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科技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动汽车 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信息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三峡集团 > 正文

三峡助我奔小康丨杨从亮夫妇:移民搬迁圆了我们十年的梦

  2020-12-05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黄先懿)2019年4月29日,对杨从亮、普秀兰一家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一天,夫妻俩盼了十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从落后闭塞的村落搬到乌东德水电站库区移民甘塘安置点,住上独栋楼房,开起餐馆和便利店。新环境、新生活,夫妻俩“以前想都不敢想”。

  

  杨从亮、普秀兰夫妇的老家在云南省元谋县江边乡丙弄村委会的丙洪村民小组。40多年前,为了生存,父辈从四川的深山迁居于此。然而,在这里也仅仅是“能够生存”,贫瘠的土地不能种什么值钱的经济作物,唯一能挣钱的品种是玫瑰茄,一年收一季,最多也就赚个三五千元。“把地送给别人种都没人要,每年还要给人家送酒吃,才有人愿意。”谈起过往,杨从亮连连摆手。

  在丙洪这个小村庄,难的不止是挣钱,还有上学、看病。

  村里没有学校,也没有能行车的路,去最近的学校得徒步四五个小时,年纪小的孩子常常走到半路就累得哭起来。到每年六七月份就更难了,河水上涨会淹没几段路。家长们送孩子上一趟学,不亚于参加一次“铁人三项”运动。

  “到被水淹掉的地方,我要先背着孩子游到对面,再游回去给他拿书包。”回忆起当年送孩子上学的情景,杨从亮连连感叹,“那时候太不容易啦!”

  村里唯一的小诊所只有一位医生。“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还能看看。”普秀兰说,“大病他也不敢医,得去城里。”然而,“去城里”也是困难重重。从村子到码头那半个多钟头的土路已十分难走,更难的是渡江。通常村民进城是乘坐一天两趟的小型轮渡,患了急病赶不上轮渡的话,就只能坐快艇。快艇一趟要花四五百元,江水太大或是遇到漩涡,一不小心就容易翻,又贵又不安全。“那时候都怕生病,不敢生病。”提起村里就医之难,普秀兰只能叹气。

  挣钱难、上学难、看病难。滔滔金沙江如一道天堑,让这个傈僳部落的发展停滞在与世隔绝中。

  想要谋求更好的生活,离开,是唯一的出路。

  这些年,杨从亮和普秀兰先后辗转云南、福建多地务工。“我们长期在外地,就剩老人小孩在家,实在不放心。”夫妻俩住着员工宿舍,又租了间15平方米的房子,把年迈的母亲和孩子接到身边。虽然要多出一笔借读费和每月400元的房租,但至少一家人能每天围在一张餐桌上吃一顿热乎饭。

  可是在他们心底,一直有一个愿望:再搬一次家,到老家附近的城镇盖一栋自己的房子,开一间餐馆,不再在外漂泊讨生活。然而,十多年过去,这个愿望还是没能实现。“安家太难了。城里的房子买不起,想到镇上盖房子也没有地。”杨从亮无奈地说。

  国家修建乌东德水电站,让夫妻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丙洪村属于电站库区淹没区,全村人都搬迁到位于元谋县城三四公里外的甘塘安置点,杨从亮家建起一栋五人户的独栋楼房。

  “开始盖房子的时候我们就搬回来了。”接到移民搬迁的通知,夫妻俩高兴坏了,提前一年在元谋县城租房,找到工作,把孩子转回县城读书。只要一有空闲,他们就去安置点看看建房进度,同时也开始筹划新生活。

  2019年4月29日是杨从亮一家搬新家的日子,夫妻俩的小餐馆和便利店也开业了。早上卖米线面条凉粉,晚上做烧烤,便利店供应零食饮料和日常用品,旺季时一个月能挣五六千。

  

  “从我们那个部落搬到这里来,简直是天大的变化!”从土掌房到小洋楼,从羊肠小道到宽阔水泥路,入住新居一年多,面对自己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常常感慨不已。

  “安置点的学校、医院条件都很好,去县城也很方便,20分钟就到了。”杨从亮笑着说。

  “这里路也宽,我都能骑电动车出门,不像以前的土路弯弯绕绕又窄,骑车10分钟能摔三次!”普秀兰补充道,对新家有夸不完的话。

  2019年9月,元谋县移民安置办举办面向移民的免费技能培训,夫妻俩一起报了名。杨从亮学烹饪,普秀兰学面点。“现在移民政策好,我们准备再到县城开个小吃店。”

  从四川小山村搬到丙洪村,再移民到甘塘安置点,几经搬迁,杨从亮和普秀兰终于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我们就永远在这儿安家,不搬啦!”他们说。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白鹤滩建设部工会召开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 · 三峡国际卡洛特项目公司欢度猴年春节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考察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
  • · 三峡集团举办首场在线讲座
  • · 三峡集团中标长江大保护无为县PPP项目
  • · 快来欣赏春天的大坝!三峡大坝旅游区3月30日起恢复开放
  • · 持续惠民!三峡专用公路2019年日均交通量破万车次
  • · 长江环保集团召开2020年度档案工作会
  • · 12万尾子二代中华鲟“宝宝”出生啦
  • · “长江之歌”三峡领唱 幸福河湖汇入皖江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