扩管理不断进行优化、落实、总结和提升,在培养专业团队的同时,优化了配网规划,又节省了客户投资用电成本,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谱写了供电企业、用电客户、地方经济实现“三赢”的新篇章。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