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试点丨深圳奏响碳资产化“咏碳调”
深圳奏响碳资产化“咏碳调”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邹春蕾
作为我国第一个启动的碳交易试点,深圳碳市场对碳交易机制内涵的理解更加透彻,其在体系设计、政策监管、市场创新、开放透明等方面也极具样本意义。当前,在全国碳交易市场来临之际,深圳对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又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
执法必严不是空话
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中国率先启动碳交易,迈出了我国碳市场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目前,深圳碳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成交量达1100多万吨,交易额达4亿多元,在首批七个碳试点中排名第二位。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7个碳试点的成交量普遍不大,主要是因为许多企业对碳交易、碳管理的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相比其他试点多以高能耗、高排放为主,深圳的管控企业大多为制造业,碳排放基数较小。可以说,这种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决定了深圳的配额规模在全国最小,也限制了深圳碳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不过,即使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圳碳市场的配额流转率仍然表现不错,连续两年在全国碳市场排名第一。”由于深圳是全国首个启动的碳交易试点,参与各方对市场行情的把握相当不准,导致深圳碳交易市场启动之后的成交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从开市首日的28元/吨,一路涨至140元/吨左右。
“不过,这种波动只出现在初期。随着履约期的到来,深圳碳市场的价格逐渐趋稳,在60~90元/吨波动。第一个履约期过后到目前为止,都稳定在30~50元/吨之间。”葛兴安说。
作为检验碳市场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深圳碳试点的履约情况非常好。据了解,在第一次履约期,深圳纳入的635家企业中,有631家按时履约,履约率99.4%;第二次履约期时,636家企业中只有2家没有按时履约,履约率达到了99.7%。值得注意的是,受企业意识不足、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因素影响,许多碳交易试点一再推迟履约期限,但深圳的两次履约均是在法定截止日前之前完成的。
“现阶段,法律的执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碳市场的履约情况。深圳市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葛兴安透露,在6月30日履约期结束的十日内是法定催告期。如果企业在法定催告期完成清缴,可以免于罚款;若在催告期还无法清缴,则将面临市场价格三倍的罚款。
不过,即使在催告期完成清缴,虽然可以免于罚款,但仍然算违法行为,仍将面临以下四项处罚:第一,登报纸上黑名单;第二,将违法信息上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征信系统,以及深圳市工商局企业信用管理系统;第三,取消违法企业享受各类财政补贴等政策的资格,且五年之不得再申请。第四,若违法企业是国有企业,还会追究该企业领导人的责任。
“这些处罚措施不是摆设,真的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有一家企业就因为没有完成清缴,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还有一家企业,因此丢掉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损失重大。”葛兴安说,目前有些企业对强制减排抱有抵触心理,只有加强监管、加大企业违法成本,才能真正保障碳交易机制顺利运行。
开放市场提升流动性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深圳市所具有的开放性格,也赋予了碳市场更多的开放性。
2013年12月16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 《关于投资者异地自助开户的通知》,标志着碳交易正式向异地投资者开放。此后,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可以足不出户,实现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立账户进行碳市场投资。
2014年8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境外投资者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深圳碳试点在国内首家获准引进境外投资者,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
2015年,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首次提出“绿色一带一路”观念,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向地区,以减排温室气体、实现共同低碳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家碳市场的建设契机和深圳碳市场的实践经验,以碳交易合作为手段,推动国内碳市场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地区的低碳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可以说,上述举措不仅有利于引进更多投资者参与到深圳碳交易市场当中,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还有利于我国碳市场与国际接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入倒计时阶段,能力建设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圳作为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先行者,也在积极帮助非试点地区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
3月19日,“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深圳中心”揭牌仪式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顺利举行。这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成立的第一家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非试点地区的能力建设极为迫切。
据了解,去年开始,深圳市就已经与甘肃省金昌市和酒泉市,内蒙古包头市,以及四川省等地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帮助这些地方进行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将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放在深圳,其目的就是让深圳经验‘走出去’,帮助非试点省市的政府官员、核查机构、管控企业单位等根据各自的本职工作来提高他们对碳市场的认识。”葛兴安说。
据悉,在能力建设中心落地深圳至今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深圳已经和河南、陕西、甘肃、云南、广西、新疆、湖南等七个省(区)开展了碳市场能力建设活动,培训人数已经超过1200人,效果良好。
金融创新盘活碳资产
2013年12月20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以往“定价点选”的基础上开通“现货交易”。据悉,这种现货交易方式能够更加高效、透明、公正地产生有效交易价格,向减排企业和投资者及时释放价格信号,有利于碳交易这一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这只是深圳碳交易市场激发市场化机制的缩影。启动三年来,深圳碳交易市场在市场化建设方面屡有创新,在引入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产品方面尤为值得关注。
2014年5月12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上海浦发银、国开行、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及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宣布发型国内首单碳债券──中广核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这是首单挂钩碳资产收益的债券,也是国内率先将债券市场与碳交易市场联动起来的金融产品。
2014年10月14日,由深圳嘉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开设嘉碳开元基金,成为国内首支私募碳基金。
2014年12月3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和超越联创环境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托管会员协议书》,超越联创成为深圳碳市场首家托管会员。托管业务的开展,将有利于帮助管控单位提升碳管理能力、提高市场交易活跃性、促进碳排放权资产化。
3月19日,深圳能源集团妈湾电力有限公司与英国BP公司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牵线下,签订了一份以400万吨碳排放配额为交易标的的碳资产回购协议。这是国内首单跨境碳资产回购交易业务。
此外,为解决市场流动性困境,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也在尝试研究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受益权、碳基金、碳配额质押等一系列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的加入、碳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为深圳碳交易市场注入了活力。正如葛兴安所说,专业化的碳金融产品将会提高碳资产的价值,同时也会帮助企业降低碳履约成本,提高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对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产生正向作用。“在国际市场上,碳资产所赋予的融资功能较弱,但在我国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我国家目前正处于这个现实中。
而能不能做好碳资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碳交易市场能否真正实现市场化机制减排作用。”
廖红兴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1
2020-08-03
- 又一位70后央企高管步入省部级
2020-06-16
- 两会访谈丨舒印彪纵谈能源“十
2020-05-31
- 补贴退坡,海上风电压力山大 地
2020-05-06
-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
2020-03-23
- · 国资委关于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紧盯“四风”问题 坚持不懈正风肃纪的通知
- ·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 · 国家电网正局级干部“房哥”魏庆海终审获刑
- · 《2018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 2019年煤炭产能预增1亿吨
- · 贵州组建乌江能源集团
- · 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换人!难道是和国机合并的前奏?
- · 落选十九大中央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的落马是否早有征兆?
- · 彭华岗升任国资委秘书长,白英姿升任国资委总会计师
- · 国网南网2019年工作会议透露发展“新”战略
- · 安徽省能源局印发《2019年电力直接交易实施方案》 交易规模75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