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吊车“大咖”陈风波
你敢挑战吗? 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背井离乡,远离亲朋,脚印踏遍中国山河的每一角落后,向海外国际发起新征程。中国电建人长期游走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项目,电建铁军中各个历来不凡,不乏身怀绝技的“大咖”。在巴基斯坦TEL项目部的河北电建人就是这样一批身怀绝技的“大咖”们,他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步伐,他们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英雄队伍,他们在巴基斯坦电力基础设施发展建设的史书中书写了勇往直前、不惧风雨的传奇。眼前这位拥有一米八的大个子,脸庞黝黑略显粗糙,说话慢条斯理,但做事一板一眼很有套路的陈风波就是这批“大咖”中的其中一位。
经历30年电建生涯的陈风波,一直和工程机械摸爬滚打,施工机械操作与维修专业毕业的他,对工程机械有着深厚的感情,简直把机械当成自己的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车呀,你怎么待它,它就怎么待你”。1997年的时候公司购买了当时号称“神州第一吊”的650t履带吊,作为第一任车长,当时的领导对他说:“我可把公司的半个家底交给你了,你可要照顾好它”,从此老陈就和各类吊车结下深深的缘分,不管是操作、维修、安拆、保养,每天只要是在施工现场见到老陈,那准是围着吊车转圈呢。
冠以“大咖”之名誉,必有硬核强技
“头儿,你来一趟吧,吊车动不了了”,“老陈,你去现场帮着看看,叉车启动不了”,“陈部、烟囱电梯声音不对,来帮着看看咋回事”……巴基斯坦TEL现场20余台各类型大中型机械设备,每次遇到疑难杂症,大家第一时间想起来就是呼叫老陈,他的回答干净利索:“马上到”,简单的回答背后是他对机械的深厚感情,以及几十年来经验积累的自信。
老陈经常说的一句话:“车坏了不一定是坏事,这是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老陈有个笔记本,每次吊车故障处理完后,他都详细地在本上记下出现故障的现象、排查出的故障原因以及维修的方法,日积月累,记下了各种吊车常见得故障及排除方法,经常有公司其他项目车辆出现问题时,也会问问老陈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以及怎么解决的。
7月,项目上50t平臂吊安装塔身顶升时,一侧的顶升千斤在顶起来后自己又缓慢的往回缩,上部车身看着就偏斜了,工作人员一看太危险了,赶紧叫老陈爬上车看看是咋回事,老陈指挥试顶了两次,观察现象,判断是控制左右顶升油缸的平衡阀有故障,咨询厂家后,确认就是平衡阀出故障。但是从国内买配件运到巴基斯坦,时间周期长,当时锅炉钢结构吊装工期紧,急需使用50t平臂吊,老陈说既然知道哪里出问题了,拆开修一下吧,打开平衡阀一看,就是阀芯的一个定位弹簧的钢丝头从槽里顶出来,挡住阀芯不能全部回位,造成阀芯关闭不严产生的溜缸。把定位弹簧修正一下重新装配好,立即又能正常顶升,按时安装好平臂吊,保证了钢结构吊装要求。
2020 年3月,TN项目锅炉钢结构吊装和塔尔一期检修工作同时开展,25t汽车吊两个项目来回跑,使用率很高,突然一天驾驶室显示屏显示“发动机通信超时”故障信息,发动机就不能启动了,这可把老陈急坏了,赶紧联系吊车售后人员,看是什么情况。厂家询问了故障现象后,元器件损坏,需要更换发动机控制器、司机室显示屏、信号线束、感应器等一堆配件,报价共计两万六,还得从国内购买再运到巴基斯坦,此时正值疫情期间,那样耽误时间太长肯定耽误事。老陈一想,既然故障范围确定,死马当活马医,把厂家说的那些配件拆下来检查检查。老陈带着司机把发动机控制器拆开一看,发现负责供电的插头触点出现烧蚀,估计接触不良了,用砂纸打磨了一下,重新插上,供电正常,故障排除,这是又省了钱又省了时间。
吊车出现故障是常事,但老陈要求司机“必须能提前发现车辆隐患”,“操作司机要心细,听到车辆发出的声音不正常、闻到气味不正常,首先要停车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避免把小故障酿成大故障,甚至发生事故”。另外,老陈很重视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他要求操作人员工期再紧,保养工作也不能放松,每天上班操作员必须提前半个小时上车检查、保养车辆,他常说:“你好好伺候车,车才能好好伺候你”,“每天给车打打油,勤做保养,总比钻到车里修车时一身油一身汗舒服多了”。老陈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为公司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吊车操作员。
全力以赴挑重担,敢于践行承诺
吊车安拆是个非常危险的工作,作业人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程序出现错误都有可能酿成事故。借用老陈的一句玩笑话就是“每天脑袋别到裤腰上干活”,其实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这个风险意识是个好的现象,避免了长期干同一样的工作出现的麻痹思想。老陈在每天班前会常说的三个字是“一定要”,“高处作业一定要系挂好安全带,抡锤的时候脚下一定要踩稳,拧螺栓的时候手一定要抓牢,起重和司机一定要多联系勤沟通...” “我们离开家人出门打工,怎样做才能让家人放心,那就是工作时时刻牢记安全,把自己照顾好了,家人也就放心了”。看着老陈唠叨,一件事每天说,说白了就是机械安拆本身就是高危的工作,但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了,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了,采取安全措施,风险也就降下来了。
2019年6月, 1号40t龙门吊安装的时候,一般是支腿立起来吊装好之后,在上面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用于支腿和桥架安装时连接螺栓的时候作业人员站位,当时工作人员图省事只搭设了平台没有架设围栏,老陈发现后立马要求整改,工作人员说就40条螺栓,拧好后,还得把平台拆了太麻烦,老陈当时就火了,“事故就是一瞬间的事”,“不按程序施工可能不会出事,但是出事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到了2号40t龙门吊安装的时候,老陈考虑等支腿立好后再搭设操作平台,本身就会增加作业人员高空作业风险,不如调整一下施工程序,在地面提前把作业平台搭设好,随支腿一起吊装到位,减少高空作业项目,降低安全风险。老陈总是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风险,同时想出解决办法,降低工作的安全风险。十年来老陈带着安拆队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就是老陈给公司的承诺。
项目现场有很多像老陈这样的老职工,在不同的专业,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解决着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用实际行动践行者自己的职责和承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