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文苑 > 正文

油画背后的故事

  2019-01-25 00:00:00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A- A+
电力18讯:

  这幅油画作品,是根据一张拍摄于1957年春天的普通照片创作而成。一对师生在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联合所”)办公室讨论工作,年长坐着的是时年50岁的王淦昌先生,站立在先生身边的是时年22岁的丁大钊。照片“背后”,则是发现世界上第一个被确定的带电粒子的反粒子的故事,也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师生传承故事。

  丁大钊初识王淦昌:有点怕他

  1955年10月,丁大钊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经过约三个月的专业基础补习,于1956年初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宇宙射线组工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套测量宇宙射线强度用的计数管望远镜。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丁大钊在实验室从手工活开始,从实验仪器研制中的布线、焊接、装配、调试等工作做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经过几个月的功夫,就完成了宇宙射线强度用的计数管望远镜系统的研制,并在实验室开始记录宇宙射线强度。

  宇宙射线组的创建人是王淦昌先生,此时先生也担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初到实验室的丁大钊对王淦昌先生充满了敬畏,由于王淦昌先生担任职务较多,工作十分繁忙,丁大钊并没有太多机会能见到先生。在九个月的工作时间里,两人只有大约五次左右的短暂接触,王淦昌先生是一位“极和善、坦诚和爱护晚辈的长者”,但丁大钊和他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讨论,“心里有点怕他”。

  先生点名让丁大钊去杜布纳

  1956年9月王淦昌先生代表中国参加前苏联建立的国际性科学组织——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成立会议,会议后就留在联合所担任研究员,后来任副所长。联合所当时正在建设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加速器,能量为10GeV。当时,位于日内瓦的属于西方阵营的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也正在建设一台30GeV的加速器,并准备在1959年投入运行。因此,杜布纳联合所的加速器在能量上的优势只能保持三年。为了能在这三年中获得重大突破,王淦昌先生结合联合所加速器能量的优势,提出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寻找新奇粒子(包括各种超子的反粒子)、二是系统研究高能核作用下各种基本粒子的产生规律。当时王淦昌先生的课题组人员很少,只有两位苏联青年科技人员和一位技术员,为了课题的研究,也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国自己的科学试验人才,王淦昌先生准备从中国调两位年轻同志来课题组。可能是在与王淦昌先生短暂而有限的五次接触中,丁大钊勤恳又认真、踏实而严谨的工作态度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生点名从国内调丁大钊来到联合所课题组,和另外两位苏联同事负责实验布局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1958年9月,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和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联合所加速器上的实验正式开始。1959年3月到9月,在实验扫描照片4万多张后,丁大钊他们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反超子事例。

  1972年杨振宁对周恩来总理说,“王淦昌小组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是联合所加速器上唯一值得称道的工作。”李政道对邓小平说:“联合所的那台加速器上以王先生的发现为最重要的贡献。” 1982年,王淦昌、丁大钊等关于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丁大钊代表课题组登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领取了奖项。

  先生的态度影响了丁大钊一生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王淦昌先生已经是名满天下、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又兼任联合所副所长。课题组的年轻人,如丁大钊等还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为了培养年轻人,也为了他们更快地成长,王淦昌先生和课题组的同事,在联合所工作期间,每周日上午组织大家在他的房间进行学术讨论,气氛活跃而平等,王淦昌先生更是积极鼓励年轻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和大家平等对话,探讨各种科学和技术问题。王淦昌的这些努力也让年轻科学家认识到“一个成熟的科学家的功力主要表现在科研选题和制定实验方案上”。正是在王淦昌先生的积极鼓励、严格要求和细心培养下,丁大钊在联合所逐步成为了先生的得力助手与弟子。王淦昌先生“在科研中的创造精神,严密、严格和细致的科研作风,对研究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务臻完满的求实态度”,影响了丁大钊的一生。

  这幅画就是对对王淦昌和丁大钊当时在联合所课题组进行学术讨论的一个场景片段的真实记录,是周日研讨会中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一个瞬间留影。黑白的画面简洁而从容,但其中的故事却让人心驰神往、感慨万千。(作者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樊胜)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热点排行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
推荐阅读
  •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的认识与思考
  •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慌得一比
  • ·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黄仁宇、东野圭吾和“憨豆先生”这三位文化名人居然都是学电出身!
  • · 张国宝:整整15年!我亲历了中俄间那场跨世纪的大谈判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