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商务 > 商情速递 > 正文

日韩巨头被拒门外 国内动力电池格局或变

  2016-07-14 00:00:00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陆佳丽
A- A+
电力18讯:

  在动力电池市场迎来蓬勃发展期的大背景下,韩国电池巨头却正遭遇一场盈利困境。

  三星SDI近日公布的2016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三星动力电池亏损达1000亿韩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与2015年第4季度亏损950亿韩元相比,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去年,三星动力电池共亏损3500亿韩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只是三星,LG动力电池的盈利情况同样并不乐观。根据韩国MiraeAsset证券的分析数据显示,去年,LG电池业务共实现营收3.15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0亿韩元,盈利率仅为万分之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的出炉,LG和三星在我国的供应链体系或将遭遇变化,这为其拓展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增添了更多阻力。

  而在外资电池巨头受到掣肘的同时,国内电池巨头却在酝酿另一场“突袭战”。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总裁黄世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宁德时代正在酝酿上市。“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要有持续投入,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已显现产能过剩苗头,预计很快会出现强者恒强的状态,这意味着国内电池产业格局的洗牌期即将到来。”

 

  韩企遇政策与盈利困境

  对于三星和LG的盈利困境,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三星和LG在我国扩张市场的主要利器是低价,而正是这种低价销售为其打开了市场。

  据悉,尽管三星和LG进入中国市场尚未满一年,但诸多自主品牌车企已看上其品牌力与性价比优势。上汽、奇瑞等车型采用的均为LG电池,而三星的客户则有江淮、北汽福田等企业。

  但是,这一供应链体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近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正式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已在我国投资建厂的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巨头依旧无缘名单。

  根据2016年3月份工信部正式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新能源车型推广目录需与这一条件捆绑,即采用没有进入目录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今年5月1日开始,将不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

  相关媒体报道,因三星SDI未能进入目录,江淮iEV6S的生产已放缓,而江淮方面确实担心电池目录未通过而影响补贴。此外,据悉,江淮内部正在对国轩高科电池的匹配进行测试。

  对此,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吴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三星和LG未进入目录,主要是未通过“TS16949认证”,TS16949中有个条件是“必须具备有至少连续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而三星SDI和LG去年10月才相继在中国建厂投产电池,因此无法通过第四批目录的认证条件。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和LG未通过认证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关政策要扶持发展本土电池企业,因此政策必定会向本土企业倾斜。

  “不管从政策还是盈利角度来看,LG和三星等外资电池巨头当下都面临着不小挑战。如果依旧不能进入第五批目录,那么接下来很多车企,至少自主品牌企业会更青睐选择本土电池产品。”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行业将迎加速“洗牌期”

  在外资电池巨头受到掣肘的同时,国内电池巨头却在加快扩张步伐。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总裁黄世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宁德时代正在酝酿上市。

  “2016年,我们的销售量在全球排名会更进一步,所以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我们希望尽快进入资本市场。”据黄世霖介绍,去年,宁德时代的车用锂电池产量已达2.43GWh,仅次于松下和比亚迪,位列全球电池厂商第三座席。宁德时代今年已达成7.5GWh产能。随着厂区的扩建,接下来产能每年可翻番,到2020年底,总产能预计达到50GWh,累计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

  此外,7月8日,唐山市与合肥国轩及航天万源就航天国轩唐山动力电池基地项目建设事宜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据悉,航天国轩将建设年产10亿A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而随着合肥基地一、二期、昆山、南京基地顺利达产以及合肥三期与青岛莱西工厂投产在即,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版图将进一步扩大。

  “如果不能有后续更多包括研发和产能上的投入,未来在竞争中就有可能处于下风。”黄世霖直言,从目前电池生产总数上来看,未来必定会出现产能过剩,“由于动力电池产品技术要求非常高且产品责任非常重,因此随着产能逐步扩充,将来肯定会形成技术能力不够的产能过剩,而技术能够达标的产品则会供不应求,预计很快会出现强者恒强的状态,淘汰赛即将开始。”

  吴辉也表示,当前动力电池总体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目前的产能约为50GWh,而今年的需求量约为30GWh。但高端动力电池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达130家,预计高峰期将达到150家。吴辉认为,在动力电池行业大规模扩张的背景下,行业洗牌也即将开始,“最后可能只会剩下十几、二十几家实力强的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等企业将有实力与外资巨头进行抗衡。”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当前动力电池的产业化程度、规模化生产企业确实都还不够,“现在是多而不强且散乱的格局,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及‘十三五’对于电池的各项规划都将更好地推进产业化发展,未来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将有进一步提升。”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我国动力电池百万千瓦生产能力企业10家左右
  • 财经丨高景气度+政策助力 动力电池惹关注
  •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 瞄准产业核心技术
  • 远东1.5亿增资福斯特 迎三元动力电池高速增长
  • “年产4万吨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项目”在青海东川动工
  • 第四批动力电池企业目录公布 多家公司上榜
  • 观察丨动力电池,能否跨过“报废”关
  • 动力电池,能否跨过“报废”关
  • 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达千亿元级规模 国产动力电池受
  • 今年新能源车补达千亿 国产动力电池或迎春天
编辑推荐
再见鲁能! 新东家为中国诚通

2020-08-11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地面0.33、0.38、0.47,工商业0.

2020-02-22

英大证券、英大信托以140亿作

2019-09-24

热点排行
  • · 越泰马等东南亚国家电力设备市场潜力大
  • · 印度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 全球储能市场进入加速增长期
  • · 日本三菱公司将增加太阳能电池生产量
  • · ABB获电力变压器大订单
  • · 电力改革对行业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 · 易事特上演招安解困大戏:国企珠海华发集团41亿元并购拿走控股权
  • · 福建火电公司中标孟加拉国
  • · 日立宣布将以64亿美元收购ABB电网业务,此前ABB曾与国家电网接触
  • · 国电系上市公司并购潜力分析
推荐阅读
  •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特高压、电力物联网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