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小时的坚守——水电五局福州项目部抗击“纳沙”、“海棠”纪实
大风,狂风;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卫星图上,“纳沙”与“海棠”携手向福州近海舞动。双强台风的到来,吹乱了福州项目部往日的平静,也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生产节奏。
7月30日6时和31日2时50分,“纳沙”和“海棠”分别在福建福清市沿海登陆。两场台风相隔不到21小时登陆福建同一地区,历史上罕见。
双台风以最大风力12至15级和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席卷水电五局福州项目所在生活营地和施工区域。面对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福州项目部从党员干部到青年团员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经过48小时的昼夜坚守,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
未雨绸缪,及早进行科学的部署
面对来势凶猛的双台风,7月29日8时起,福州项目部未雨绸缪,迅速启动防抗台风一级应急预案。召集正在施工的两个施工队主要负责人,在项目部召开防台风布置会议。项目党支部书记防台风总指挥李勇强调:9号台风“纳沙”是今年正面登陆福建的第一个台风,10号台风“海棠”紧随其后,来势汹汹,各施工队、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部和每个工区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提早做好各类突发险情的应急准备工作,把各种可能突发情况考虑得更仔细,把各项防御措施部署得更周密。要始终把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实责任、科学调度、同心协力做好防抗台风各项工作,努力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体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项目部针对潭桥、东山、埠兴三个施工点和生活营区易涝风险点,安排由专人负责和值班,如与险情第一时间报告防台风指挥部。根据项目部和施工队的现有人员,项目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施工队组建了2支应急机动救援分队共60人。并准备了抢险运输车辆10台,300千瓦发电机1台,备用水泵6台,救生衣、编织袋、铁锹、手电筒等抢险应急救援器材1200件套,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险情。
7月29日9时,福州防洪办发布台风黄色预警,项目部立即下达命令,启动防台应急预案。由项目部总工防台风副总指挥汪亚克带领党员、青年团员对项目营地活动板房进行排查加固,并对营区周围边坡运用编织袋进行重新加固。为确保人员安全,项目部对逐个队伍、逐个施工点、逐个房间进行排查,确保不漏一人。并督促所有人员撤出有隐患的活动板房,疏散引导他们至避险点,党员领导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严阵以待,严防已转移人员回有隐患的房屋住宿,更不得随意离开项目营区。
29日下午,项目部组织人员对潭桥、东山、埠兴三个施工点的排水沟、施工钢架桥、拌和站、施工营房等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对所有易受损物资进行转移,不能搬运的物资就地堆码,进行加固,并对发电机、水泵、电器设备进行检修,同时停止一切吊装和高空作业。要求工区对所属机械、加工棚、罐体、板房及临电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加固,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对全线拍照、摄像,为以后定损工作保存影像资料。
争分夺秒,让水泵先转起来
7月30日6时30分9号台风“纳沙”所携暴雨狂风如期而至。福建近海出现最大海上风力9至11级,阵风12至15级,局部达16级。24小时最大雨量高达499毫米,频率超500年一遇,为当地历史最大值。
7月30日上午8时15分,受台风的影响,项目所属东山施工支洞供电线路突然断电,当时洞内正在进行装药,准备爆破,但由于突然断电,底板孔炸药还未装完,由于东山施工支洞洞内渗水量较大(平均每小时渗水量达到45立方米),断电后几分钟后掌子面水就不断上升,如不能及排水,洞内已装药量将前功尽弃,将会给项目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项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用备用300千瓦发电机进行发电,8时30分,发电机开始供电,洞内大小10水泵顺利启动排水,确保了洞内积水及时排出,为顺利爆破提供了可靠保障。
7月31日14时30分,正值风大雨大的时候,项目部防台风总指挥李勇突然接到电话,东山施工支洞发电机出现故障,洞内渗水无法排出,需要马上进行抢修。只见电话这头的李勇嗓门立刻提高了八度,赶快叫电工杨清海想尽一切办法把它给我修好,让水泵先转起来。
李勇放下电话,立刻通知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马上进洞,在发电机没有修好之前,把洞内钻机、水泵等设备先转移到施工洞口,以防电器设备被水浸泡。临出发前还不忘嘱咐上一句,大家一定要主意安全!险情就是命令,党员突击队长汪亚克,青年突击队长宁连冰即刻率领抢险队员赶往现。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
洞内的积水在缓缓的上涨,洞内设备的抢运在继续,发电机的抢修在继续。此时,你所能看到的只有在手电筒灯光的相互交织下,抢险队员身上那反光背心所划出的一道道亮光。你所能听到的只是回荡在779米长的东支洞之中一二、一二的号子声。在发电机抢修现场,几名师傅在不停的忙碌着,他们身上的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看得出每名抢修队员们都心急如焚。故障找到了!故障找到了!电工师傅杨清海兴奋的差点跳了起来。经过两个多小时顶风冒雨的奋战,在一声刺耳的马达声中,发电机终于恢复了正常供电。
不惧风雨,一个党员的日夜坚守
危险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支撑;危急关头,有一种信念在坚守;危难时刻,有一种精神在迸发。
常雪松是福州党支部8名党员中的其一员,大伙都习惯叫他老常。由于福州“高水高排”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根据工作需要,项目安排他一个人常年住守在距项目部5公里以外的埠兴施工支洞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埠兴施工支洞由常雪松值班,负责这次台风到来时埠兴施工支洞生活区和施工区的安全排查、巡视、报告工作”。这是在7月29日项目部召开的防台风会议上交给常雪松的一项特殊任务。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普通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请组织放心,请领导放心,我就是咱们支部的一面旗,坚决完成任务”。常雪松铿锵有力回答。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7月29日16时,埠兴施工支洞板房、拌和站加固完毕,排水沟清理完毕,人员妥善安置,设备全面排查。
7月30日7时30分,埠兴施工支洞营地及洞口排水畅通,河道水流持续上涨。
7月30日18时40分,台风拌有暴雨,埠兴营地及洞口无积水,河道排水畅通。
7月30日0时50分,台风拌有暴雨,留守人员已入睡,埠兴营地和工地正常。
7月31日4时15分,洞内情况正常,埠兴营地及洞口无积水,河道流量加大,流速加快,排水畅通。
7月31日16时,埠兴河道水位已逐步回落,流量减小,河道畅通。”
指挥部收到,老常同志,注意安全,注意休息……
7月31日晚上12时30分,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的那头我听得出是老常声音。他用沙哑嗓音对我说,“主任,你有雨伞吗?我这把雨伞被风吹破了,衣服全都淋湿了,连换的衣服都没了。”“我马上让司机给你送过去!”我正准备叫醒司机去送雨伞,电话又响了,还是老常,“风大、雨大,路上开车不安全,我坚持坚持就过去了,等明天再说吧,打扰你休息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便把电话给挂了……
一场台风,也许能摧毁一个家园、一座城市。但它却摧毁不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48小时的日夜坚持,只不过是福州党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在这次抗击强台风中的一个缩影。
百米井绳,印证五局人的团队精神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受“纳沙”和“海棠”影响,从7月30日到31日项目部近30个小时停水停电。
7月30下午4时,台风慢慢的减弱,但天空的大雨却仍然下个不停,此时项目部停水停电已经近30个时。
水泵买回了没有?项目经理李勇在问机物部门的同志。买回来了,雨太大,等雨小点了再更换。马上招集项目人员,赶在来电之前把水泵换好,让大家晚上能洗上一个热水澡。
话音未落,只见10几名党员、青年团自发的组成三组分头作开始准备工作。一场战风雨、抢供水的攻坚战打就此打响。
从井口到到项目的整个大院以一条龙的队行一字排列,有接线的、接管的、拉绳的、拧螺丝的……抢修人员动作娴熟,手脚麻利,有条不紊,一鼓作气。
阵阵的雨水打在所有抢修队员的身上,让人无法睁开眼。大家通力合作,连干2个多小时。
放线……拉绳……一二……一二……水泵顺着固定有绳索缓缓下降。现场人声鼎沸,加上雨声大,负责现场指挥调度的范述云几乎是扯着嗓子喊出来。
雨势不减,拍打在抢修人员身上,如注的雨水顺着他们的雨衣的帽檐往下直落,又在眼前形成了一道水帘,汗水夹着雨水湿透了衣背,但抢修人员全然不顾,没有一刻停歇。
17时50分,随着吊装百米井绳的固定就位,抢修人员收起手中工具,一场战风雨的供水抢修过程,再一次释了五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结精神。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