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会展 > 会展动态 > 正文

首届中国煤炭绿色生态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

  2018-07-18 00:00:00    来源:东北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2018首届中国煤炭绿色生态发展论坛7月13日在上海举行, 该论坛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主办,洁煤网和上海煤炭交易所承办。 论坛上,来自经济学界、金融行业、煤炭行业的专家、行业人士,围绕供给侧改革、新经贸形势、蓝天白云保卫战等大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发展和转型,畅所欲言,既提供了宏观的政经视角,又给出了切实可行、接地气的建议和指导。

  据统计,煤炭在中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长期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预计到203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仍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5%左右。经济学家贾康感慨:“这个’非常之局’挑战的严峻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全球找不到另外一个经济体可以跟中国来做这种对比。”

  煤炭之于中国的意义,在于其资源禀赋优势的不可替代。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指出,与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是目前中国自然能源资源中消费价格最低廉、使用最便捷、运输储存最方便安全、生产成本最低、勘探基建投入最少、资源最丰富最有保障的能源品种。

  这也意味着,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煤炭行业注定不是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煤炭清洁发展,建立绿色生态,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将是能源转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除了生态发展的要求,寻求绿色发展、结构转型,也是煤炭行业自身应对经济大环境变化的立身之本。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张燕生在论坛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我自己有个基本的判断,过去三大投资需求,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都已过峰值。”在张燕生看来,中国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适应外商投资所需要的新浪潮。他们对投资环境要求,对绿色生态等的要求,跟过去四十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民间投资,下一步也将形成新的要求。”

  目前,中国煤炭的使用方式和消费领域可分为六大构成,分别为燃煤发电、炼焦和喷吹、煤化工转化、建材耗煤、民用煤、其他零散用煤。其中电煤占比最高,以19.6亿吨约占煤炭消费量一半以上。 “真正目前还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是散煤。”张绍强指出,“也是近期清洁供暖和蓝天保卫战的关注重点。其消费总量约为7.5到8亿吨的水平。”

  据介绍,目前煤炭利用中除尘效率已经实现高达99.7%,最好可达到99.9%。而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煤电厂二氧化硫已降到非常低,氮氧化物也类似。随着技术的发展,民用散煤VOCs逃逸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事实上,煤炭清洁化利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行业从多年前已从技术等方面提升煤炭绿色清洁发展。

  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特别介绍了煤炭产业转型过程中可借助绿色金融的力量。 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为: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平台与技术也将为行业提供更广泛的想象空间。在论坛的行业专题环节,嘉宾们还围绕大数据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等展开讨论。洁煤网CEO裴晓轩表示,清洁煤行业以国企为主,剩下大多偏向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一个是资金问题,一个是推广问题。“我们希望利用好洁煤网这一平台,给大家解决通道问题。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在清洁煤利用推广上发力,提高行业、公众对煤炭清洁利用的认知。”

  未来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重塑煤炭行业生态。“中国经济已开始一步步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态势。仅从科研投入强度看,长三角2016年研发强度已经高于OECD的平均水平(2.4),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设想一下,这个态势能持续十年,那么新煤炭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一流基础研究能力、一流基础应用能力一定会出现,服务于行业的一流大学、一流研究院所、一流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都将出现。”张燕生认为这种变化,正是中国最本质的变化。

  贾康也相信,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和制度创新“最大红利”的潜力和乘数效应,是接下来中国发展的关键。“贸易战只是中美摩擦的冰山一角,中国必须’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坚定不移做好自己能做的改革开放的事情。”他表示,“时间是中国最好的朋友。”时间也是煤炭行业最好的朋友。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首届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和燃料

2018-11-14

第十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暨展

2018-11-05

现场直击 | 2018年智慧能源发

2018-10-25

中国宜春·2018全球锂电产业链

2018-10-21

第四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正

2018-09-18

热点排行
  • · 研讨核能发展重大问题及发展战略 首届中核智库论坛在京召开
  • · 地热将成为清洁供能的重要力量!​2018中国地热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
  • · 第十五届长三角能源论坛——“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主题论坛在浙江长兴顺利召开
  • · 规划总院成功举办第四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
  • · 郑宝森理事长率团参加2019年国际供电会议
  • ·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出席第十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并致辞
  • · 2019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举行 专家支招智慧能源发展策略
  • · 第三届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与政策论坛成功举办
  • ·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 · 中国能源研究会“新时代‘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机遇与策略”2018中国能源高端论坛在京顺利召开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