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三峡集团 > 正文

三峡电梯的速度与激情

  2016-11-16 00:00: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11月初的宜昌不似北方寒冷,清晨的江面泛起水雾,给整个三峡坝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记者一行人从坝前武警码头上船出发,经升船机下行至杨家湾码头,亲身感受世界最大升船机的速度与激情。

谜底一一揭晓

随着船舶慢慢驶向船厢,三峡升船机的面纱终于揭开。

三峡升船机全线总长约7300米,船厢室段塔柱建筑高度146米,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最大提升重量超过1.55万吨,承船厢长132米、宽23米、高10米,可提升排水量为3000吨级的船舶过坝,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和技术难度最大的升船机。

"三峡升船机的主要作用是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与现有的双线五级船闸相比,船舶过坝时间将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37分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三峡工程的通航调度灵活性和保障能力。"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副局长吴小云告诉记者。

因为两种过坝方式的不同,双线五级船闸被称为"楼梯",升船机则为"电梯"。"电梯"虽快,但是对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的钢丝绳卷扬式提升方案不同,我们在国内首次采用齿轮齿条爬升全平衡垂直升船机,包括齿轮齿条爬升、长螺母柱短螺杆安全机构、平衡重系统等构件。"吴小云表示,"该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即使发生极端工况,如船厢水漏空、沉船,甚至地震,都不会发生船厢坠落等重大事故。"

如果不是船厢室段塔柱上的水位标尺和参照物,记者丝毫没有感觉到船体在下降。为了最大程度地检验其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我们将一枚硬币竖立在甲板的台子上,从上游的175米水位下降至下游的65米,整个过程纹丝不动,让人惊叹不已。

方案反复论证

9月18日,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如今,这个庞大的工程已经完全呈现眼前,然而前期方案的确定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国家委托长江委牵头,对三峡升船机设计建设进行论证。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原国家科委牵头组成的考察组赴欧洲实地考察各类升船机。在此基础上,长江委等有关设计单位进行深入论证,在考虑客观环境、建造难度和成本等因素后,推荐采用全平衡钢丝绳卷扬一级垂直升船机方案。

"这一方案虽然得到多数专家认可,但也有人对其安全可靠性持有疑虑。"吴小云透露,"常见的高楼电梯就是这种型式,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旦船厢漏水,升船机系统就会失去平衡,非常危险。"

后来,国家决定缓建三峡升船机,但设计研究工作并未停止。在考察完德国尼德芬诺升船机后,三峡建设者采用齿轮齿条爬升型式的信心更加坚定。

2003年9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意"全平衡、齿轮齿条爬升、长螺母柱短螺杆安全系统一级垂直升船机"技术方案。"前期方案是中德联合设计的。按照规定,德方需在2005年底提交设计报告。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双方发现很多技术问题要经过验算和再研究,于是再次开展攻关,直到2007年下半年最终设计成果才开始提交。"吴小云称。

据介绍,从签订设计合同到拿出初步成果的这三年间,国内的水科院、长江设计院等单位也同步对德方方案的可实施性、安全可靠性等开展了背靠背的分析研究、评估论证。同时,三峡集团还委托各方专家在升船机设计、论证的各重要节点进行审查。此外,专项分析、模型试验、工艺试验等也一并展开。

建立行业标准

作为世界上规模和难度最大的升船机工程,三峡升船机工程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标准可使用。尤其是升船机金属结构设备技术难度大,加工安装精度高,有些部件属于非标准产品,国内外尚无设计和制造先例,并且大量采用了DIN、EN和ISO标准,国内没有该型式升船机设备制造和安装施工的相关规范或质量标准。

"除了前期设计方案的确定,建设过程中最大困难就是设备的制造安装。"吴小云介绍,"考虑到船厢因温差容易引起变形,所以在施工前进行了仿真计算,确定最优施工流程,并控制施工进度,采用的测量系统设备精度最高为20万分之一,即每200米仅有1毫米的误差,来适应结构的变形。"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细化质量安全控制点,三峡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升船机设计、制造、施工、安装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引领我国升船机建造技术提升至新的高度。

目前,三峡升船机仍处于试通航阶段。截至11月4日,经升船机过坝达45船次,共210人,总重达9470吨。"试通航期间,升船机开放时间为8:00-17:00,其余时间进行调试整改。除了通航免费之外,为了帮助船员能够更快地适应全新的过坝方式,我们每两天培训一次。"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专业师曹毅告诉记者,"接下来的运行管理难度比较大,包括熟悉系统、故障分析诊断,以及检修方案的制定等。"

后记

记者在体验三峡升船机的时候,上游水位达到175米,这个数字对三峡工程有着特殊的含义。175米是三峡枢纽设计的正常蓄水位。三峡水库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渐释放并腾出库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洪、发电、补水、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11月1日7时,长江电力三峡梯调中心调度控制室实时水情显示,三峡大坝坝前水位已达175米,这标志着三峡水库2016年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顺利实现。从2008年开始,今年是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的第9年,也是三峡水库连续第七次成功蓄水至175米。

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副主任王海介绍,今年8月以来,长江流域来水持续偏枯。9月份,三峡水库遭遇了上下游来水均偏枯的不利形势,三峡入库流量平均仅为14500立方米每秒,为1882年以来的"第5枯"月份,导致三峡水库起蓄水位较历史同期偏低。上游流域降水少、来水极端偏枯的同时还亟需保障长江中下游供水需求,三峡水库蓄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此,三峡集团提前编制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蓄水方案,并积极主动协调方案审批。同时,加强与防总、电网、航运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保障信息畅通。

据了解,溪洛渡、向家坝水库蓄水工作已先后于9月26日、10月8日完成。蓄水完成后,长江电力将进一步系统总结和分析试验性蓄水工作,加强梯级水库群联合优化蓄水等相关研究,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电站综合效益。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白鹤滩建设部工会召开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 · 三峡集团举办首场在线讲座
  • · 三峡国际卡洛特项目公司欢度猴年春节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考察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
  • · 长江环保集团召开2020年度档案工作会
  • · 三峡集团中标长江大保护无为县PPP项目
  • · 快来欣赏春天的大坝!三峡大坝旅游区3月30日起恢复开放
  • · 持续惠民!三峡专用公路2019年日均交通量破万车次
  • · 12万尾子二代中华鲟“宝宝”出生啦
  • · “长江之歌”三峡领唱 幸福河湖汇入皖江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