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资料报告 > 咨询报告 > 正文

湖北省发改委、湖北日报联合课题组:用电量不总是GDP的温度计

  2009-06-16 09:42:0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

    (湖北省发改委、湖北日报联合课题组)


  用电量和GDP之间存在“电力消费弹性”

  经济学通常用就业增长、人均收入、工业产值、GDP增长率等几个关键经济指标,来判断经济是下滑还是上行。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电力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例,其变动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供求关系、出口状况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诸多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变量之一。

  一般而言,当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供求关系等变化较平稳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也较平稳,可以利用该系数对经济增长率进行校验和预测。

  但在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或转型时期,或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时期,电力系数往往波动较大,电力消费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往往变得不确定,则不宜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作为电力需求量或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方法。

  从经验数据看,电力消费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会出现反向变化。当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电力消费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反之,则电力消费增速慢于经济增速;当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负值时,这个指标的实际意义就不大了。

  过去22年湖北多次出现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背离

  1985年~2007年,湖北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年际波动较大,最低年份1998年为0.21,当年GDP增长10.3%,电力消费仅增长2.17%;最高年份2003年为1.23,当年电力增长11.97%,GDP仅增长9.7%。

  二是电力消费增速常年慢于GDP增速。有人认为,湖北是重工业大省,“电力应该先行”,但事实却相反,统计的19年中仅有4年用电量增速快于GDP增速。

  三是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多数年份增幅不同。19年中仅1990、2004、2005年三年电力消费与经济增幅基本同步(弹性系数接近1),其余年份均差异较大。全国的情况也基本类似。

  进一步看,以全口径能源为统计对象,自1981年以来,我省仅1990、1998年两个年份出现过能源消费(含煤、油、气、电等全口径能源)负增长而GDP正增长的情形,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18和-0.07。

  如以第二产业为统计对象,1995年以来共有三个年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负:1997年为-0.79、1998年为-0.14、2006年为-0.30(见附表2)。这表明,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同期工业增加值上升的情况历史上就出现过。

  若以全社会用电量为统计对象,自1981年以来我省尚未出现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负的情况。

  四是用电量增速总体慢于全国平均水平。除1985、1991、1999年外,其余16年我省电力弹性系数小于全国平均(见附表1)。

  这表明,电力消费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并非总是同步,多数情况下两者增减幅度不同,某些特殊年份或时段甚至还出现大幅背离。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是否正常的主要标准或“温度计”。

  在特定阶段,经济增长与用电量背离似成国际“常态”

  以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在这个特殊阶段,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增长之间的背离似乎已成为“常态”。

  统计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国GDP增长6.1%,而同期全社会用电量下降3.7%,电力弹性系数为-0.6。同期湖南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8%,用电量下降10%,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8;江苏工业增加值增长10.6%,用电量下降7.5%,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4,等等。

  这种“背离”在国外历史上也存在。美国2001年电力消费下降3.6%,而GDP增长0.8%,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4.5;1991年电力消费增长5.0%,但GDP下降0.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25。

  日本2003年电力消费下降1.3%,GDP增长1.8%,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72。韩国1980年电力消费增长5.4%,GDP则下降1.5%,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3.6。这些国家的背离程度比我国大得多。

  四大主因影响我省经济增速与电力消费背离

  其一,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受危机影响,我省三次产业增速呈“快、慢、慢”特点。一季度,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分别快1.7%、慢5.4%和慢2.4%,二、三产业增速虽然同为放慢,但“少慢即快”,三产业增速较二产业快3个百分点,三产业的地位凸现。

  一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6%、45.1%和44.3%,同比分别下降1.2%、下降1.4%和上升2.6%,三产业和二产业大有“平分秋色”之势。

  在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6.7%、13.4%、23.9%和14.4%,促进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成为名副其实的“无烟产业”。

  从用电结构看,三次产业用电量分别占5%、70%和11%,生活用电占14%左右。三产业用二产业1/7的用电量,创造了几乎相同的GDP。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季度用电量下降,而GDP还继续保持增长。另外,一季度二产业用电量下降9.14%,三产业用电量增长26.32%,与两者增加值的增减趋势也吻合。

  其二,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是轻、重工业结构变化。受矿产资源价格大幅跳水和市场需求萎缩拖累,钢铁、有色等重工业成为本轮危机的“重灾区”,而农副产品加工、纺织、通讯电子等轻工业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生力军”。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81.7亿元,同比增长23.2%,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8.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81.5亿元,同比增长6.4%,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41.8%。

  通常,重工业用电占工业用电的80%左右,轻工业仅占20%。因此,工业用电量负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实现11.8%的正增长不矛盾。

  二是重工业内部结构变化。重工业分为冶金、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建筑材料等子门类。事实上,一季度能源、化学、建材等子行业用电量是增长的,引起全行业用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冶金两个子行业用电量出现深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3.13%和32.64%。这两个子行业用电量通常占工业用电量的30%左右,而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20%左右。这就解释了这两个子行业为什么增加值分别下降2.8%和6.8%,而同期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其三,高载能产品去库存化。

  去库存化是指为避免产品跌价损失和盘活资金,采取产品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控制措施,逐步降低库存。钢铁、有色等资源型企业在去年价格高位时积压了大量产品,在一季度价格回升时向外销售,在统计上形成了今年一季度的GDP,但该产品在去年就已生产,耗用的是去年的能耗,造成本期GDP增加而能耗降低的表象。

  例如,4月我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9.4亿元,同比下降7.5%,而同期用电量减少3.0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13%,用电量降幅超过工业增加值降幅接近1倍,剔除节能和价格因素,该行业4月份增加值中耗用了部分去年的能源。

  其四,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促进能耗降低。

  去年,我省关闭小炼钢、小炼铁等“九小”企业511家,今年将继续关闭139家。类似诸多措施使我省单位GDP电耗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05年为1210千瓦时/万元,2008年下降至934千瓦时/万元,累计降幅达23%,平均每年下降92千瓦时/万元。按此比例折算,今年一季度减少用电5.57亿千瓦时。

  总之,在当前世界经济周期出现重大转折的特定历史阶段,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出现异常背离,有其特殊原因和必然性,属于正常现象。

  当然,这种背离现象若长期存在,将可能加深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结构之间的失衡,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预计随着去库存化的延续、重化工业逐步回暖,全社会用电量可能“先抑后扬”,重新稳定在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水平上。(课题组成员:许克振胡思勇卢军余宏平李高产)

  湖北省1995~2007年第二产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年份第二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第二产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1995319.60

  1996326.242.0815.50.13

  1997291.82-10.5513.4-0.79

  1998287.19-1.5911.2-0.14

  1999312.348.768.21.07

  2000368.3417.939.11.97

  2001401.759.079.90.92

  2002410.522.1810.10.22

  2003439.387.0310.20.69

  2004551.5125.5213.61.88

  2005641.2116.2615.21.07

  2006610.73-4.7515.9-0.30

  2007728.1919.2315.11.27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湖北统计年鉴》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华能集团对标世界20家世界500

2018-09-18

SPE发布白皮书:释放太阳能和储

2018-09-18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

2018-08-22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

2018-08-21

未来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

2018-05-20

热点排行
  • · 2005年中国电网企业信息化标杆水平研究报告
  • · 电力发展预测报告(2005-2010年预测)
  • · 2006年中国电机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 · 2005中国发电设备市场统计与发展分析报告
  • · 2006年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研究报告
  • · 2004-2005年中国电力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研究报告
  • · 麦肯锡勾勒低碳发展所需要的8个变革,电能替代是关键
  •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交通部门96%能耗还是燃油,占全球能耗29%、碳排放23%
  • · 不同海外区域的核电投资策略
  • · 关注|报告: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低速增长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