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见过周总理的电建巴铁人
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位于该国最富庶的旁遮普省。2016年5月,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了橙线项目轨道工程和给排水与消防工程。
58岁的巴基斯坦人夏吉·马力克是项目700多名巴方雇员中的一位,他是这个项目的安全顾问,官方名称为“安全官”。
留着整齐浓密的胡髭,裤线笔直,戴着一顶黑色的男士贝雷帽,看上去正值壮年。听说他已经58岁时,心里小小地震惊了一下。
夏吉·马力克的一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为中巴友谊自豪的马力克
在夏吉·马力克身上,体现了中巴友谊的山高水长。
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第二次访问巴基斯坦时,沿路都有民众挥舞着中巴两国国旗欢迎,当时五岁的夏吉·马力克就站在路边的小朋友队列中。夏吉·马力克一直对见过周恩来总理引以为豪。
2015年9月,夏吉·马力克到萨西瓦尔旅游,在和朋友聊天时,对方告诉他有个中国公司在建设一座燃煤电站,当地人评价很高,引起了他想到项目去求职的兴趣。
为了确认项目管理情况,他特地去了一趟警察局,确认一下官方对项目的评价。在得到警方“非常好”的评价后,他自行前往项目求职。因为项目已经接近尾工,不需要再招聘员工,但是项目管理人员王元峰在交谈中发现他管理经验较为丰富,英语水平很高,就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回到拉合尔后,夏吉·马力克没有再到其他公司求职,除了给王元峰打电话问情况,就在家等待中国公司的答复。一直到2016年7月23日,到橙线项目任商务副经理的王元锋用英语给他发了两条短信:第一条是“你在哪里?”得到答复后,发了第二条短信:“抓紧时间过来吧!”得知项目就在他的家乡拉合尔,这位拥有旁遮普大学MBA学位的“年轻老人”信心百倍地来到橙线项目,做了项目“安全官”。
夏吉·马力克说他坚持选择中国项目,一是他看到中国在巴基斯坦项目很多,就业机会就多;二是中国公司收入高,生活上对巴方员工比较照顾,能学到管理知识;三是在中巴友谊的大背景下,巴基斯坦人认为中国公司在巴基斯坦项目永远都不会结束。
夏吉·马力克来自一个大家族,祖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父亲是原英国部队的军官,他是在“军营大院”长大的孩子,从小在英语学校上学,小时候住在拉合尔的模范小镇上,与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兄弟一起打过板球。30年前,他的家族在巴基斯坦信奉基督教的家族中排名第三。
夏吉·马力克周围的亲戚、朋友,不管是政治家、商人,还是普通民众,以及军方人士,都对巴基斯坦有中国这样一位朋友感到特别自豪。
一生中工作最愉快的地方
夏吉·马力克工作过的公司不少,1992年到2004年,他曾经在韩国公司承建的高速公路项目工作了12年。到中国电建拉合尔橙线项目部做安全官,是他第一次到中国公司工作,也是第一个公司没有把他看作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来到项目后,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助力他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没有感受到很大压力,这是他一生中工作感受最愉快的地方。
夏吉·马力克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协助安全环保部部长李新健处理传统安全事务。联系警方和当地有关部门解决管理问题,在招聘巴方员工时进行审核;检查现场劳保用品配戴使用情况,对特殊工种、高空作业安全管理进行监督等等。
项目支部书记米殿涛称赞夏吉·马力克工作认真,积极主动协助项目解决各种问题。由于安全形势紧张,项目部中方员工每一次需要外出考察时,夏吉·马力克都要先进行安全形势评估。由于巴基斯坦医院医疗水平差别很大,项目上有员工生病了,他先与附近的医院联系,简单描述病情,看医院是否能够处理,如果能处理,他陪同去医院;如果不能处理,他再联系相对大一些的医院。别小看这简单的提前联系,在出行需要提前联系警察、全程需要警察陪同的巴基斯坦,这个几分钟的电话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大大缩短患病员工的痛苦时间,更有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项目有了需要与政府对接才能解决的管理问题,中方人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夏吉·马力克可以直接去政府部门联系。有了他有效及时地与警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大提高了项目部的工作效率。2016年10月底,项目部接入电源三个月后,电压忽然不明原因不稳定。夏吉·马力克向供电部门电话联系,才知道在电力紧张的巴基斯坦,用电需要每三个月向政府部门申请一次。
中巴友谊虽然铁,但毕竟是两个国家,思想观念、做事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工作,马力克的想法与项目制度规定有冲突,项目上同事会详细向他讲解公司制度规定。马力克说很敬佩项目员工严格执行公司发到项目的各项指令。
早晨营地需要外出的人比较集中,警方经常出现安排不及时的情况。由于警方英语不是很好,马力克就会出面用乌尔都语协调解决。项目大干时,中午时间天气炎热,上班时间调整为早晨五点半,马力克五点就要到岗进行协调工作。他的家就在拉合尔市里,为了方便工作,他按照项目的安排住在营地宿舍里。工作不忙时,一周休息一天;忙起来,两三周回家一次。
巴方雇员工作时间观念强,每天八小时就是八小时,但是工作效率低。来到橙线项目后,夏吉·马力克看到中方员工工作效率非常高,经常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而且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都是主动加班。项目班子成员在工作紧张时,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有时还会更晚。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也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以适应项目的管理模式。
24小时吃住在项目部,夏吉·马力克对项目部产生了家的感觉。他说,与中国人在一起工作,双方配合得非常好,信任感也使他感到非常快乐,他会一直竭尽所能地为项目提供服务和帮助。
夏吉·马力克特别强调说,在中国公司工作,使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亲眼看到了中国公司一直在为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提供最好的服务。他为能在中国公司工作感到骄傲。
夏吉·马力克与项目翻译朱世友(左)和项目安全环保部长李新健(右)合影,这两位在项目上与他工作配合最多的同事也是他的“中国朋友”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