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扶贫故事(三):扶贫车间传来幸福歌
三峡集团援建的扶贫车间(视频制作:马冠朴 陈旋)
本网讯(秦明硕)两片皮革,一个球心,固定、起针、拉线、缝制……不到一年时间,和碧花已经熟练掌握缝制棒球的技术。谈笑间,一个个棒球在她的巧手下变为成品。
走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五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三峡集团援建的“巾帼扶贫车间”内,20多名员工正在认真缝制棒球,现场繁忙而温馨。
认真缝制棒球的怒族员工(本文摄影:秦明硕)
和碧花是五湖安置点最早一批来缝制棒球的员工。以前,她住在山上,丈夫外出务工,她在家种玉米、土豆,养猪、鸡、鸭,照顾老人孩子,一年忙碌下来,仅勉强自给自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贴补家用,农闲时她还会去打零工。和碧花上初三的女儿李小艳说,3年前的暑假,她和妈妈一起去离家较远的一户人家帮着种茶树。山上较冷,还下着细雨,挖土种茶树时,运气不好可能还会挖出毒蛇,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即使这样,一天下来也只能挣到几十元钱。
如今,和碧花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不需受风吹雨淋日晒,就能靠自己的双手挣到还算可观的收入。她现在每天能缝制50多个棒球,缝一个就有2.5元的收入,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
和碧花在认真缝制棒球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仅能照顾到家中老人,还能供应一双儿女上学。”和碧花很珍惜现在的工作,是车间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村民。
这个棒球扶贫车间的管理员花六妹,老家在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色德村民小组。这个在高黎贡山上的村子,从村委会到村小组步行要用4个多小时。
十年前,高中毕业的她,为多挣些钱,就去广东、江苏等地打工,父母年岁渐长,她很希望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
“没有交通,再勤劳也不能致富。”得知村里启动易地搬迁,安置点与匹河乡政府隔江相望时,她回家的信念更坚定了。
2019年初,花六妹和其他村民们一同告别了山上世代生活的木板房,搬进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的新楼房,还用上了电热水器和宽带。
当年7月,花六妹顺利地在“巾帼扶贫车间”找到工作。“当时有不少人都报名了。”花六妹说,在经过专业培训后,大家走上棒球缝制岗位。起初,因没有控制好缝制力度和角度,大家缝制出的产品不合格的较多。随着熟练度的增加和技术的精进,现在大家生产的棒球基本都合格了。
花六妹在检查成品棒球
作为车间管理人员,花六妹每月有2000元的固定工资。“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花六妹说,车间氛围好,能顾家,村里不少妇女都来缝制过。农闲时,扶贫车间最多有30多人。
扶贫车间已成为怒江大峡谷易地扶贫搬迁点群众增收的孵化器。据三峡集团挂职干部、福贡县扶贫办副主任李鹏飞介绍,从2019年起,三峡集团在福贡县援建的3个扶贫车间,累计带动123户551名怒族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并成功脱贫致富。
三峡集团援建的福贡县知子罗就业扶贫车间,怒族员工在家门口制作棒球致富增收
如今,怒江大峡谷,处处迸发出脱贫致富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妇女,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自家门口,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踏上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征途。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