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迎接军运会的到来——水电八局黄家湖项目施工进行时
距离武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的时间也愈发的近了。持续了一个多月阴雨的天气渐渐放晴了,这让不少施工队伍长舒了一口气。市内随处可见的工地似乎都加快了施工进度,这个春天,所有人都满心欢喜的准备迎接这场盛会的到来。黄家湖大道与三环线交汇节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也积极响应这座城市的号召,上演着“每天不一样”的精彩。
往届世界各国举办的军运会都将运动员安排居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今年中国军运会首次兴建运动员村,这也成为了世界军运会史上的创举,军运村的修建便显得尤为重要。黄家湖大道与三环线交汇节点区域是最靠近军运村的一处交通要道,作为军运会重点配套工程,黄家湖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军运村周边环境,因而其在建设过程一直受到各方领导和周边居民的高度关注。
困难面前 无人退缩
黄家湖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管廊、电力隧道及高压电缆入地工程、青菱河河道整治及该区域园林绿化提升等。自去年5月开工以来,项目就一直面临着严峻的工期考验,争分夺秒抢进度成了工作中的常态。在与时间赛跑的十多个月内,项目已陆续完成多项节点任务,电力隧道首段也于去年年底成功通过验收。成果在不断地收获,困难却也一直不曾少过。为保证工程在今年上半年顺利完工,抢工期仍旧是项目面临的首要难题。
去年入冬之后,受寒潮和大雪天气影响,武汉的天气格外寒冷,给工程的顺利推进带来了诸多影响。即便是到了现在,春意也才渐渐开始萌芽。今年开年以来,南方城市降雨接连不断,湖北省甚至遭遇罕见连阴雨寡照天气,武汉自是不能“幸免于难”。连续强降雨天气给项目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户外无法进行基坑开挖和土建施工,这实在是让人头疼。不过天气虽恶劣,阴霾却并没有长时间笼罩在项目部上空。没有抱怨的声音,大家主动寻求办法解决困难。瓢泼的大雨中,全身裹着雨衣在现场巡视基坑四周有无裂缝等现象,确保基坑内的施工安全的是他们;早春刺骨的寒风中,扯着彩条布将基坑进行全覆盖,防止坡面被大雨冲毁的是他们;深夜的会议室中,设立临时工作小组,挑灯夜战紧急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的也是他们。
所幸当下恶劣的天气情况都已经过去了,然而摆在项目面前的难题却远不止这一个。2019年1月20日,从J30井至新建箱涵段断面已全部浇筑至顶板,然而J30井紧临变电站围墙转角处,场地狭窄,左临铁路和板桥村菜地,右临变电站围墙,施工便道难以进行。项目部多次协调征用菜地作为便道施工场地,然而因协调未果,导致春节期间巡四河变电站地块无法加班赶工期,节后工期更加紧迫。经各方领导的支持和黄陂虹光电力有限公司的配合,最终于3月6日将菜地协调下来,总耗时45天。面对如此大的工期损失,现场抗压前行,24小时作业,项目部全体人员无惧艰难,勇担责任,将现场施工组织调配发挥到极致,困难终是迎刃而解。
挑战一个接一个。之前由于春节期间长江禁采,导致项目河沙无法保证供应,同时环保局巡查期间,洪山片区混凝土供应商不供应商混,现场不能及时浇筑,工期一度要被延误。眼看着时间越来越紧张,自是不能坐以待毙。项目部只好选择舍近求远,积极协调邻近城市周边的采砂场来备料,路虽绕远了,但最终还是保证了现场材料的及时供应。
黄家湖项目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处在交通要道,又靠近周边居民区,施工过程中不得不面临许多外部原因带来的压力。电力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土方禁运导致基坑边堆载的土方无法外运,其产生侧压力过大,既带来系列安全隐患,又再次延缓了工期进度。针对此情况,项目部迅速与业主方沟通,研究解决方案,在通过与各方协调后选择通过内转卸载解决了难题;由于橡胶坝桩基施工距离高压线较近作业,线下无法停吊车,项目部就全部采取挖机转运钢筋笼施工的方式,一方面保证作业如期进行,一方面确保了施工安全……困难似乎一直拦在他们的面前,却又从未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类似的困难一个接一个,我都快数不清了。”项目现场负责人汤德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这样告诉记者,“不过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从来没想过退缩。”
黄家湖项目位于军运村附近,周边其他军运会配套项目均在施工,一个接一个的围挡让区域内已经被迫变得狭窄的道路又常常遭受水泄不通的压力。在这样极差的交通条件下,项目部附近已无成型道路可进,需到处借道作为进场通道,无形中再一次加大了文明施工和现场管理的难度。面对重重困境,项目部科学组织,迎难而上,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正全力以赴准备打好这场攻坚战。
责任在肩 勇于担当
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八局人却丝毫不肯懈怠。时间就是进度,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综合施策,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积极研发新型工艺,不断突破技术难关,以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程任务。项目经理深入一线,带领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参加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去,要求各部门明确责任担当,把握工作重点,坚定不移保质量,奋发有为保进度,时时刻刻保安全,顾全大局保稳定。同时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落实到每个人,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
责任面前,无人退缩。即使是节假日期间,也总是能看到现场忙碌的身影。不久前刚过去的春节,员工们主动放弃休息的机会,选择坚守现场施工,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争取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困难虽重重,却从未压垮过八局人。黄家湖项目大多数员工都曾参与过江南泵站项目的建设,他们曾成功挑战将36个月的工期压缩成9个月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是“江南速度”的创造者,更是一群敢于担当的央企员工。在这样的氛围中,全体员工秉承着“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把企业文化已深深融进自身的血液,用实际行动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势必完成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建设任务。
“这里很快就要变样了,再过几个月,交通方便了,绿化变好了,空气质量也能改善了。到时候外国军人运动员们住到这里,相信他们会夸中国城市建得好”。说这话的时候,施工员小李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我妈说等电视上放军运会的时候,她要去告诉她那些姐妹们,这里有她儿子参建的项目!”
如今工程施工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从清晨到日暮,始终有人坚守在一线。于他们而言,这是工作,也是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雨靴被埋进泥土中的时光,成为了建设过程中深深的记忆;那些伴着日出第一缕阳光醒来的日子,还在重复进行着。眼下四工区五号地块土壤改良及景观土地造型施工已经进行大半,大片黄色的裸土渐渐被绿色覆盖,工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记者在采访汤德明的时候,原本他是侃侃而谈,后面渐渐的话就少了,最后只留下一句“再说下去我就要一把鼻涕一把泪了”。听完这话后,我们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却也侧面反应了项目每一个工程人为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付出了多少努力。午饭刚过没过多久,他的身影就立马出现在施工现场。除了他,还有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工地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此刻,公路上车辆的奔驰声、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之间相互交谈声交织成一曲工程人的赞歌。
背着相机转身离开工地的时候,恰好有风吹起,虽然已经是初春时节,风里还是夹杂了些许寒意。再回头的时候,可以望见星星点点的橘色工装在灰色的钢筋混凝土中显得格外耀眼,那是和太阳一样温暖的颜色,他们正全力以赴迎接真正春天的到来。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