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我的沙特猎奇记
一年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沙特的印象无外乎“石油、土豪、王室”。来了之后,才慢慢发现,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国家。就像冰与火之歌里说到的那样,一面是庄严神圣的宗教信仰,不可亵渎;一面是热情活力的都市生活,热闹鼎沸。而我的沙特猎奇记,就从这冷与热的完美交织中开始孕育。
第一记:入乡随俗
你也许在电视里看到过中东女性的装束,一条黑袍裹全身,一条黑纱巾绕过头发遮挡面容,只给眼睛留出一点缝隙。没错,这就是我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日常装扮。严严实实的黑纱遮盖下,常常与人打个照面却无法辨认出谁是谁,为此还闹了不少的笑话。
讲完装束,来谈一谈我对利雅得当地人生活状况的感受。悠闲但不失信仰,这应该能把利雅得人民的生活囊括个大概。每天5次的祷告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天气有阴晴,时间有早晚,但沙特人民的信仰却始终如一的坚定。每个睡眼惺忪的早晨,又或是辗转反侧的深夜,我都能清晰地听到清真寺里传来的虔诚祷告声。
有一次,我和巴基斯坦籍司机、孟加拉籍帮厨去外边采购物资。正逢下午3点30分的祷告时间,只见平时沉稳温和的他们突然变得十分急切,忙用英语问我可不可以稍微耽搁一下工作,就近找个清真寺去做祷告。当然,在沙特工作就要入乡随俗,工作上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就这样,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车护东西,让他们放心的祷告守信仰。
只剩我一人的时间里,望着车外精致的寺庙建筑,听着阵阵有序的念经声,我的思绪开始飘向远方……
最初来到沙特的我对一切都是好奇的,好奇为什么女性要蒙面纱、穿黑袍,好奇为什么清真寺随处可见,好奇为什么必须保持每天5次的祷告。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入其俗,从其令”,理解和尊重是赢得认可的前提,更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记:“围城”里的中国人
利雅得是座现代与原始感并存的城市。街头既有摩登范十足的玻璃大厦,也有两三层高、传统风格很鲜明的独立建筑。远远望去,美丽的王室宫殿金碧辉煌,而随风摇曳的棕榈树更是给城市增添了无数美丽。
在这里,你有吃不完的甜腻椰枣,加不完的廉价汽油,生活一片祥和,但却发现有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一直处理忙碌中。
沙特保障房项目是电建建筑公司进入沙特市场的探路项目。陌生的环境中,法律政策、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不熟悉,导致大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摸索。
无数的会议、各类工作琐事,忙碌的人群中总有我们这些中国人的身影。 城门上赫然写着的“中国”二字,也像是一座围城把我们与外面的世界隔离 。回想起一年前,刚刚落脚沙特的我,人生地不熟,还未歇口气就忙到飞起。那阵子,身边虽然也有中国同事,却来自五六个不同的电建子企业,大家都沉浸在各自应接不暇的工作任务里。生活孤单寂寞,工作繁重焦灼,都是靠着年轻人的那点勇气硬是坚持了下来。
后来,新冠疫情大爆发,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有条不紊,沙特却走向了“群体免疫”的可怕之路。说不害怕肯定是假的,但坚定的相信祖国,按要求绝不马虎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是真的。居家隔离、全面消杀、排查行踪、疫情日报等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疫情防控措施在“围城”里开展起来。截止目前沙特保障房项目部中方员工无一人感染,不由得为自己和同事感到幸运,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金秋十月好心境,举国欢腾迎国庆”。每每念及祖国和家人,我都按捺不住心中波澜澎湃的情绪,忍不住让眉眼弯起。作为一名海外一线工作者,面对再难的处境、再苦的条件,想想身后强大的祖国和可靠的公司,便会勉励自己“去时无畏,归来有功”,要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嗨,姑娘,沙特猎奇记,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