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提要
2007-04-16 11:24:18 来源:搜狐科学
A-
A+
电力18讯:
一、近50年来,长江保护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进入新世纪,长江保护与发展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
1、基本建立起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得到了加强,长江沿江地区已成为与沿海地区并驾齐驱的国家“T” 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核心组成部分。
水资源作为长江最大的优势,供水、水力发电、灌溉、航运、跨流域调水综合开发对流域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截至目前,长江流域已经建成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水库4.8万多座,总库容的2200亿m3;已建和在建水电站2441座,装机容量69727.1MW,年发电量2924.96亿kwh;建成地表水蓄、引、提调水工程设施约522万座(处),设计供水能力总计2704亿立方米;建成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360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灌区1678处;实施了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二期整治工程等,干支流通航标准和通航里程不断得到提高和延伸;南水北调中、东线跨流域调水工程已按计划开工建设,推进了我国“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设进程。防洪减灾作为历年长江治理的重点,建国以来堤防建设累计完成土石方量50.7亿立方米,中下游干堤均按规划标准全面达标,并加高、加固了主要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区重点堤垸,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治理相配套,结合其他非工程防洪措施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通过实施“长治”等工程,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减少了15%。大规模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已达%,超过全国平均百分点。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全流域已建各类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个,保护面积km2。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流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沿江经济带建设,在全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百分点以上,GDP占全国比重由1995年的37%提高到2005年40%,奠定了作为全国两条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之一的战略地位。
2、重视长江保护与开发关系的统筹、大力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不断完善流域综合管理机制与体制是长江保护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纵观长江保护开发的历史进程,保护与开发始终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当,矛盾的双方就会得到统一,处理不当,矛盾的双方就会走向对立。进一步开发利用长江,不仅是本流域而且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和长期需求,同时,维护一条健康长江又是支撑长江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促进长江人水和谐的关键。历史上,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围湖造田,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和洪水灾害频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不断加重等,成为近50年长江保护与发展历程中最为深刻的教训,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就成为维护健康长江、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任务。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达9960亿m3,约占全国总量的35%,但由于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和水质污染不断加重,流域内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缺水问题日益凸现,开源与节流并举,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利用,合理利用长江水资源,是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的基本要求。流域是一个有机整体,流域上下游之间、流域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联系构成了流域完整的系统单元,汲取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无序的教训,建立健全流域供水、防洪、水力发电、航运、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管理等统一管理机制,强化依法治水,重视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积极探索流域综合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关系,逐步形成民主、协调、权威、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是实现长江人水和谐的重要保证。
3、长江不仅正面临着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和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困扰,而且还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流域水资源调蓄和优化配置能力不足,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与湖泊调蓄能力仍显不足,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洪涝灾害仍然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大患;长江水质正在受到污染侵害,局部地区水污染呈蔓延趋势,严重威胁供水和生态安全;不合理人类活动造成的长江水生态退化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域水土流失加剧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依然严重,不少地方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山地灾害呈加重态势。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中部崛
一、近50年来,长江保护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进入新世纪,长江保护与发展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
1、基本建立起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得到了加强,长江沿江地区已成为与沿海地区并驾齐驱的国家“T” 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核心组成部分。
水资源作为长江最大的优势,供水、水力发电、灌溉、航运、跨流域调水综合开发对流域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截至目前,长江流域已经建成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水库4.8万多座,总库容的2200亿m3;已建和在建水电站2441座,装机容量69727.1MW,年发电量2924.96亿kwh;建成地表水蓄、引、提调水工程设施约522万座(处),设计供水能力总计2704亿立方米;建成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360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灌区1678处;实施了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二期整治工程等,干支流通航标准和通航里程不断得到提高和延伸;南水北调中、东线跨流域调水工程已按计划开工建设,推进了我国“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设进程。防洪减灾作为历年长江治理的重点,建国以来堤防建设累计完成土石方量50.7亿立方米,中下游干堤均按规划标准全面达标,并加高、加固了主要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区重点堤垸,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治理相配套,结合其他非工程防洪措施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通过实施“长治”等工程,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减少了15%。大规模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已达%,超过全国平均百分点。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全流域已建各类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个,保护面积km2。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流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沿江经济带建设,在全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百分点以上,GDP占全国比重由1995年的37%提高到2005年40%,奠定了作为全国两条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之一的战略地位。
2、重视长江保护与开发关系的统筹、大力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不断完善流域综合管理机制与体制是长江保护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纵观长江保护开发的历史进程,保护与开发始终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当,矛盾的双方就会得到统一,处理不当,矛盾的双方就会走向对立。进一步开发利用长江,不仅是本流域而且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和长期需求,同时,维护一条健康长江又是支撑长江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促进长江人水和谐的关键。历史上,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围湖造田,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和洪水灾害频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不断加重等,成为近50年长江保护与发展历程中最为深刻的教训,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就成为维护健康长江、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任务。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达9960亿m3,约占全国总量的35%,但由于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和水质污染不断加重,流域内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缺水问题日益凸现,开源与节流并举,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利用,合理利用长江水资源,是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的基本要求。流域是一个有机整体,流域上下游之间、流域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联系构成了流域完整的系统单元,汲取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无序的教训,建立健全流域供水、防洪、水力发电、航运、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管理等统一管理机制,强化依法治水,重视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积极探索流域综合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关系,逐步形成民主、协调、权威、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是实现长江人水和谐的重要保证。
3、长江不仅正面临着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和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困扰,而且还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流域水资源调蓄和优化配置能力不足,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与湖泊调蓄能力仍显不足,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洪涝灾害仍然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大患;长江水质正在受到污染侵害,局部地区水污染呈蔓延趋势,严重威胁供水和生态安全;不合理人类活动造成的长江水生态退化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域水土流失加剧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依然严重,不少地方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山地灾害呈加重态势。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中部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华能集团对标世界20家世界500
2018-09-18
- SPE发布白皮书:释放太阳能和储
2018-09-18
-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
2018-08-22
-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
2018-08-21
- 未来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
2018-05-20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