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二大水源冲刺围堰工程目标
5月1日上午,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承建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成都市第二大水源——李家岩水库工程工地现场,推土机不停挥舞铲斗,运输车来回穿梭倾倒土石。400多名工人及60多台工程车辆正在加班加点,抢回疫情耽误的工期,为5月中下旬提前实现围堰安全度汛的目标进行最后冲刺。
朝着崇州市怀远镇青峰岭大桥上游处前行,不一会儿成都李家岩水库工程坝址便出现眼前。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成都新的“放心水缸”,为供水安全加上双保险。
因为疫情,原定于1月31日的复工计划,被推迟到2月12日,工期延误了10余天。加之外地人员返岗难,一直到3月工人才基本到位,实现全面复工,“算起来差不多延误了近两个月。”水电七局一分局总工程师、李家岩水库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夏维学说。
工期不等人,按原计划,大坝填筑是李家岩项目2020年工期的核心,为确保后续下闸蓄水等节点目标按期完成,上下游围堰填筑必须抢在6月汛期到来之前完成,方能确保安全度汛,也是今年上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是关键一环。”成都环境集团李家岩公司工程管理部现场代表任勤告诉记者,工程围堰的防洪标准是汛期20年一遇洪水,若围堰未填筑到顶,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洪水将漫过上游围堰,冲刷下游基坑。
紧张的工期倒逼李家岩水库工程项目部进一步深挖内部管理潜力。“我们加大了人员和设备的投入,24小时全力施工。”夏维学说,同时合理划分施工区,做好现场填筑规划,提高单日填筑量,“目前土石方每日填筑量已经达到1万余立方米。”
项目部还实行“零接触施工”,每天晚上管理人员将第二天工作任务分解,通过网络发送给施工人员。当天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网络以图片等方式及时进行反馈。这就要求每个员工、每个操作手都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每天要完成的工作量,才能抢回因为疫情耽误的工期。在此基础上项目部还对工序进行有效搭接,形成流畅的流水作业,比如填筑与碾压工序,通过搭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任勤介绍,从目前工程进度看,可以提前实现围堰安全度汛的目标,接下来将朝着今年12月底大坝填筑的工程目标继续冲刺。李家岩水库计划将于2022年建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其建成后可满足成都市30天、人均综合生活需水70%的应急供水需求。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