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在输配电环节的运用分析(二)
配网自动化的典型流程图。
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三种类型:
配电自动化系统(DA):以馈线自动化(FA)为主的实时应用系统。国内第一轮配电自动化绝大多数试点项目都属于这类系统。
调/配一体化系统:将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合为一体的实时应用系统。最近几年各级供电企业的配电调度得到较多的应用,有较好的实用性。
配电管理系统(DMS):实时应用和管理应用相结合,面向供电企业所辖的整个配电网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工业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项目基本属于这类系统。国内大中型供电企业已开始应用。
5)智能用电
目前主要是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和智能小区。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
交流充电桩ACgingspot:又称交流供电装置,指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交流充电桩采用交流220V单相供电,额定电流不宜超过32A。
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ger:固定安装在地面,将电网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
充电站ging station:由三台及以上充电设备(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组成,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能够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设备、动力蓄电池进行状态监控的场所。
电池更换站battery swap station:指采用电池更换方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供给的场所。
智能小区
电力光纤到户通信网络:构建覆盖小区的电力光纤到户(PFTTH)网络,实现小区住宅用户的电视、电话、互联网+的三网合一。小区建设统一的网管系统,对通信网络的各个节点进行管理,实现网络和设备的实时监测,故障快速定位。
自助缴费终端:安装自助缴费终端,通过小区电力光纤接入公司内网至公司营销系统,实现自助缴纳电费、预付费电表卡自助充值等功能。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包括充电桩、计量装置、控制装置、电能质量治理设施并部署充电控制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已建成的PFTTH网络,在小区全部安装智能电表和相关采集设备,为小区各种信息的综合应用提供基础用电信息。
分布式电源建设:选择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合理配置同步计量、控制装置及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满足就地吸纳要求。
智能家居样板间建设:通过部署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智能家电等,利用电力光纤和电力线载波通信,实现对家用电器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管理,实现家电经济运行和节能控制;并通过智能交互终端与小区电力光纤网络互联,通过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方式实现家居的远程控制等服务。开展水表、气表等的自动采集与信息管理工作等,为用户提供电力光纤到户及智能小区的直接体验。
很多电力公司启动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计划在3~5年内完成用户用电信息的“全覆盖、全采集、预付费”管理。目前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欧美智能电网更加注重双向互动性和智能电表的应用,其实是很有远见的。
6)智能调度
这块其实很好理解,其实目前大的电网调度中心都配置十余套各自独立的自动化业务系统,如能量管理系统(EMS)、水调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调度计划系统、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AMS)等,却以支持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难以支持多级电网的协调控制和优化调度,难以满足纵深安全防护和等级保护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结合最新IT技术,研发新一代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比如可视化与辅助决策:
国内这块应该是发展的不错的,因为涉及到软件。用户侧管理、负荷管理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应用在我国已取得一定成果,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还未达到智能电网对用户大量参与电网互动的要求。
7)智能通信
没有集中处理的电网实时数据就谈不了电力网络和IT的结合,也就谈不上智能。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用可靠、安全的通信手段,将分布的实时数据传输并集中分析、处理。
智能电网从电力传输的过程来说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售电和调度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对数据传输的要求非常不一样。电力通信网的建设不但要满足主网的业务需求,同时需要满足配网业务的需求。具有通信需求的站点不仅仅是调度中心、变电站、电厂,还包括新能源发电站、分布式电源、微网、用户电表等,将对现有电力通信网络体系产生较大的不同需求。另外,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建设为集中分析与管理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通信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目前信息化水平已初步达到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电力通信基本实现主干通道光纤化、数据传输网络化。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华能集团对标世界20家世界500
2018-09-18
- SPE发布白皮书:释放太阳能和储
2018-09-18
-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
2018-08-22
-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
2018-08-21
- 未来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
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