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供电公司做实创先“加减法”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廖朝冠 报道 兴宾供电公司地处地级来宾市,由于特殊的地域和供电环境,该公司作为县级企业,却担负着来宾市主城区及兴宾区20个乡镇近28万用电客户、104万人的供电营业管理任务。创先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电客户,创先的关键在于基层落地,转变思维。兴宾供电公司敢吃“螃蟹”寻变革,做实创先“加减法”巧吃“螃蟹”吃出大成效,大所制改革惠民心。
“原来报修的用电故障,好几天都不见个人影来处理,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就有专人过来帮解决问题,比以前省事多了!”如今不少来到兴宾供电公司凤凰供电所营业厅办理业务的群众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为提升服务质量,自2012年初,大所制改革以来,兴宾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在“加减法”上大做文章,“减”流程时限,“减”化手续,“加”送电速度,“加”责任追究,拓展服务外延,增加服务内容,力求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从24减到6”
“原来我们公司实行‘一乡一所’共有24个供电所,人员混岗十分突出,每一位员工既要做抄、核、收工作,又要负责线路抢修及台区维护工作,一个人干好几岗位的工作,样样都想干,但样样都干不好。人员结构十分不合理,工作没有计划,没有方案,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十分大。”兴宾供电公司凤凰供电所党支部副书记卢黄辉认真的说道。
与其安常习故,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心态安于现状,还不如革故鼎新,争吃“螃蟹”寻找新路子,为百姓多干出点实在事来。面对这样的现状,兴宾供电公司领导班子再三思量之后,决定以以供电所为主战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2012年初,兴宾供电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业务细分、专业管理、资源优配、做强农电”的总体思路,结合该公司供电所缺员严重,基础薄弱的现状,将之前的部分乡镇只保留一个营业网点,负责受理用户交电费、增开户等日常业务,合并成立了“6大供电所”。
合并之后的“大所”推行农村供电所标准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大力解决结构性缺员和“大锅饭”问题。供电所通过开展核心业务和表单梳理,推行供电所计划管理,建立供电所绩效考核和关键指标评价考核,开展供电所班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一线一册”、“一所一册”制度,按照“谁干谁建”、“干什么研究什么标准”的要求,明确了不同班组、相应岗位的职责。
减了机构 加了服务 农民乐呵呵
“太谢谢你们了,凭着这张‘电力服务’名片,停电后直接给供电师傅打电话,仅仅半小时故障就修好了,你们的服务真是又快又好。”11月8日上午,家住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红河小区的张大爷对兴宾供电公司良江供电所抢修人员连声道谢。
“减”流程时限,“减”化手续。该公司良江供电所营业大厅两名业扩员梳理业扩流程,合并重复的资料,全力缩短业扩时限。同时采取“一口式”对外,减少中间审批传递环节,实现了走进一个门,办完全过程。业扩员监督流程运转情况,全程跟踪业扩项目“受理、勘查、设计、施工、验收、送电”全过程,有效避免因环节衔接不力而造成的工程延误。将客户房产证、身份证、用电协议等基础性资料存入营销电子档案,实现了各工作环节资料共享,解决了客户重复提供资料的问题,减少客户不必要的麻烦。
“加”送电速度,“加”责任追究,拓展服务外延,增加服务内容。任何部门或个人对业扩工作推诿、拖延造成业扩工作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因工作质量和供电服务等问题造成该公司损失和客户投诉的,严格按供电服务考核办法进行责任追究。向客户发放“电力名片”、宣传单等宣传手段,缩短了抢修时限,进一步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加减法”推进基层班组建设管理提升
今年6月底,兴宾供电公司召开班组建设推进会,部署班组建设工作,推行“加减法”管理措施,推进班组建设管理提升,确保班组建设高效运转。
加法为:加大对该公司班组和供电所班组建设督导检查力度。组织人员开展培训和学习,指导供电所准确把握《班组建设评价细则》《对标体系》标准,认真研究对标指标,制定标准落实和指标提升措施。定期通报、督导、考核班组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将供电所纳入专业化管理、班组包保体系,继续实行“领导包片、部室包所”的包保制度,各包保领导、包保责任人要对供电所班组建设工作进行常态化督导,一体化推进。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分析研究,超前谋划,积极探索,主动工作,加快班组建设工作步伐。
减法为:认真贯彻广西电网公司班组减负实施意见。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管理、运用科技手段为班组减轻负担。各管理层级、专业部门坚持服务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把工作的硬性安排布置变为用心指导、包保帮促,谁的工作谁来干,坚决杜绝层层加码,向班组摊派任务。简化现场作业“书、卡、票”,严控“考、评、比”,精简“文、会、训”。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系统化应用,有效减轻班组数据报送、统计分析和录入工作量。增配先进仪器仪表,减少人工操作。
80后眼中的创先“加减法”
1988年出生的程恳是兴宾供电公司凤凰供电所配电运维班的一员。前年大学毕业来到班组的他,恰好见证了凤凰供电所精益化管理项目首批试点班组,用管理“加减法”,实现企业“细胞进化”的全过程。
“加”强了效益、效率和质量――“菜鸟”晋级有了快速通道
程恳戏称初到班组的自己是一只职场“菜鸟”,但幸运的是他遇上了一套科学的“喂食系统”。
在推进班组精益化管理过程中,凤凰供电所配电运维班加强班组技能建设,与兴宾供电公司人资部直接对接,建立起了班组“培训超市”。在这个“超市”里,有着台区维护、自动化应用、操作技能等5个“开架柜台”,里面摆放着各个专业领域的培训资料。通过这个超市,程恳获得了第一手的岗位培训所需材料,并在实践工作遇到问题时立刻能“对号入座”找到解答。
在程恳看来,精益化管理让班组的培训体系更加明晰,有效率,也让他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通过实训积累实战经验,通过‘培训超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再加上班组去年自主修订了一本工作手册和一本管理手册,两本‘宝典’对班组全方面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处理,这些方法都让像我这样的班组‘菜鸟’有了快速晋级的通道。”
巧吃“螃蟹”吃出大成效 大所制改革惠民心
在2011年10月之前,兴宾区北五乡、正龙乡、大湾乡、凤凰镇、八一街道办共10万多人口的供电任务分别由北五、正龙、大湾及凤凰共4个供电所负责,由于这些供电所存在着布局分散、部门间踢“皮球”,吃”大锅饭”、结构性缺员等问题。当周边的村民一遇到电力问题的时候,往往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这样现状不仅给自身造成了损失,也使得企业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供电所”改革迫在眉睫。2011年11月,新的“凤凰供电所”迎应而生,它合并了原来兴宾区北五乡、正龙乡、大湾乡、凤凰镇、八一街道(三乡、一镇、一街道)“4个小所”。
自2011年11月份以来,新成立的凤凰供电所在全所范围内开展了班组同业对标评比考核工作。建立了涵盖所辖10个专业48项指标的同业对标体系。以指标为基础,以业绩为标准,以考核为激励,用数字做比较、科学考评、量化考核。实行改革后的凤凰供电所生产管理关键指标大幅提升,抢修次数同比降幅超过50%;杜绝了员工私接私揽客户受电工程情况。
“通过推进供电所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我们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干什么、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考核了然于胸,工作变得更从容有序,效率很高……”兴宾公司凤凰供电所业扩与供电服务专责蒋建丽发自内心的说道。
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素养是班组加强精益管理的关键。为此,兴宾供电公司对“大所”构建出“1234工作法”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制订标准岗位职责规范,不断规范和完善各岗位职责;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体系的建标与贯标,并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建标方法,将其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运转;推行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环境定置“三项规范”;并坚持目的、计划、实施、总结“四个步骤”,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他们还通过看板管理的方式将班组员工任务指标分解情况、完成情况及考核兑现情况全面“晒”在展板上,使其追有动力,赶有目标,促进了班组健康、蓬勃发展。
探索管理新模式 整合资源惠民生
“以前我们所里的抢修人员最担心的事就是下雨,一遇到下雨天气,线路十有八九就会跳闸。”,兴宾公司良江供电所负责人陈陆空表示每到下雨天气都会提心吊胆,“线路跳闸频率高,不仅影响到了群众正常的用电,也增加了外出抢修人员的安全隐患。”
在实施大所制管理模式之前,兴宾供电公司良江供电所负责人一直都为解决雨天线路跳闸而头疼。他们也考虑过对线路进行整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均未能如愿。久而久之,供电所在管理上渐渐地形成了“重抢修轻维护”的思维模式。
2013年以来,通过兴宾公司的“大所制模式”的成功经验,来宾供电局将来宾供电网区56个乡镇供电所整合形成“十六大所”,每月统一对指标统计排名,全面提升来宾网区农电基础管理水平。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