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决胜巴瑞萨:逆势跑出“加速度”
疾风知劲草,大考显担当。孟加拉巴瑞萨燃煤电站运营营地项目在疫情与复工复产的大战大考面前,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严格对标“两稳两争两保”工作目标,着力把抗疫激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生产经营按下了“快进键”,逆势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战“天”斗“疫”味在其中
“都说一个项目从工地开工到竣工结束,要是不经历点波折,那就不算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工程 ”,巴瑞萨项目部负责人林学军一开口就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今年以来我们就是坐着过山车过来的。”
1月份刚刚在泥泞的吹填地块跑赢开工第一棒,2月份桩基施工完毕,打桩设备准备撤场就遭遇了难题。必经之桥受损、唯一的临时码头因为水位和码头的高差太大,无法把旋挖钻和履带吊车从码头开到平板泊船上,这可是“一时风浪急,进退两头难。”
“林总,您在这掐指看看黄历,老天保佑——有准吗?”
“那你可瞧好了,咱们这个法宝可不是瞎忽悠,是有科学依据的!”
大伙一听有办法了,迅速围了过来。林学军故意“卖了个关子”说道:抢滩登陆。抢滩还真是一门学问,不是随时可以去抢滩的。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水位受季节及潮汐影响,要用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经验,在农历来选择“良晨吉日”,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
经过团队反复推演,2月16号中午11点,安排漂在海上等待抢滩的平板泊船开足马力向着预先计划的抢滩点进行百米冲刺,在平板泊船离吹填的土坡护岸还有约五米的距离时,大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马不停蹄工程车拉土、挖机回填、在路面的铺上预先准备好的路基钢板,重型设备便稳稳当当如履平地般的开到了平板泊船上。12个小时之后,大潮再次来时,平板泊船顺利回归大海扬帆启航了。
可是,海岸线上冲向天际兴高采烈的欢呼声还没有落地,孟加拉疫情爆发了。疫情直接导致当地工人在3月22日全部撤场,达卡和奇大港到现场的渡口在3月25日开始停运,3月26号孟加拉机场货运部关闭。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林学军当机立断:不惜一切代价,全员安全健康第一,即刻全封闭式管理。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工人全部撤场,劳务分包又以疫情属不可抗力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安排劳务队四十多人回国。
项目部有人提出,我们是EPC总承包商,本身存在着各种风险,现在面临劳务全部撤场,真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啊,不如我们也以疫情不可抗力为由解除合同!
“绝对不行!”林学军斩钉截铁,“人员退场将全面停工,再次进场费用支出巨大,人员若无法入场复工遥遥无期,集团领导和公司领导经常说我们中国电建是一家人,是一家人就该患难与共,同心共济!”
方案一定、兵分三路:与原提供劳务的施工单位进行协商,解除协议留下劳务人员;与现场四十多名劳务人员谈判安抚,树立和坚定他们留在现场继续工作的信心;与组织劳务进场的劳务公司协商,让他们从中调解疏通。
经过多方努力,项目部与原劳务分包单位解除了劳务分包合同并进行了清算。通过提高归建我方劳务人员的保底工资待遇、建立劳务节点奖励机制、加大与产值挂钩的奖励力度等措施,按原定计划成功完成了归建目标。而且在此期间一天都未曾停工,继续保证着每天的产值。
风雨无阻乘风破浪
“按咱们国家标准,安攀的巅峰风力有可能达到62米/秒,超过17级”。5月18日在特强气旋风暴“安攀”登陆孟加拉湾前,项目执行经理吴田飞和安全总监赵宇征这对年轻的“老搭档”立下了军令状,全力做好应急处置,确保将台风可能带来的危险降到最低。
吴田飞考虑兄弟们的安全最重要,生活办公区的54间活动板房的紧急加固,在活动板房及前后增加地锚,使原有的板房防风网有更可靠的抓地稳固力。
项目的“心脏”搅拌站建在入海口,台风来袭基本无任何遮挡,再者超过15米高的水泥罐如何面对滩涂上巅峰风力62米/秒的“安攀”风暴?——赵宇征胸有成竹。
集中精力把水泥罐打满水泥增加自重、降底重心,在原来四个方向缆风绳之间再加设四个方向的缆风绳,施工现场靠护岸的两座材料库房和若干个加工棚顶上用砂袋加压、周边设地锚与地面拉结,多管齐下迎着风、向前冲。
5月21日凌晨4时,风暴风力逐步减弱,由于措施得当准备充分,“安攀”风暴未造成巴瑞萨营地项目人员和财产损失。5月22日经现场全面检查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生活区营地、混凝土搅拌站及营地施工现场已进入了正常的施工秩序,一举战胜十多年以来的最强风暴。
狂风呼啸而过,2020年的雨季比往年来的真是更早了一些,来的让人措手不及。从6月10号一大早便开始暴雨如注下到21号,吴田飞郁闷地写下此刻心情:狂风暴雨仿佛天漏了一般,现场似乎是漂浮在汪洋上。赵宇征神回复:还有劈的让人怀疑人生欲直奔庙堂忏悔的震天雷和霹雳闪。
“迎着风拥抱彩虹,勇敢的向前走”。哥俩唱歌好听,雨季施工方案更是妥妥在线。梳理现场作业面罗列在下雨时可以做的工作,调整各栋号工艺流程、尽量在睛天为雨天创造更多作业面,上主体结构的施工栋号预埋立杆搭设雨棚、给整栋楼“打伞穿雨衣”。
您看这现场,一副晴天拼命干、夜里挑灯干、小雨正常干、大雨不停干的节奏。小雨时正常施工,大雨时做室内墙体砌筑、室内墙体抹灰、室内墙体电气预埋、结构架体及模板拆除,结构施工紧张排不过来时,就按方案三给楼栋打伞穿雨衣去施工了。
吴田飞情不自禁赋诗一首:越是艰难,越有激情;越是困苦,越要争先;让我们发扬海燕般的精神,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匠心独运能工雕琢
“既然是过山车,越是急转直下、起伏不定,越是考验匠心。”总工盛兴斌沉默寡言,一心扑在抢工期上。营地项目合同工期20月,但是还未开工,工期因交地延误已滞后了四个月,再加上疫情、台风、雨季延误,留给团队的时间要用秒来计算了。
“进度我心里有底”,盛兴斌严谨地分析工作间的逻辑关系,编制了工程网络总进度计划,实行施工进度的三级动态管理来保证工期进度的落实,开工后陆续编制十多项施工方案,把总进度计划细化到月计划、周计划,再细化到班组甚至个人。
人员组织是提高效率关键因素,疫情导致现场施工人员的工种人数搭配结构不合理,木工忙不过来而其它工种干等着。“窝工可不行”,盛兴斌经过摸底,把一专多能会做木工活的工人调配到木工班组,把基础施工打桩的人员调到木工组进行辅助性作业,随时根据进度需要转换工种。
“施工时间怎么凭空变出来?”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盛兴斌陷入思考。孟加拉体感温度在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都有38度以上。烈日炎炎把钢管都烤的烫手,只能调整现场工人生产的作息时间以保证每天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面对有限人员和具备多处作业面之间的矛盾,而在围墙外有大量的当地工人需要工作,能否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当地工人与中国工人错开施工、避免传染,实行两班倒的工作模式,晚上安排当地工人进场作业呢?
经过盛兴斌和团队严密策划组织,当地工人挑灯夜干,进场划定了作业范围,专注空心砖转运到作业面,桩头剔凿等重体力劳动性强的工作。每次撤场后全面消杀,为白天施工做好准备,切实实现了“白加黑”分时段两班倒的施工模式。
同时项目部采取奖罚结合的办法,引导现场班组变被动为主动,更能激励工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现场工人提高了收入,尽力配合完成计划,促使班组和项目部双方诚信合作的良性循环,全员都在尽可能最大化的保证产值,曾经一举达到两个晚上加一个白天36小时一共完成了四百多方混凝土的浇筑的壮举。
大家都说“盛总组织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就像绣花一样细”。施工阶段通过人工、材料、机械油耗、等多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控制,采购成本和损耗成本的控制通过详实的台账及时的反应出计图纸量、计划量和实际用量之间的偏差,及时调整。
每开始一个分项工程,盛兴斌要求现场先做一个样版确保起到质量先锋引导作用;混凝土构件梁柱节点需要在下次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凿毛处理,盛兴斌改在了浇筑完混凝土后的三天内进行剔凿,此时省力省工省时;楼面的收光和屋面收光,在铁抹子压完最后一遍后立即用塑料布进行覆盖,既预防结构构件混凝土表层的收缩裂缝,更起到了养护作用;框架结构外墙填充墙与梁交接处做了深入研究和优化,对外墙顶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充。
虽然这些施工做法花费了更多的功夫,但是从建筑的整体质量上来讲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保证,发电公司授予项目部“2019年度质量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每当封顶一栋楼,巴瑞萨团队最欢喜用竣工的礼炮抒发心声,盛兴斌憨憨地说:“弟兄们甜透了心,幸福的感觉超越酒过三巡”。
“巴瑞萨项目作为中国电建集团布局孟加拉市场的第一个大型电站投资项目,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水电基础局承建的运营营地如何打好第一枪,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林学军和团队深知肩头责任重大。
紧邻孟加拉湾,在孟加拉国南部巴尔古纳地区,巴瑞萨燃煤电站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天蓝色的海水穿越了远古流进了现代,雄浑浩荡,亘古不息。在这天水之间,中国电建建设者挥洒汗水、贡献智慧,逆势跑出“加速度”,勾画出大地的脉络,托举起这颗功在当代、利泽后世的水电明珠。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