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故事 • 奉献】涉水巡检保平安
诗人詹拉·洛威尔曾说:“新的时势赋人以新的义务,时间使古董变得鄙俗,谁想不落伍,谁就得不断积极进取。”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任务,在大唐风电场队伍中,每一名普通员工和李长龙一样始终秉承实干作风,勇挑重担,奉献自己的青春,用汗水和勤劳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8年9月7日,对大唐新能源黑龙江公司吉成风电场的运行人员李长龙来说是个永久难忘的日子,对于他的同仁来说,也是个备受鼓舞和感动的日子。这一天,日子和风机一样照常运转着,甚至比平时更安静和细致。一大早,李长龙便换上工装,与厂家三名技术人员一起前往风机位开始风机巡检工作。
临近现场,望着一望无际的水面,李长龙和同行人员用手划着皮划艇前往风机位。因绥滨县地处松花江向黑龙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地处鱼米之乡,风景大好的吉成风电场经常被洪汛问题所困扰。在雨量增多的汛期,吉成风电场往往会遇到全场道路淹没、部分风机变受淹的情况。今年雨水丰沛,汛期水位上涨,部分道路被水淹没,道路不通,水位不平,为吉成风电场保安全保电量工作设下了层层路障。“冲锋舟年年开,风机变离地十来米高。——这就是咱们风电场的特色!”吉成风场张洪斌同志调侃说。因水位高低不平,导致排查艰难,每巡检过一个机位就得抬着皮划艇行至下一个风机位。于是,李长龙用手划一会船再抬一会船,就这样,一个风机位一个风机位地进行巡视。
时间紧、任务重,路况艰难又超过预期,李长龙之前预计一上午就能完成的工作,还需要再有一下午的时间。而此时,他们并没有携带足够的食物。这时,李长龙把随身带的食物给了同行人员,而自己嘴里一直说着“不饿,不饿”。此时,他灵机一动,转眼看到了在洪水中屹立不倒的玉米地,饥肠咕噜的他“咔嚓”掰下一根就开始啃起来。“长龙,这是高产玉米,给牲口吃的,人哪能吃啊?不行咱们先回去吧,吃口饭,再回来接着干。”随行人员看着李长龙生吃玉米于心不忍,极力说服李长龙回去吃口饭。但一向憨厚、老实听话的李长龙展现出了他骨子里的倔强劲:“你看这路况,车不通,只能划船,咱们来回还得两个多小时,这么好的风,得抓紧巡视设备是否正常运转。风机运转两个小时能增发不少电呢!哪能说回就回!你们不要用这么温柔的眼神看着我,我吃根玉米,精神立马来了。再说了,这玉米,没人收,被水泡烂了也是可惜。”
随行人员被李长龙的工作热情深深地鼓舞,他们红着眼圈与李长龙一起卯足干劲,历时14小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6台风机紧急故障处理工作,为企业增发电量10余万千瓦时。望着正常运转的设备,所有人疲惫的身体也觉得轻松了很多,返回升压站时,已是深夜……
“9月7日那天真是给他们累坏了,长龙回来衣服都湿透了,饭都没吃趟那就睡着了。”“真没见过像长龙兄弟一样干工作还会这么拼命的。说实话,我们本来也没想跟着长龙这么干,不过看到你们风电场兄弟这么拼,我们也备受鼓舞,总觉得要是不努力就会与你们大唐风场的环境格格不入。长龙这小伙子真是好样的!为你们有这样的员工感到骄傲!为你们大唐点赞。”事后,厂家人员向出差刚回风场的场长连连赞叹道。
听到厂家人员这样说,想起工作群里李长龙啃玉米的照片,同一个班组的兄弟默默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他因出公差没能陪伴兄弟一同抢险而倍感愧疚……
“最沉重的担子我们挑、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到、最艰苦的岗位我们去、最艰难的战斗我们攻……”这是大唐新能源黑龙江公司吉成风电场青年们的铿锵誓言,也是这支队伍日常生产工作的真实写照。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