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商务 > 企业访谈 > 正文

专访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毛中吾:助力能源转型成就领先品牌

  2016-03-10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助力能源转型成就领先品牌

  ──访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毛中吾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赵冉 李涛

 

  中国电力报: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以“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总体目标。作为专业从事风电机组生产、风电场开发运营的公司,如何看待风电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能源体系的作用?

  毛中吾:长期以来,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到今天,引发了巨大的环境和气候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目标非常及时和必要。作为风电企业,国家的能源转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唯有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效率。当前,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是最成熟、可以大规模发展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未来将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柱。近几年,世界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而我国也已经成为全球风电新增和累计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已出现了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明显,二是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三是风电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我国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已基本满足风电场建设需求。随着我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形成与煤电、水电的相对竞争优势。我们将密切关注世界风电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风电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与行业同仁一起,为国家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电力报:在风电装备技术创新方面,三一重能有哪些领先技术或产品?如何看待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毛中吾:2015年北京风能展,三一重能亮相了“十大创新技术”,这些技术基本都属于具有颠覆性革新的技术。

  创新对国家、公司和组织来说就是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未来的创新瓶颈不是你有没有创新,而是如何筛选出最出色的创新形式。我们从2008年进入风电行业以来,不断深耕技术创新,以全球化的视野,实现了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技术的优化,打造了行业内独有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正是在这一模式下,三一重能“十大创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风机性能和节约建设运营费用,也将对风电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三一重能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力报:去年,我国政府提出,把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作为迈向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作为风电装备制造和运营企业,三一重能如何助力国家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目标?

  毛中吾:目前,世界范围内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以“智能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重大变革。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重要内容。三一集团从1994年就开始信息化建设,2011年,在长沙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创造了一小时下线一台泵车的“三一速度”。目前,三一集团数字化工厂技术已在十多个业务单位得到应用,也因此获得“智慧工厂”的美誉。三一集团通过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ECC全球企业控制中心,完成了企业与设备终端的联接,在业内率先开启了物联网的应用。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三一集团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首批入选企业。

  未来,三一集团将更多地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虚拟整合、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提升公司的智能制造及运营能力。三一集团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带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缔造中国首个“工业4.0”示范区。

  我国风电产业由大变强,要依靠创新驱动,既要加强获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更要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对三一重能来说,我们充分利用了三一集团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优势资源,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智能化工厂”项目,与三一集团工业4.0项目同步推进。我们是全球投资最大也是唯一实现关键零部件完全自制的全产业链制造商,在叶片、增速机、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上均实现了自主研发与批量自制。

  中国电力报:风电产业发展中是否还有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解决?

  毛中吾:我认为,目前风电产业发展还有几个问题要解决。首先是“弃风限电”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从并网容量到发电量均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弃风限电”问题凸显。如何从国家政策层面解决风火矛盾是破题的关键。

  此外,风电技术瓶颈导致度电成本居高不下,低端的风电设备产能过剩,整个社会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意愿还不足,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等,都是目前风电产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们相信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健全风电消纳市场,引导风电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长期政策导向,我们坚信风电产业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中国电力报:目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鼓励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三一重能有何经验与大家分享?

  毛中吾:三一集团的国际化道路已走了十几年,迄今为止,三一集团已经在美国、印度、德国和巴西都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拥有了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渠道资源。三一重能充分利用集团的全球平台资源,在国际化的征程中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绩:2010年,三一重能5台2兆瓦风电机组出口美国Ralls风场,创下了当时我国出口到海外单机功率最大的记录。2013年,埃塞俄比亚ADAMA二期风电场工程102台风机采购合同签订。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53兆瓦,创下迄今为止我国最大单笔出口记录。下一步,三一重能将与中地海外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共同投资一个产业园,并与国家电投一起走进印度和南非。这些举措源于我们多年来对国际化发展的理解。我们认为,一个民族的“三一”,首先必须是一个全球化的“三一”。

  三一重能始终把国际化置于关系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制定了“双聚焦”战略,主要聚焦印度、美国、北美、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到2020年,三一重能国际市场的销售额要占到市场总额的四分之一,预计将达到100亿元。

 

廖红兴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哈电集团锅炉公司总经理张彦军

2018-10-09

热点排行
  • · 未来两年科陆将重点布局三大储能应用——专访科陆副总裁桂国才
  • · 麻省归来中国再创业 亿可能源王春光谈能源科技公司的出路
  • · 全力构建“大配电”生态圈 ──访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培明
  • · 未来看好光储充市场——专访英威腾光伏CEO吴建峰
  • · 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最根本是优化法治环境
  • · 十年磨一剑,特变电工的光伏发展之路
  • · 专访GE全球水电CEO:我们与三峡共同成长
  • · 如何应对竞价上网时代?——访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
  • · 坚瑞沃能断臂求生 沃特玛出表转回34亿
  • · 晶澳太阳能副总裁曹博:我、晶澳和光伏行业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