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 战胜贫困
如今,在镇巴新街经营鲜花生意的张仕兰,并不知道旁边的房子里,曾经有大作家在此写就成名作。作为昔日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仕兰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在她身上,因生活改善而散发出来的新气质,却是中国能建对口帮扶的镇巴县从深度贫困到脱贫摘帽,一路走来的真实映射。
提高站位 践行初心使命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央企业,中国能建牢记使命与责任,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精准扶贫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2016年以来,中国能建多次召开党委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中国能建定点扶贫工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丁焰章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其他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总部各部门与所属单位共同参与。中国能建要求,所有成员单位都必须深度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响鼓重锤,精锐出战,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汪建平等公司领导同志多次实地调研汉中市、镇巴县定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并就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当地政府深入交流,合力打造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合力扶贫的典范。2016年,中国能建正式发布《中国能建驻陕企业“十三五”定点扶贫工作规划》,对定点帮扶陕西镇巴县进行了统筹策划,系统部署,具体实施,建立了工作有计划、过程有管控、效果有评价的扶贫工作机制,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扶贫成效得到了镇巴县人民的广泛赞誉。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促发展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蒿坪子村陷入贫困的原因,李峻峰都清楚。作为中国能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一到村上,他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进村入户开展实地调查摸底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
地处大山深处无支柱产业、历史上基础设施欠帐多、贫困户缺乏劳动能力,村民种植农作物,只能满足家庭口粮需要,村级集体收入为零。另外,村里贫困户中大半是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也是致贫的重要原因。他把这些情况向集团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议,一是整治村庄环境,打造宜居新村;二是培育村集体经济,壮大扶贫产业;三是发展教育卫生,激活脱贫攻坚内在动力。李峻峰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由此,蒿坪子村也找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整体环境还好的蒿坪子村,也有部分村小组脏乱差现象突出。中国能建按照“生态、宜居、环保、文明”的理念,以“生态文明村”的援建要求建设,并多方联系协调规划、资金、建设等保障到位。
如今,蒿坪子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村道巷道全部硬化,安装了照明路灯、监控探头,改建了自冲式公厕,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文艺大舞台安放了运动健身器材。看到新村建设得这么漂亮、舒适,村民观念得到了转变,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倡导文明生活的新风尚。
三年来,中国能建在镇巴蒿坪子村、东院社区、碗厂沟村三个深度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策略,直接投资数千万元,完成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光伏扶贫、教育资助等30余个项目,切实增强了当地经济造血功能,有效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快了脱贫群众的致富步伐。
创新扶贫 构筑脱贫致富路
中国能建及所属企业在镇巴多年的扶贫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和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核心是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良好氛围,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输血式”“保姆式”帮扶,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拔穷根,更不可能走上致富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和深入思考,中国能建不断创新完善扶贫模式,打出、打响教育、民生、产业等多模式扶贫的“组合拳”,有力保障了镇巴的高质量脱贫摘帽。
结合镇巴扶贫产业普遍面临有数量、没质量,有品质、没品牌,有品牌、没名气的矛盾,中国能建创新品牌扶贫的新思路,按照“培育-支撑-品牌”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镇巴农产品融入全国大市场。中国能建助力镇巴“秦南易购”区域及线上品牌成功打造,2019年营业额已经超过1亿元;定点帮扶蒿坪子村原生园合作社注册的“质盈”三大类商品电子商标证书颁发,原生园淘宝网平台上线;东院社区明全青花椒在行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品牌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力促进了镇巴农业产业壮大,实现了产品溢价,提升了品牌价值,镇巴当地经济发展获得了持续的造血功能。
在消费扶贫上,中国能建深度挖掘镇巴县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员工消费新需求,创造性推出了消费扶贫模式,并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的指导意见》,要求各所属企业工会将工会活动和消费扶贫结合起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镇巴贫困地区产品,已累计实现消费扶贫1000多万元,受到了镇巴县民众的欢迎。
在教育扶贫上,中国能建注重教育硬件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相结合,注重全面覆盖与个性帮扶相结合,注重前端培训教育与后端解决就业相结合,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青年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教育相结合,累计投资300余万元,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扶贫网络,形成了贫困地区孩子上得起学、就得了业、挣得了钱的生动局面,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有效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中国能建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帮扶陕西汉中市及镇巴地区精准脱贫,2016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派出3个驻当地工作队、6名扶贫干部。截至2019年12月31日,镇巴县已实现129个贫困村退出,19143户55445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4.11%下降到0.82%。
2月27日,陕西省政府对外公布,镇巴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从此,镇巴县一举甩掉了深度贫困的帽子,正走出大山,以全新姿态向小康迈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