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克里斯汀的电建成长记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上海电建紧跟步伐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一路走来。6年间,一座座电厂拔地而起,这不仅改变了许多城市的命运,也悄然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克里斯汀就是其中一个.......
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
又是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办公室里人声络绎不绝,有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菲律宾姑娘正在认真检查员工的月度考勤表,一丝不苟的样子,丝毫不受外界影响,她就是克里斯汀。
2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克里斯汀来到上海电建迪格宁项目,但到了项目上不仅要面对约200名菲律宾员工的考勤核查、工资发放以及费用报销等多项繁复的工作,还要与中方员工沟通的“语言关”,都让她有些有些不知所措,然而专业出身的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很快进入了角色。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中国同事的悉心指导,她已经能够在各方面游刃有余,并获得2018年项目优秀员工的荣誉。“克里斯汀虚心好学,严格要求自己,责任心强,平时交给她的工作,她都能做到最好,她值得这个称号!”部门里的其他同事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后由衷也为她感到高兴。
“我来这里学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律。”克里斯汀笑着说道。以前在学校,她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总是没有很好的规划,不同于校园,项目上合理严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政策保障以及人性化的企业关怀,都为外籍员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双层防护”。食堂里的中国美食也为克里斯汀开启了“新大门”,她也因此学会了如何使用筷子,亲身体验中国文化也是她进入项目后才拥有的难得经历。
电建“质”造照亮海外生活
巴丹半岛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南部,介于马尼拉湾和苏比克湾之间,当地人民主要靠农业、海上运输为生。克里斯汀说,电力资源的紧缺限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年轻人往往会选择远离家乡,去迪拜、阿布扎比等国家从事司机和保姆等服务行业,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上海电建把营地扎在了这里,自己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这样好的工作机会。克里斯汀家中有父母和两个兄弟,她的工资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还能拿出一半补贴家用,父母得知女儿在这边的工作情况,都表示十分支持。
巴丹半岛供电情况十分紧张,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每个月都会遇到的停电问题一直是当地居民的困扰。而3年前,这座拔地而起的电厂照亮了他们内心的阴霾。看到中国企业为自己的家乡带来的改变,克里斯汀很欣喜,“迪格宁电厂成功并网发电之后不仅能改善当地的用电问题,还能为马尼拉输送电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国家的燃眉之急。”
目前项目工程进度已进行到一半,正值施工安装的高峰期,项目部全体人员也将克服重重困难,砥砺前行,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目标。克里斯汀表示自己作为其中一员,同样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陪伴项目部一起,期待有一天,那万家灯火照亮巴丹半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