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核”香门第——小城故事多 代代核相传
“小时候,我总是立在家门前向父亲回家的方向翘首眺望,期待着他能突然出现,然后抱着我旋转。眺望着、眺望着,就这么不知不觉,我便成了当年的父亲的角色。”这是高莹和他父亲都有过的经历。
高莹是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五车间职工,也是核城地地道道的“土著”。他们家自1974年迁至核城便在戈壁扎根,到了他,已经是第三代核城人。高莹的爷爷高世云本是北京金属结构厂技术骨干。1959年,国家号召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投入核工业建设,作为共产党员的高世云毅然报名,成为参与四〇四初期建设的第一代核城人,从此便将热血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热土上。
高世云来到四〇四后,在一厂(现第一分公司)三车间就职,负责生产线检修工作。建厂初期,物资匮乏、环境恶劣,但高世云从未退缩,而是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多次获得总厂、分厂的各类荣誉。在戈壁的十几年,他见证了四〇四从无到有,这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信念和寄托。但与家人长期分离总不是长久之计。1974年,他决定举家迁往核城,他的家人也告别了昔日生活的城市和熟悉的亲友。
上一代为核事业奉献一生,无私无畏、艰苦创业的精神也深深感动着高莹的父亲高进永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他们都选择了延续父亲的事业。高进永1982年进厂成为一分厂三车间钳工,1992年参与钛白厂援建工作,为前期设备安装调试及后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检修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我记得,援建钛白厂那段时间父亲真的很忙很忙,总是很早出门,很晚回家,披星戴月成为常态,我能见到他的时间很少,听母亲讲,父亲每次回家都很疲惫,眼圈黑得像熊猫一样,看着令人想笑又很心疼。”高莹回忆道。
“爸呀,今年公司生产任务重,实在太忙了,我一周可能回来不了几次,您和妈要自己保重,尤其是您腿脚不好更得注意。哎呦,这连轴转快扛不住喽!”“年轻人么,干得多学到的就多,大家都辛苦,你可不能先泄气,好好干,我和你妈不用你操心。来,快给我讲讲厂里今年形势怎么样?领导都有哪些指示?”这是高莹和父亲之间曾经的一段对话。对于父亲的问话,高莹起初总是三言两语搪塞,但慢慢发现父亲眼神是那样笃定,听到厂里发展好是那样开心,他渐渐明白,四〇四于父亲而言不仅是曾经工作的地方,更承载着父辈们代代相传的情怀。
高莹大学毕业那年,和所有意气风发的青年一样想要去外面打拼,想把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施展在更大更繁华的城市,想要去看看核城以外的精彩世界。父亲似乎看清了他的心思,前前后后对他做过很多次思想工作,“孩子,你长大了,路本该由你自己选择,我本不该插手,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回来,能继续为厂子的发展贡献力量。你出身在核城,对这里你很熟悉,四〇四的历史你也都了解。从感情和发展讲,我都希望你能回来工作……”父亲的一席话让高莹感触很深,作为核工业人的子弟,他很早就对核有了概念,但却未真正了解父辈和他们的事业,爷爷、父亲、姑姑、叔叔……让他们安下心的是什么呢?
直到高莹回到四〇四,这个他熟悉又不那么熟悉的地方,真正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才开始明白,核事业是一项一旦开始就不能中途停下的事业,成本太高,难度太大,关乎自己的小家,更关乎国家。高莹清楚记得父亲是第一届核城十大优秀杰出青年之一,大大小小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小时候看着父亲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只是觉得稀奇,长大后才明白那些荣誉背后积淀着父亲沉甸甸的付出。
在高莹的印象中,爷爷和父亲都是很严厉的人,工作严谨,对他也要求严格,任何事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入职后的他在工作中苦练本领、查缺补漏,一丝不苟,坚信“专注才能专一,专一造就专业,专业成就事业”。正是这份执着和努力,使得他在甘肃省第九届“振兴杯”技能大赛、甘肃矿区职工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高莹告诉记者,他希望在工作中能从立志、格物、专注、创新、实践、自省六个方面不断优化自己,在公司新一轮大发展中与时俱进,把握机遇,乘风破浪,以祖辈的精神为指引,继承这份事业,继续这段故事,为家门代代核工业人而骄傲! (作者系: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刘敏)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